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饮原文:
《景岳全书》:五脏气血亏损;痘收靥而痂不落,昏昏欲睡;胎动不安。
歌诀:五福饮中参地黄,当归白术炙草襄。五脏气血亏虚症,滋补调和效力彰。
组成用法:
组成:人参、熟地、当归各二三钱、白术(炒)一钱半、炙甘草一钱
用法: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方义
五福饮以人参大补元气,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诸药相合,共奏补气养血、调理五脏之功,适用于气血亏虚之证。
——————
五福饮医案
气血两虚型眩晕案
赵某,女,48 岁。
近半年来常感头晕目眩,劳累后加重,起身站立时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晕厥。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经西医检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诊断为贫血。
治疗方法:辨证为气血两虚,治以补气养血,方用五福饮加味。药用党参 15g,熟地黄 15g,当归 12g,白术 10g,炙甘草 6g,黄芪 30g,阿胶 10g(烊化),龙眼肉 10g,远志 10g。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治疗效果:服药 7 剂后,头晕目眩症状减轻,精神状态有所改善;继续服用 14 剂,心悸失眠症状缓解,面色逐渐红润;连服 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数值接近正常,诸症基本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因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故而头晕目眩;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不能充盈血脉,故月经量少色淡。五福饮中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熟地黄、当归滋阴补血,黄芪补气升阳,与党参相须为用,增强补气之力;阿胶、龙眼肉补血养血;远志宁心安神。诸药合用,气血双补,使气血充盈,清阳得升,诸症自消。
气血虚弱型产后身痛案
钱某,女,26 岁。
产后 1 个月,出现全身关节疼痛、酸楚,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神疲懒言,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方法:辨证为产后气血虚弱,筋脉失养,治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方用五福饮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药用党参 12g,熟地黄 12g,当归 10g,白术 10g,炙甘草 6g,黄芪 20g,桂枝 6g,白芍 12g,生姜 3 片,大枣 5 枚,桑枝 15g,鸡血藤 15g。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治疗效果:服药 10 剂后,关节疼痛减轻,自汗减少;继续服用 20 剂,全身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肢体麻木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按语:产妇分娩耗气伤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导致关节疼痛、麻木。五福饮补气养血,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通阳、养血除痹。方中黄芪补气固表,与五福饮中补气之品协同;桂枝温通经脉;白芍养血敛阴;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枝、鸡血藤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之功,使气血充足,筋脉得养,疼痛自止。
心脾两虚型心悸案
孙某,男,50 岁。
长期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度,近 3 个月来心悸不安,失眠多梦,健忘,头晕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治疗方法:辨证为心脾两虚,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用五福饮合归脾汤化裁。药用党参 15g,熟地黄 15g,当归 12g,白术 10g,炙甘草 6g,黄芪 20g,茯苓 15g,酸枣仁 15g,龙眼肉 10g,远志 10g,木香 6g。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治疗效果:服药 14 剂后,心悸发作次数减少,睡眠改善;继续服用 28 剂,心悸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恢复,精神状态良好。
按语:患者因思虑过度,耗伤心脾气血,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健忘;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五福饮补气养血,归脾汤健脾养心。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诸药配伍,共奏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使心脾强健,气血充足,心悸等症得以缓解。
——————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04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