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芍药甘草附子汤原文“虚故也”可知,这是因为平常身体虚而缺血,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芍药甘草附子汤是可以治因虚而致的贫血的;另外,此汤还有缓解肌拘急之功用,故而能止痛,临床上用于止痛的效果非常好,“有是证用是方”,故而,辩证运用于治疗五十肩与风湿病和腰间盘突出,也是此方的扩展疗效。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解
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中》,刘渡舟老师认为是属于阳虚生寒。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主补营阴;附子配甘草,辛甘化阳,主补卫阳。
倪海厦老师认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平常用白芍两钱,炙甘草两钱,炮附子四钱。临床在用来治疗静脉瘤的时候,芍药用一两,炙甘草也是一两,如果静脉瘤有改善,但还不够快的时候,继续加重白芍,但炙甘草保持二两就好,如果脚是冷的,就加重炮附子,如此同时可以预防心脏病;如果是单纯的脚没有力,原来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好了。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这恶寒的现象,和麻黄汤的现象不一样,麻黄汤是摸病人的身体很烫, 但是病人感觉冷,脉很浮,这个恶寒是摸病人身体冷的,病人还怕冷,人在很虚的时候,血不足的时候都会怕冷,这时候用附子去壮阳,因为他阳虚,人在阳虚的时候,阳就是人身上的津液, 阴就是血,阳占了百分之六十,阴占了百分之四十,所以发汗发太多的时候,阳虚了,水不足了, 水不够了血量也就少了,所以用附子去壮肾,因为肾主水,芍药让血流回心脏的力量加速,炙甘草把肠胃的津液补足,临床上用在脚无力的时候,年纪大的人,常常把附子加在里面,附子用三钱,除非寒很盛,寒很盛的时候,三钱四钱加重上去,如果是膝盖的问题,就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原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一】芍药甘草附子汤治贫血
大家知道传统补血的方子是“四物汤”,由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四味药组成,它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方药的方子,这个方子基本上是滋阴的,中医认为血为阴,气为阳,好像也是对的。张仲景的思路(也是火神派的思路)是尽量“以阳扶阴”,人的阳气回来了,阴自然也就回来了。所以用了附子这个至热至阳之药。芍药是收敛的,加速静脉血的回流,从而加速病人血液循环的速度,这样一来贫血问题也就解决了。另外,炙甘草有强心脏的功能。张仲景只用三味药,河图理论中三八为木,木为肝,肝藏血,木生火,火为心,可见三味药还有很大的门道,不简单。
“芍药甘草附子汤”,也称去杖汤,寒盛,膝盖有问题,走路困难的,吃了该方,一下子就能走路了,去掉手杖了。
来源 | 网络南湖山人美篇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五十肩与风湿病
矢数道明博士善于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五十肩与风湿病,我想通过他的一则病例来进一步了解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临床证治。他的病例发表在《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芍药甘草汤》中,转录如下:
54岁男子,颜面黑褐色,肥胖型。4年前患多发性关节风湿病,曾在大学医院治疗。
现在手指、腕、膝、足关节等肿痛,最近右肩至上臂关节疼痛。初与薏苡仁汤,关节风湿病即好转。五十肩逐渐加重,疼痛难忍,与二术汤、十味挫散、五积散、葛根汤等加减无效,并针刺治疗一个半月亦无疗效。由于肩背拘急严重,为缓解肌拘急之目的,故转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末(芍药0.6g,甘草0.4g,加附子末0.5g)服2次。1周间甚为高兴。1个月后,能够抓电车吊环,肩背肌拘挛变得柔软,两个半月基本已愈。虽然由于时日的经过有自然治愈之可能,但服用本方数日间疼痛速消、肌拘急缓解应为本方之效果。
矢数道明博士虽然说是“为缓解肌拘急之目的,故转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其实他这里的叙述省略了有关患者具有用附子证的证据。众所周知,“为缓解肌拘急之目的”,使用芍药甘草汤就可以,何必一定要加上附子呢?正如浅田宗伯所认定的那样,芍药甘草附子汤的治疗目标是“不仅治发汗后恶寒,而且治芍药甘草汤证属阴位者”(引自《勿误方函口诀》)。浅田宗伯所谓属阴位者,就包括芍药甘草汤证而出现强烈疼痛者。因为附子除了扶阳以外,还能够止痛。
【三】芍药甘草附子汤合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读杨大华的《汉方治验选读》,其中选用的矢数道明博士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杨大华发现病例中患者临床脉症只有桂枝茯苓丸证而没有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故在按语中认为,矢数道明博士把芍药甘草附子汤当作止痛药来用。他所选用的病例及按语转录如下:
椎间盘脱出所致腰痛用桂枝茯苓丸料合芍药甘草附子汤(矢数道明博士治验)。
原某,49岁,女。初诊:1978年6月。
主诉10年来的腰痛,虽经各种治疗,迄今未奏效,病院告知系椎间盘脱出所致。体格、营养一般,坐位及俯卧位诊察时,腰椎部有明显凸出,上半身呈前屈姿势。生育3胎,2年前闭经。腹诊脐旁、脐下有明显抵抗压痛,为瘀血腹证。初诊时血压 170/90mmHg,但未服过降压剂。本人为农民,但因腰痛已10年,未参加农田劳动。
根据腹证,投给了桂枝茯苓丸料与芍药甘草附子汤(白河附子1g)的合方。服药2小时后,腰痛似已有所轻减;1个月后,血压降至140/80mmHg,身体感到轻快;3个月后,曾苦恼了10年之久的腰痛,已几乎不再存在,但因服药后心情良好,故患者继续服用了一年半。弯腰时的凸起仍在,而腰痛已消除,血压稳定在 130/80mmHg 左右,瘀血腹证也已痊愈。(《汉方临床治验精粹》)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不同类型,有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以及Schmorl 结节(许莫氏结节)。其临床表现有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马尾神经症状。不同类型的表现有差异,前三种类型都向椎管内侵袭,许莫氏结节则是向椎体内突出,多表现为腰痛。患者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考虑为Schmorl 结节的可能性大。
本案有瘀血腹证,选用桂枝茯苓丸有依据,但没有明显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属于经验用方。既然有明显的腹证,但用桂枝茯苓丸便是,又何必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呢?
之所以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可能当时对桂枝茯苓丸的信心不足。桂枝茯苓丸是针对瘀血状态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则更多的是针对疼痛的对症治疗。也就是说,可以把芍药甘草附子汤作为止痛药来使用,不是按照方证对应的思路来用方。
考虑到驱除瘀血是慢性的过程,对于缓解当前疼痛的力度不够,所以有必要同时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来止痛。如果不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而是使用其他的止痛药,比如吗啡或非留体止痛药,难道不可以吗?也是可以的!因此,芍药甘草附子汤所起的作用就类似于非甾体止痛药或吗啡。也就是说,此处的合方不一定是同时出现两个方证,而是独见某一方证,使用另一处方则是起到一般的对症治疗。
杨大华除了指出矢数道明博士处方用药的新思路之外,还对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以条文形式做出了如下规范化的划定:”遍身肌肉拘急疼痛,或有功能障碍者,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方证研究还存在新的研究发展空间。
来源 | 娄绍昆讲康治本《伤寒论》
人划线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01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