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语:
火神曾经暖人间,失火却也烧伤人。
这篇文章我一直想写,但是没有时间,这段时间总算能坐下来地捋一捋思路,写一写关于这十多年来火神派误导中医界的事。
我本人是因病学医的,我当年也是虚寒证,遇到了会用附子的中医扶了我一把,算是救了我一命,当时火神扶阳理论兴起,所以我最早学中医也是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继而学火神扶阳派理论起步的。我阅读过六届扶阳论坛出的专辑、卢氏出版的所有书、还有一些扶阳派中医写的书,比如王正龙,张存悌,祝味菊,等等。在我初期用扶阳理论治病期间,我吃了有大约2500克的附子(每剂15克),也曾给自己开的方子里最重的附子量用到80克,也曾用120克附子的破格救心汤抢救过父亲的病危,我也用直灸在自己身上试过,身上留有疤痕。
所以,对于扶阳理论,我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丰富的经验,应该有资格来谈谈我对扶阳理论的看法。
我的标题之所以说是“误导”,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医生用火神派理论导致病人加重,甚至死亡的事件,如果中医界,尤其是民间中医界不纠正这些偏执的医学观点,还会有无数的病患遭殃。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扶阳理论,动不动就是寒,更有甚者,有一位中医董氏,大吹“扶阳中土论”,似乎“温一温中焦,万病皆能消”。
而缺乏系统学习中医的民间中医爱好者这个群体,最容易被带这类自媒体人偏节奏。
偏执的医学理论,之所以容易把学生带偏,是因为学生无法看到大众疾病的全景图,只看到局部图。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学中医的学生,他们临床可以接触到的病患样本太少了,而疾病的种类无限多。
以有限的可接触的案例,概括所有的病种,并且以此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这是民间中医爱好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因为民间中医爱好者,没有条件看到全景图,只看到局部图。这也是一些中医理论会在民国中医爱好者群体中风行的根本原因。
如果他们有机会系统的学习中医理论,就会发现,扶阳理论只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而非全部。
就如梅超风只拿到《九阴真经》的一页,练成“九阴白骨爪”,而入邪门。
这种现象在民间中医界,是很普遍的现象。
一些中医爱好者,因为受某位中医大伽的影响,于是就只学他的方法论。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原始点学习者,就让患者喝姜汤,按摩原始点。这些都是医门外道,非正宗中医。
火神派自称是仲景之后的继大成者,自称是经方的发扬者。其实,他们只是练就“九阴白骨爪”的医门外道,。
我遇过一位微信群主,就是深信扶阳理论,经常用温阳法来治病,她是从不用清热法的,什么病都来扶阳温阳,也确实治好了一些病人,成功的案例更加加固了她对于扶阳理论的偏执,她自己就经常温阳,她说平时手脚都是温热的,还自许为阳气足,但是每到月经来潮时,她就会变得很烦躁,肝火旺,易怒。
我还遇过一位深信王正龙直接灸理念的信徒,自己在自己身上直接灸,也教别人灸,在身上灸出洞。有一次他还自己制药丸,把生附子加进去。我跟他讲,生附子是不能直接吃的,他就一脸的不屑,说附子通十二经,温阳驱寒,教科书上写的是错的。
还有很多中医,在使用附子过程中,无底限,一剂药用量甚至高达500克。把病人越治越冷。他们认为病人吃了扶阳药之后更冷,是在排寒,是排病反应。
网上还看到有网友说,找某位著名刘氏名医,吃了附子后,治坏了,至今十年还没有恢复过来。
在医馆、养生馆里,现在基本上就是什么人来了都灸,什么病都灸,似乎百病皆寒。朋友圈里,很多从业者,就在宣传,寒是一切病根的论调。
种种现象,严重地误导中医理论的走向。
而大众,总是无知的,说的人多了,大众也就信了。
为了纠正这种歪风,我今天就来一一道说其中的谬论。
首先要说明,扶阳理论也非一无是处,在很多情况下,它能救命。然而,扶阳温阳,只是中医学的其中一法,并非全景。
在十多年前,温病学理论统治中医界的时期,中医生也是动不动就清热解毒,会用附子的中医也不多,这也是一个问题。
但是事情总会矫枉过正。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非中医学的思想,更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黄帝内经》的治病核心是“以平为期”,以阴阳平衡为治疗的方向。不是凡病都用扶阳,或者凡病都用清热,而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法来治病,这才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思想。
一个机能沉衰弱的虚寒病人,当然要扶阳,正气虚的人,如果不扶正,是不能断根的。
但是一个正气不衰,邪气实的人,你去扶阳,就是治错了。尤其是实寒证,只需散寒,不需扶阳的。很多人搞不懂实寒与虚寒的区别。
最容易诊断错误的是怕冷现象。人的怕冷,并不都是寒,气郁也会怕冷,寒热错杂也会怕冷,体内水湿重也会怕冷,甚至热证也会怕冷(热厥,里越热,外越寒)。如果见到怕冷,就去温阳,就会犯错。这也是火神派扶阳理论信徒们走不出来的死逻辑。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954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