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颜德馨教授治疗血证的临床心得节选(三)
2025
04-03

颜德馨教授治疗血证的临床心得节选(三)

3

对血瘀的体会

血证的第三个内容是血瘀。有失血就有血虚,有失血就有血瘀,有血虚就有血瘀,这是血证的三大病理变化,三大病理过程,现在给同志们汇报第三个内容。

我们说瘀血,既是出血的主要病因,又是血虚的致病因素。所以,血瘀也可以算是血证的一个重要的病机。前面我们讲,祛瘀生新治血虚,化瘀止血治出血。我们还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血证往往表现为紫癜。临床症状是有紫癜,有肝脾肿大,有中医虚损的症状。这些症状和我们文献上的发斑、癥瘕积聚、虚劳往往都有关。那么这些病症的形成,都和瘀血有关。“逐瘀于补血之中,消块于生血之内”,所以祛瘀生新是中医治疗血虚兼瘀的原则。出血与血瘀,中医认为行血则血行经络,不用止血而血自止。这些观点我就不再重复了,前面都讲过了。

现在我想拿出一张《内经》上的方子,和大家一起学习。《内经》中有一张最古的方子,也是我们方剂学上最古的方子,叫四乌鲗骨一茹丸。这张方子就是治疗大失血以后血瘀的方子,可以说开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的先河。张仲景《伤寒论》里面桃核承气汤治蓄血证,赤小豆当归散治近血,泻心汤治吐血衄血,大黄䗪虫丸治疗血瘀虚劳等,这些方剂发展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疾病及以虚证为主的血证,此后《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普济方》都记载大量活血化瘀的方剂治疗血证的经验。清代就更趋成熟,如叶天士提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主张,为我们后人治疗出血性疾病提供了总则。

我们再学习一下活血化瘀的专家王清任。王清任不仅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紫癜风这一类出血性的疾病,比如血府逐瘀汤可以治疗紫癜风,他还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男女的痨病、小儿的疳积。这里面我在想很可能包括血液病在内的虚劳病。现在有好多的血液病,比如白血病,难道我们中医学里面没有?不可能的。包括在哪些方面呢?包括在血证、虚损、癥瘕积聚,都包括在这些病名里面。

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血液病的报道屡见不鲜,所以从古代的经验以及从近代的经验启示来看,活血化瘀治则的应用范围以及血证的定义,应该赋予它新的内容,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们今天对血证的定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鼻衄、齿衄、便血、咯血的范围里面,这个血证就应该包括现代的血液病。今天我们针对活血化瘀的治则,也不应该停留在妇科、伤科这些传统的治疗范围里,应该赋予它新的内容,这个观点希望同志们进行讨论。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液病

下面就汇报一下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我们用活血化瘀的治法治疗包括西医学血液病在内的血证。我们是分两个部分进行的,一个部分就是辨证,一个是辨病。

1 辨证

1.1 补益活血法

辨证是以化瘀为主,辨证加减。针对不同的性质,遵照理法方药的特点,慎重用药。临床我们常用的配伍方法有两个,一个叫补益活血法。补益活血法的方义是扶正祛邪,祛瘀生新,治疗血虚或气虚为主的血证。我们这个方法用在哪些病呢?用在各种白血病。白血病大家知道,有急性的、慢性的、骨髓性的、粒细胞性的,等等,各型的我们都用。还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各种贫血、异型输血等,我们都用这种方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能每个病种都给大家汇报。总的来说,化瘀为主,辨证加减,用于这些不同的血液病当中,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我提到异型输血的问题。3年前,我们收了一个农民,到我们这里生小孩。剖宫产失血很多,给她输200毫升的血,后来发现血型搞错了,等到发现的时候,200毫升的血已经下去了。全市通报啊!我们铁道医院出了这么大一个洋相,后来怎么办呢?这个西医也没有什么办法,一个就是抗感染,一个就是扶正,维持免疫力,也没有什么办法。我觉得这个患者用活血化瘀比较合适。这个患者小便点滴全无,肝肾功能一塌糊涂,我们就是用活血化瘀为主,加点生脉散和利小便的药物。这个患者很快就转危为安。我不是说这个全是中医的效果,西医就是用辅酶A、ATP、抗生素之类的。在这个患者的治疗上,我们的分量还是比它重的。我们用西洋参、生脉散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赤芍、牡丹皮、红花、桃仁、莪术、水蛭。当然热度也很高,热度高用紫雪丹,结果很理想。

还有粒细胞缺乏症的问题。我们五官科有一个患者,角膜移植,要用一点免疫抑制剂,小剂量的,结果白细胞直线下降,一直跌到0.105×109/L,急得要死!安排了一个小房间给他住,直接真空。也没有办法了,找到我们中医。我们觉得西洋参提高粒细胞,提高白细胞是很有作用的。我们就用补益活血法,我们认为活血化瘀法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增殖。用西洋参来补,提高他的白细胞,用生脉散来提高它的抵抗力,在这个基础上用活血化瘀。这个患者很理想,0.105、1.5、1.7、2.7、3.5、4.5……7.5[正常值(4~10)×109/L],很理想,出院了。这里我举这两个例子来说明,补益活血法针对这类血证有效果。我们过去搞血液病,基本是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辨证加补益药物。

1.2 清营活血法

临床配伍的第二个叫方法清营活血法。主要是清营凉血,引血归经。适用于以出血、发热为主的血证,多用于血证的急性期,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我讲的犀角地黄汤。我们的理解,犀角是抑制白细胞的。刚才我讲的西洋参呢,是提升白细胞的。我们的体会就是,犀角可以抑制白细胞。我们有这样一个病例,用了犀角地黄汤,没有用环磷酰胺,没有用化疗的药,白细胞下来了,热度也下来了。凉血散血嘛,叶天士的方法。

前两年有一张方子,是贵阳的,贵阳医学院治疗白血病是有名的,他们报道了好多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用中药治疗。他们那张方子实际上也是犀角地黄汤,这就说明这个犀角的的确确可以抑制白细胞。那么这个清营活血法,不只能治白细胞增生,也能治疗高凝血症,高凝血状态的毒血症。这个报道比较多,流行性出血热什么的,也是血证,还有粒细胞缺乏症的高热,我们就用升麻。前面讲了,升麻代犀角,它有解毒的作用,有提升白细胞的作用,有探索的前景。这是我汇报的以化瘀为主,辨证加减的两个小内容。

2 辨病

下面再讲化瘀的第二个部分,调畅气血,守方不变,就是以辨病为主,专用桃红四物汤,酌加升麻、虎杖、丹参。我们有这么一个思想,桃红四物汤加这几个药,尽管守方不变,但还是要讲方义。我们不像西学中那样搞废医存药,我们不搞废医存药。我们的方义是《内经》上的一句话:“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它的功效是八个字: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我们想突出王清任的学术思想。王清任说“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他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气血障碍。所以我们这张方子就突出王清任的思想,用在再障、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缺铁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病有虚实表里、阴阳寒热,但是我们守方不变,就用这个方法,都收到一定的效果。

有个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患者是个飞行大队长,411医院请我去会诊,已经用了激素,患者魁梧得很,血小板最低到8×109/L[正常值(100~300)×109/L],用了激素到五十多,但一停就下来了。医院要给他切脾,据说飞行员是不好手术的,手术了就不好上天了,有这么一个说法。那就找我们中医会诊,我看他身体很魁梧啊,就用这个方法给他治疗。试了两次,到了八十多,后来去云南参加抗越战争去了。

还有个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患儿,经过儿科各种检查,排除血吸虫、寄生虫,各种药都用了,都不行。我们觉得要用活血化瘀来调整细胞,用了虎杖,结果也恢复正常了。还有一个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儿科给他用一点点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用了之后骨髓象明显左移,我们就用这张方子解决了问题。

同志们,我另外想说一点,就是我这张方子守方不变,也可以治疗一些神经科的疾病、精神科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神经官能症等。因为不属于今天血证的范围,就不举例了。我们认为从学术探讨角度看,活血化瘀不属于八法,它针对性比较强,重复性比较强,应用面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认为这一种方法不属于八法,我称之为衡法,既有平衡的含义,也有权衡的含义。这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很不成熟。我们认为活血化瘀疗法在血证方面大有可为,不仅治疗血虚、失血,好多血液病也可以使用。

今天我很感谢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把我一些不成熟的学术观点和在座来自全国的当今中医界的中坚进行探讨,我感到非常荣幸。毕竟我本身在这方面比较孤陋寡闻,有一些心得体会,还是很不成熟的。希望得到同志们的帮助,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