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脉
洪脉,指下极大
来盛去衰,来大去长。
濒湖脉诀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定义
洪脉之象,浮大有力,在指下感觉粗大,来势冲盛,去时缓弱濡软,所谓来盛去衰。古代称洪脉为钩,他的形象也是海浪的意象,波涛奔涌之时,浪头前卷其状如钩,浪去水势为之衰与洪脉之象合。
这里的来盛去衰比例很重要,与以往讲脉的力度也一样很,他代表着用药的量,甚至是寒是热。所以出现洪脉需要用白虎汤的时候,不能盲目地使用大量石膏,因为它有气伤的一面,所以要看这个脉来盛多少,去衰多少。在来盛百分之五十,去衰百分之五十,这还是正常的,在来盛剩了百分之三十了,去衰剩了百分之七十了,就要注意了,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以人参为主了,以益气为主,如果不加人参,则会进入导致气伤虚脱生脉散证。
如果来盛为主,脉洪而数,沉取反而细小,则不是伤气而是阳明热盛导致的伤津,会出现:高热不退,灼热无汗,口渴饮冷,心烦躁扰,腹不满痛,大便不结,小便不利,舌红苔黄燥苍老,诸多症状,此时用温病条辨的冬地三黄汤,如不及时退热补津这会热入营血出现清营汤证。
洪脉是阳热的表现,来盛是亢盛的相火,但其本质是去衰是一个虚性的脉。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盛衰不同,早期定是以来盛为主,一旦消耗气阴脉力一减,去衰为主时,就是虚的开始了,此时用方根据症状兼加补气,补阴之药就非常重要了。还有如果患者是一个虚证,而突然出现了洪脉,就是“大则病进”预示疾病加重,说明正气已虚,而邪实仍在。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都说明洪脉是正气不足的脉象。早期是阳热亢盛,因热亢盛而消耗气阴,所以后期则气伤阳衰而出现洪脉之来盛去衰之象。《脉经》说:“指下极大。”《素问》记载:“来盛去衰”。
主病
夏季与心之常脉为洪,夏季阳气旺盛,气血涌盛于外,鼓荡充盈血脉而致洪脉心主火,与夏相应也为洪脉。
导致洪脉的病因有很多,热邪可以因外邪入里,也可以由五志化火,邪实瘀阻化热,蒸迫气血导致脉洪,如白虎汤,大黄牡丹汤此时多洪而有力。
也可以由热耗气阴导致洪脉,如白虎加人参汤证,也可以是脾胃论中的:“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此洪,乃因虚所致,故当沉取无力。
阴虚不能内守,阳气浮于外而脉洪。阴寒内盛,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脉洪,也都是洪而无力的。
对洪脉有深刻印象是在石家庄中医院跟诊邢月朋院长门诊,当时还是大四在医院见习,根据学校安排主要时间还是学习教材。但是因为酷爱临床,班主任老师给我开了很多方便之门,所以经常在病房和门诊辗转学习。
那天跟老院长的门诊,来了一位咳喘的患者,因为院长是心内科专家,能来看咳嗽发热的患者必定是老患者,果然,这位患者五十来岁,素有心悸,一直调理的不错,但近日降温,外感风寒后未及时治疗,导致了发热,而后昨晚发作,咳喘痰鸣,心烦急躁,心悸大作,渴思冷饮。院长把完脉,让大师姐把脉开方子,瞅着这个空档我也摸了摸脉。老院长看着师姐敲方子说:不要用以前的方加减,先治肺,痰热去不了,心悸怎么能好啊,脉洪滑数,有劲儿,用麻杏石甘汤化裁。然后然后又看了看患者黄苔说加点化痰热的。我心里一惊,这滑我摸到了,原还有个洪脉呢,于是细细体会一会才抽手。
那时病人总是很多,许多脉摸不清,许多方子记不全,老师很忙偶尔才点拨几句,我的方脉很差,经常接不上茬。于是每次都把患者的挂号单子记下,做上各种标记。然后等到晚上,再打开门诊系统一个个的按图索骥的抄方子。一味药一味药的查药性,看方子,但老师用药灵活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方。
但这次说了一句麻杏石甘,我心里蒙的一喜,这个我会啊。当晚来到门诊打开电脑开始了学习。现在总是想,能一直进步非常感谢人生路上的贵人,班主任当时专门给了我门诊的钥匙和登录密码。经常在医院整理完医案宿舍都已经关门,但依旧乐此不彼。那时记得找到医案,辩证写的是:痰热阻肺,处方是:麻杏石甘合小陷胸 。那个患者再来的时候说,药吃了一天就止咳定喘退热了,今天来心悸都好了。现在我回想那段往事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现在比较清晰的认知,再分析一下那个方子的思路。
患者痰热蕴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气夹痰升,则咳喘痰鸣;热邪伤津,故渴思冷饮,舌红苔黄;热邪上扰于心,心神不宁,而见心烦急躁,热迫血行,而加重心悸。痰阻脉道,故脉象洪滑有力。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既疏在表之风热,导邪外出,又清在里之痰热,以利肺气清肃。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苦、微温,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石膏甘、寒,清肺止津,配合麻黄使用,清肺、宣肺之功兼备,即可使肺气清肃;甘草甘平,润肺止咳;黄连泻心肺热,瓜蒌配半夏宽胸涤痰,且可通大肠,也可平心悸,增强麻杏石甘清化痰热之力。
医案
案例36
暑湿嗜睡
患者男65岁,入夏则嗜睡,立秋则恢复正常。发病时会出现神志模糊,状若昏蒙,或时清时昧,甚至与人聊天时也会突然入睡,醒后则不记得自己怎么睡着的,神经内科,心理科都看过无明确诊断,来求中医诊治。
舌苔白而腻,
左脉洪大,右脉濡滑。
辩证:
暑性炎上,湿性弥漫,
暑湿相合,氤氲郁遏,内蒙清窍
针:
太白,太渊,脾俞,健脾
阴陵泉,天枢,虚搓祛湿
风池,风市,引风燥湿解表
百会,神门,人中,醒神
针灸一天清醒,次日复诊
舌脉变化不大,遂处方
治法:宣化上焦,辛开苦降。
处方:三仁汤、藿香正气散化裁
案例37
燥邪鼻衄案
患者初秋天气燥热,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口渴喜饮,三天前出现流鼻血症状,冷水洗鼻止血,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唇裂,鼻燥在次出血,冷水洗鼻无效,塞布条无效,来诊
舌质红而苔白且干
左脉细数,右脉洪数
针:
上星针尖向上,实搓,血止
针列缺,太溪,照海,滋阴
外关,合谷,风池,散外邪
辩证:燥邪伤卫,阴津不足
治法:润燥疏化法
方:桑杏汤配增液汤
案例38
消渴症(上消)
患者半年来,出现口渴、多饮,饮不解渴,舌红干裂,咽喉灼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服用降糖药,症状缓解,但不想终身服药来诊。
舌干而红
脉洪无力
辩证
肺胃燥热、津液耗损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加天冬麦冬
陆续服用两月,血糖正常,症状消失
脉学文章
啃个硬骨头—讲脉
小宝说脉——写在前面
小宝说脉第一讲
小宝说脉第二讲
小宝说脉第三讲
小宝说脉第四讲—浮脉上
小宝说脉第五讲—浮脉下
小宝说脉第六讲—沉脉
小宝说脉第七讲—迟脉
小宝说脉第八讲—数脉
小宝说脉第九讲—虚脉
小宝说脉第十讲—实脉
小宝说脉第十一讲~滑脉小宝说脉第十二讲~涩脉
小宝说脉之八祖脉——教学视频
小宝说脉第十三讲—长脉
小宝说脉第十四讲—短脉
针灸文章
针灸文章203篇
小宝卖瓜
小宝百斤减肥经验
记忆中的药香
味道
秋日暖阳—沉檀醒鼻香
且把隽永做深情—玉肤皂
小宝杂货铺~~好评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04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