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0319548471984655/?log_from=ebbe300786f07_1702054761923
练习八部金刚功,第一式你练对了吗?你知道每一式,实际都和具体的经脉走向,密切相关吗?
今天是我练习八部金刚功的第二十二天,但我大概看张道长的视频,怎么也有数十遍了。
这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我是找的各种能找到的视频来看。
每一次看,都让我对很多细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后,之前为了研究第五式脚跟是否落地的问题,意外发现每一式动作都和五脏对应的经脉走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而通过研究动作和经脉的相关性,能让我们发现每一式很多暗藏的细节。
当然,为了防止有些人,说我过度解读。
我先将张道长原版的讲解,列出来。
大家可以,对照着张道长亲口表述,先纠纠功。
以下为张道长原话!
起势,双脚与肩同宽,五指并拢自然垂直,两手掌用力向后拧,把气从脚底,提到中周。
拧的时候,不是光手掌转,而是要手掌带着胳膊一起拧。
接着,五指并拢,跟着往上提,提到肚脐周围。
这个手,哪一个在上,哪一个在下都行。
(道长的是左手在上)
第一个动作,双手插顶利三焦。
这是调理三焦的气。
这一个动作,至少要做五遍,最多不能超过九遍。
两手插顶,双手是要向上猛举。
然后慢慢往下压。
向上举要用力,向下合要压。
翻掌要用力。
这是第一式,道长所述的要点。
然后我还发现一个细节。大家可以对照视频仔细观察一下。
就是道长两手平举,立掌之后,会有一个微微向下的动作,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小震。
但后来在实际练习中发现,当我们立掌后,只要掌根有一个用力向外撑的力时,手就会不由的顿一下。(看起来像是向下震了一下)
这是,我可以明确的细节。
立掌不光是要用力,之后掌根还要用力向外撑一下。大家认真的多看几遍视频,应该就能发现。
以上,是张道长视频中,可以印证的细节。
以下,是我在练习中的感受到的要点,分享出来,大家如果觉得我说的对,可以参考的试一下。如果觉得我在过度解读,可以就单纯的看看上面的内容,纠纠功。
因为我发现,好多练了半年的,一年的朋友,动作都不标准。甚至我在抖音上都没看到几个标准的。
八部金刚功,确实动作不标准,也会有效果。但并不代表说,我们不需要精益求精。
我在练习时,感受到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是立掌后,向头上方插顶的过程中,如果手掌手腕一直撑住劲,会自然而然的在头顶上方汇合,不但不需要特意找头顶的位置。而且整个过程中,手臂外侧都是紧绷的,能够吃上劲,特别有感觉。
第二是头顶猛插后,向下压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劲按,同时过程还要慢,也会有一种吃劲的感觉,千万不要做成广播体操一般的虚比划。
这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两点。
然后,接下来就完全是我自己的研究了,就是手少阳三焦经,和双手插顶利三焦的强相关性。
这里我要先说明一下。
我比较了几个动作和经脉的关系,我发现当我们的动作,使得扭曲蜿蜒的经脉尽可能的形成一条直线时,通常就是在调理刺激这个经脉。
大家完了之后看我对后面几式的分析,就会感觉到了。
话题拉回来。
第一式双手插顶利三焦,这一式,其实不止和手少阳三焦经有关,而且还和足少阳胆经,手阙阴心包经有关。
因为手少阳三焦经,上接手阙阴心包经于无名指,下接足少阳胆经于外眼角。
这里好多朋友们,可能对这三条经脉的位置比较陌生,我大致的给大家形容一下。
【手少阳三焦经】:从无名指指尖开始,经手背,到外手腕,再沿小臂和大臂外侧,经肩膀头子,从脖子到耳后绕行一周后,抵达外眼角。
【手阙阴心包经】:从胸,绕肩膀前侧,沿大臂内侧,肘窝,到手腕内侧,到手掌,再到中指指尖,另有一分支通行无名指,和三焦经相连。
【足少阳胆经】:从外眼角,开始绕行耳后,向下到腋下,再一路从身体侧面,下到大腿外侧,小腿外侧,再到脚趾小拇指指尖。
这时。
了解了经脉的位置,神奇的来了。
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动作和这三条经脉,息息相关。
当我们与肩同宽站立时,【足少阳胆经】是比较笔直的,这样利于气的运行。
接着,我们双手从小腹,笔直的平举起来,这个过程中,【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阙阴心包经】手臂阶段是笔直的。利于两者气的运行。
而且敏感的朋友会发现,在这个过程用力的话,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是最吃劲的,也是最受拉扯和刺激的。
当然要说最吃力的,还是【手少阳三焦经】,毕竟是手背在抬。
但接着,立掌之后,我想大多数人会感觉到中指的那根筋被拉起来了吧。这是【手阙阴心包经】的终点位置。
而当你开始向头顶插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手掌,手腕,小臂内侧,肘窝等整个【手阙阴心包经】沿线位置,完全被拉伸了起来。
整个刺激了【手少阳三焦经】的前置经脉【手阙阴心包经】。
然后,在当我们手在头顶汇聚之后,为什么不是手心相对的向头顶插,反而要别扭的手背相对的插上去呢?
因为手心相对的伸展,两条经脉的刺激几乎没有。反而手背相对后,瞬间,不论是手背,还是手心,都同时有了紧致感。
接着,我们这时看到【手少阳三焦经】【手阙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三者几乎拉扯在了一条直线上。
一个向上猛冲,同时刺激了三条经脉,这就是为什么这里要猛的原因。
同时我们还因此发现了一个很容易忽视的要点。
那就是向上猛举的时候,不单单是要手臂用力,我们的身子,我们的腿,尤其是腿外侧的肌肉,都要在猛举的时候集体发力!
这样【足少阳胆经】才能参与其中。
你们说,如果不研究经脉和动作的关系,你们能发展这个用力细节吗?
根本不可能!
接着,在猛举刺激了三条经脉之后。大多数人会在这里,放松下来,不用力的双手划到水平,然后才用力手掌下勾,收回小腹。
如果是这样做,那就等同于放弃了第一式最精华的地方。
你们看,当我们猛举向上,激荡了经脉里的气之后,接着就应该让气疏通我们的经脉,尤其是作为核心的三焦经。
这时正应该用力下压,让气行于脉间。而之后手掌下勾,不正是和之前立掌紧绷【手阙阴心包经】一样,是在让【手少阳三焦经】,完全紧绷起来吗?
实际上,手臂猛举之后的下压,才是整个动作,调理手少阳三焦经的关键,对不对?
如果没看懂经脉和八部金刚功的关系。
这个重点,谁能知道?
张道长倒是也说了,向上举要猛,要用力,向下合要压,要慢。
但举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会注意,但下合的过程,大多数人却不会放在心上。
这无形中是不是就错过了?
你看,经过这样一梳理,是不是顿时觉得,这经脉真的和八部金刚功息息相关?
看到这里,大家还觉得我是在过度解读,瞎胡说吗?
我研究的一切,是不是都是有确切的逻辑和道理的?
能看到这里,我相信大伙都应该有了自己的判断,如果觉得我说的还不错,同时也希望看我之后对其他招式的分析。
那就给我点个赞,加个关注,留个言,支持一下吧!
谢谢大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056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