首页 > 健康养生 > 研究发现:55-65岁是长寿的关键十年!牢记3个坚持,养出好身体
2025
05-09

研究发现:55-65岁是长寿的关键十年!牢记3个坚持,养出好身体

‘人一旦上了年纪,愈发能深切体会到身体的重要性,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咱们都清楚,步入老年之后,身体就像一部使用多年的老机器,各种小毛病开始不断冒出来。可你知道吗?要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说不定就能为健康 “续航”,延长寿命。而大量研究表明,这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很可能就处在 55 岁到 65 岁之间,这可是人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十年。

55 岁~65 岁:寿命的关键 “十字路口”

常听人说 “五十知天命”,这话听起来满是中年人的豁达与通透,细细品味,其中还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从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人到五十岁之后,身体确实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 “过渡带”。在这个阶段,要是把养生这件事做好了,那长寿的几率可就大大增加了。2022 年 1 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明确指出在从中年迈向老年的 55 岁到 65 岁这个区间,与一个人未来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就像命运的纽带,牵系着往后的生活质量与寿命长短。

对于女性而言,55 岁之后便踏入了更年期。这个特殊时期可不简单,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晚上睡觉也常常睡不踏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却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问题,比如血压忽高忽低,心脏时不时地感到不舒服,仿佛身体里的各个零件都开始 “闹脾气”。而男性到了 55 岁之后,也会出现一些状况,像吃东西没什么胃口,情绪容易变得低落、沮丧,整个人提不起精神。长期这样下去,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逐渐下降,肌肉也会慢慢流失。

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个阶段,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各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也更容易找上门来。简单来讲,55 岁到 65 岁这十年,就像是疾病的 “高发期”,身体如同置身于一个健康的 “十字路口”,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疾病的阴霾笼罩。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更得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千万别让一时的疏忽影响了日后的生活状态。

承上启下的十年,四类疾病悄然 “潜伏”

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十年里,身体仿佛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有四类疾病特别容易找上门来,我们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它们予以足够的重视。

心血管疾病:悄然而至的 “健康杀手”

在年龄超过 55 岁的人群当中,心血管疾病十分常见,就像一个隐匿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随时可能发动攻击。这类疾病有个让人头疼的特点,就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甚至死亡率也高,简直就是 “三高” 俱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陈明主任指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过度劳累、压力过大,还经常熬夜,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像给心血管疾病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比如说,长期的精神压力会让身体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熬夜则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节律,久而久之,心血管疾病就可能趁虚而入。

骨质疏松:无声的 “骨骼危机”

骨质疏松,堪称我国中老年人健康路上的一大 “绊脚石”。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 50 岁以上的人群里,有 46.4% 的人骨量偏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更是高达 19.2%。让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在患病初期,压根就没察觉到自己的骨骼已经出现问题,等到感觉骨头疼痛、容易骨折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了。所以,建议处在这个年龄段的朋友们,一定要定期去检测骨密度,就像给骨骼做个体检,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守护骨骼健康。

大脑衰退:不可忽视的 “认知滑坡”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大脑的认知功能在 35 岁左右达到巅峰状态,就像爬上了一座山峰,之后便开始慢慢走下坡路。而到了 45 岁之后,大脑衰老的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汽车,下滑的势头愈发猛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从前了,以前能轻松记住的事情,现在却总是忘东忘西;思考问题也变得不那么敏捷,反应速度变慢了。这些都是大脑衰退的表现,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通过一些方法来延缓大脑的衰老,比如多读书、学习新知识、参加社交活动等。

三高等慢性病:缠人的 “健康困扰”

55 岁之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就像甩不掉的 “牛皮糖”,特别容易缠上身。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状况逐渐变差,血管壁变厚、变硬,弹性下降,这时候发生心梗、脑卒中等意外的风险就会大幅提高。想象一下,血管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血液在里面流淌,为身体各个器官输送养分。要是血管出了问题,就好比高速公路上出现了拥堵、坍塌,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适当运动,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这些慢性疾病。

50 岁以后体检:四类检查必不可少

对于 50 岁之后的朋友们来说,想要提前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每年雷打不动的定期体检那是相当重要。可体检项目那么多,到底该重点关注哪些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萧梅芳提醒大家,中老年人体检要遵循 “1+X” 原则。这里的 “1”,指的就是常规的体检项目,像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你的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功能等基本指标;辅助检查,比如心电图、X 光、B 超等,能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还有实验室检查,通过抽血、验尿等方式,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看看是否存在异常。而 “X” 呢,则是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情况,增加一些个性化的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类检查最好要做。

心脑血管检查:为生命 “通道” 把关

年龄超过 50 岁的人群,如果经常感觉胸闷胸痛、心悸,就像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心跳也时快时慢,很不规律,那建议去做个心脏彩超,它就像一台 “透视仪”,能清楚地看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再做个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个检查可以连续记录 24 小时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信号。要是本身就有高血压病史,那还得增加动态血压监测,通过佩戴一个小型的血压监测仪,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血压,这样医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你的血压变化规律,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肿瘤筛查:与癌症的 “赛跑”

中老年可是癌症的高发群体,所以每年进行一次癌症筛查至关重要,这就像是一场与癌症的 “赛跑”,早发现就能抢占先机。癌症筛查主要针对甲状腺、肺、肝、胃、结直肠等高发肿瘤进行。筛查的手段也多种多样,胃肠镜检查就像一个 “小探头”,能直接伸进胃肠道,查看里面是否有肿瘤病变;影像学检查,比如 CT、MRI 等,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身体内部的情况,发现那些隐藏在深处的肿瘤;还有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一些特殊物质,来判断是否存在患癌的风险。要是家族里有相关癌症病史,或者长期生活习惯不好,比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那就更得根据自身情况,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筛查项目,为自己的健康多上一道 “保险”。

血糖监测:守护血糖的 “平衡线”

年龄超过 40 岁,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身材比较肥胖,平时饮食习惯也不太健康,喜欢吃甜食、喝饮料的人群,一定要格外注意监测血糖。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除了常规的血糖检测,还得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微量检查等项目。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就像一个 “时间记录仪”,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血糖控制情况;尿蛋白微量检查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糖尿病是否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伤,因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骨病检测:给骨骼 “做体检”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里的骨量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点点地流失。中老年人群特别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所以一定要重点关注骨密度。建议 50 岁以上的朋友,每年都去做一次骨密度检测,这个检查就像给骨骼做了一次全面的 “体检”,能准确地测量出骨骼的密度,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一旦发现骨密度偏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补充钙剂、维生素 D,多晒太阳,适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增强骨骼的强度。

养出好身体:三个坚持开启健康之路

在 55 岁到 65 岁这个关乎长寿的关键时期,我们开始正式步入老年期,身体机能也在逐渐下降。不过别担心,只要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做出一些改变,坚持做好三件事,健康长寿说不定就会主动来敲门。

坚持锻炼身体:为身体 “加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徐顺霖说过,适当运动对身体那可是好处多多。它就像给身体的发动机加了优质的燃油,能锻炼心肺功能,让心脏变得更加强壮,肺的呼吸功能也更加顺畅。运动还能让血管保持畅通无阻,就像清理了高速公路上的障碍物,让血液可以更好地流动,把更多的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这样一来,各个脏器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衰老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下来了。你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每天在公园或者小区里走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也可以打打太极拳,动作舒缓,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修身养性;要是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跳跳广场舞,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和朋友们一起舞动起来,心情也会变得格外舒畅。

坚持营养饮食:给身体 “充电”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的副主任医师左晓霞提醒大家,老年人一定要重视营养摄入。可别觉得每天粗茶淡饭就能养生,长期这样,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衰老的速度反而会加快。在饮食中,肉类可是不能少的。不过,为了让肉类更容易消化,可以选择炖煮的方式,把肉炖得软烂一些。同时,还要保证水果蔬菜、全谷物以及蛋奶类食物的摄入。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全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蛋奶类食物则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提供者,对维持肌肉量、增强体质有着重要作用。建议每天吃的食物种类不少于 12 种,每周至少 25 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均衡,为身体 “充好电”。

坚持良好情绪:为身心 “减负”

《衰老》杂志上有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对身体的伤害可不小,甚至比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还要大。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负面情绪就像沉重的货物,一直压在车上,汽车能跑得轻快吗?肯定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倾诉一下,把心里的郁闷都倒出来;也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种种花,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情绪,就像给身心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身体自然也会更加健康。

在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很多人都面临着退休,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心态也会发生变化。老年朋友们在尽情享受悠闲生活的同时,可别忘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该吃就吃,该动就动,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享受更多美好的时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