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六经八纲临床应用探讨10(乌梅丸治疗疑难杂病篇)
2025
04-26

六经八纲临床应用探讨10(乌梅丸治疗疑难杂病篇)

医案:

腹痛10+天

患者,女,83岁。

腹痛,夜间腹痛为主,一般夜间23:00-01:00痛为主,时常痛醒,进食后腹痛可缓解,一夜需多次进食,伴心慌、气促,双下肢水肿,偶有端坐呼吸,怕冷,口干饮水,夜间口干难忍,纳可,寐差,大便3天未解,口腔溃疡,舌红少苔,脉弦数重按弱。

既往有心衰病史,予心衰对症治疗及护胃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因年龄大,拒绝胃镜、冠脉造影等检查。

腹痛10+天

患者,女,83岁。

腹痛,夜间腹痛为主,一般夜间23:00-01:00痛为主,时常痛醒,进食后腹痛可缓解,一夜需多次进食,伴心慌、气促,双下肢水肿,偶有端坐呼吸,怕冷,口干饮水,夜间口干难忍,纳可,寐差,大便3天未解,口腔溃疡,舌红少苔,脉弦数重按弱。

既往有心衰病史,予心衰对症治疗及护胃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因年龄大,拒绝胃镜、冠脉造影等检查。

伤寒: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者阴极阳生之脏也(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足厥阴肝经,生于水(水生木),而生成火(木生火),病则可见母气之寒或见子气之热(木气不升,木气下陷,自然之性,寒则下陷;但肝体阴用阳,木气不升,郁而化火耗肝阴,亦可表现为木气化热之证)肝寒:当归四逆汤、暖肝煎、天台乌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肝热:龙胆泻肝汤、白头翁汤可用;寒热错杂:乌梅丸可用。

   乌梅丸适应症:寒热错杂,寒在脾肾故用(人参、姜、蜀椒、附子)热在肝(黄连、黄柏);肝郁不升用(桂枝),乌梅敛肝熄风等等……此方关键在于寒热证(患者怕冷、口腔溃疡)脉弦重按无力,弦为肝脉,无力为虚,且病在寅时发作,为外界木气旺盛之时,患者进食后缓解,脾胃病进食后缓解、按压缓解多为虚证,反之实证,说明患者脾胃虚,故进食缓解,寅时发作,说明脾虚木滞,木得外界疏泻之气犯之,故寅时腹痛加重,进食后脾胃得充,故腹痛缓解。结合舌脉症状,辨证为脾虚肝寒热错杂证,而在肝寒热错杂证中,最经典的处方就是乌梅丸。

   患者夜间口干明显,因肾阳不足,木气失养,木气拔根,上冲心肺,木气冲胸故心慌,木气生风化热故耗损肺阴、肾水,故口干明显,此时滋阴无效,需培养木气之根,上逆之肝风方可止住,故姜附温脾肾,乌梅养肝阴收敛风气,患者水肿,细辛化饮降冲,桂枝升肝经,肝为厥阴之气,顺应春天上升之气,肝气升方不病风,故桂枝温升肝经;肝经上冲,风气化火伤阴故口干、溃疡,故用黄连、黄柏清木热、心火。当归养肝血(肝木上冲必然耗损阴血);

   乌梅30  细辛10  桂枝10  黄连6  黄柏10  当归10  人参10  蜀椒10(白术代替) 干姜6  附片15  泽泻15  龙骨牡蛎30    5剂

服用1剂症状缓解大半,三剂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2诊:附片30g  上方再进10剂。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