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张志远临床验方及用药经验汇编
2025
03-22

张志远临床验方及用药经验汇编

张志远,生于1920年,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德州人,幼学先秦诸书,读经、史、子、集,在父亲寒江遗翁、业师耕读山人指导下步入医林。1957年始先后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妇科学》《中草药》《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曾任中医系顾问、教研室主任、国家卫生部中医作家成员、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系山东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新制还魂汤:

  • 若神不守舍,夜睡梦游,谓之灵魂出窍,常取朱砂、琥珀研末口服,认为能安魂定魄。老朽遇到本病不按噩梦调理,照阴血亏虚肝不藏魄治之,加介类潜阳。

  • 酸枣仁30克、远志10克、桂圆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龙齿15克、石决明30克,水煎,分三次服。连用十天,即收功效,命名“新制还魂汤”。

  • 降三高小方:夏枯草20克、黄精20克、生首乌20克、山楂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10~30天。

  • 脱发有效汤:

  • 以肾虚阴亏为主,投六味地黄丸收效并不理想,如起用二至丸加味则易化凶为吉,转成天相。通过反复实践,拟出一道处方:

  • 计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何首乌15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加少量活血化瘀之品丹参10克、红花6克、川芎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蝉联30天。

  • 驱疣汤:

  • 调理皮肤扁平疣、粟粒性顽疹,民间验方流传一首。

  • 有大青叶30克、贯众20克、薏苡仁60克、牡蛎30克、黄药子15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鳖甲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 阳强与水仙疗法:

  • 相火过旺,阴茎勃起不痿,俗称阳强不倒,投大量玄参45克、麦冬45克,女贞子30克、知母15克。

  • 安神汤:

  • 催眠可试:黄连15克、白芍15克、夜交藤30克、莲子心15克、百合30克、合欢皮30克、牡蛎60克,水煎,傍晚一、睡前一,分两次服。

  • 岐黄济世汤:

  • 治顽固失眠:夜交藤50克、炒酸枣仁30克、半夏10克、高粱米60克、阿胶15克(烊)、鸡子黄二枚(冲),水煎,分两回服之,下午5点、10点各一次。

  • 王九峰调理失眠不寐,喜投《内经》半夏秫米汤,加酸枣仁、阿胶、鸡子黄,张志远常同交泰丸结合,夜交藤易肉桂。

  •  无名氏驱梦汤:

  • 半夏6克、龙胆草10克、山栀子10克、丹参15克、远志15克、紫贝齿20克、石决明60克,水煎,分两次服。

  • 小方二首:

  • 调理脑血管意外留下的后遗症半身不遂,投予地龙300克、蜈蚣10条、白芷100克;吾又加川芎100克、丹参100克,碾末,每回10克,日服三次,六十天为期,皆见功效。

  • 另疗慢性肾衰竭,降低肌酐、尿素氮,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给与四逆汤加味,有洗肾作用,常开附子10克、大黄10克、人参6克、干姜6克、甘草6克。

  • 一线汤的应用:凡胃病无论炎变或溃疡,只要嘈杂、胀满、嗝气、呕恶吐涎沫、脘间不断隐痛,《伤寒论》吴茱萸汤常加神曲、木香、代赭石。

  • (人参9克、吴茱萸9克、生姜9片、大枣9枚(擘开)、神曲9克、木香9克、代赭石15克。)

  • 顽痹小方:类风湿关节炎,黄芪20克,木瓜30克,白芷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 温下汤:带下病用,凡阴道炎、宫颈糜烂,带下如水,淋漓不止,都可应用。

  • 计黄芪20克、白术40克、白果15克、益母草20克、生姜6片,加入芡实子60克,水煎,分三次服。若带下夹血,加入鸡冠花10~20克。

  • 消胀汤治肠道气体充积:

  • 麻子仁15克、枳壳30克、厚朴30克、杏仁10克、大黄3克、大腹皮15克。

  • (由《伤寒论》麻子仁丸去白芍,加入大腹皮,杏仁开提肺气,下润大腑,大黄量重则泻,以3克划界,最多不超过6克。)

  • 二向汤治内外高热:

  • 石膏60克、知母20克、甘草6克、粳米30克、浮萍20克、连翘30克。

  • 调理内热又感温邪,清透并举,卫气双治,给予白虎汤加浮萍、连翘,命名“二向汤”。

  • 三约汤治饭醉:饭后嗜睡,并非皆属脾虚,尚有因消化不良、食停胃内所致,感觉迷糊,精神不振,腹中胀满,倒下便眠,习称“饭醉”。该证不宜滥补,应调理气机、疏导郁滞,促进脾阳运化,行积散结。

  • 半夏6克、干姜6克、黄连6克、陈皮6克、苍术6克、厚朴6克、甘草3克。

  • 此用平胃散、二陈汤、半夏泻心汤三方加减成一汤,名“三约煎”。

  • 伤温混合汤治流感:凡流行性感冒,无论风热或风寒化火,若口渴舌红、体温上升、高烧不退,名“伤温混合汤”。

  • 石膏60克、知母20克、甘草10克、粳米30克、青蒿30克、白蚤休(重楼、七叶一枝花)10克、竹叶30克、鲜芦根100克。邪犯阳明或侵入气分,普遍有效。

  • 此乃白虎汤加味。

    弥勒汤治胃病:

    佛刹大悲寺藏有“弥勒汤”,专医胃内积气、停食、蓄水,对嗳气、呕恶、纳呆、嘈杂、痞满、鼓胀、感觉阻塞、大便不爽,就可投用。

    代赭石、旋覆花、半夏、神曲、槟榔、大黄六味(代赭石40克、旋覆花30克(包煎)、神曲15克、半夏15克、槟榔20克、大黄3克)。

    乃《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加减而成。

    七安煎治大气下陷:

    调理大气下陷心慌气短、头眩神疲、全身乏力,能强化人体免疫、抵抗、修复三力,无论血压高低,只要发生这些情况,就需服之。

    桂枝15克、茯苓10克、黄芪30克、人参15克、红景天30克、甘草10克、大枣20枚(擘开)。

    此为苓桂甘枣汤加味,提升桂枝、甘草、大枣,降下茯苓之量,加人参、黄芪、红景天为君。

    回味汤治落枕:

    葛根30克、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

    源于《伤寒论》葛根汤。

    三义汤治支扩、哮喘:

    治疗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

    麻黄10克、射干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半夏10克、泽漆15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白前10克、甘草6克、生姜10片,加炙皂荚10克。

    《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偏于气逆咳嗽,厚朴麻黄汤着重内热致喘,泽漆汤倾力行水祛痰,乃其不同点。若哮喘、咳嗽、痰涎上涌,则三汤汇合一起,组成此方。

    小葫芦汤治咳嗽:

    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泽漆10克、紫菀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全蝎10克、款冬花10克、甘草10克。

    有小青龙汤意。

    定喘汤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排除肺气肿。

    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旋覆花10克、地龙30克。

    此为麻黄汤加半夏、旋覆花,重用地龙。胸闷加枳壳、瓜蒌皮,痰多加桔梗、橘红、紫菀。

    三清汤治腰腿痛:

    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续断15克、狗脊15克、牛膝20克。

    该方专题调治肾阴与肾阳亏损,腰痛、腿酸、大便溏薄不成形状,由半个六味地黄丸加味组成。

    泻火保肺汤治肺燥:

    石膏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川贝母10克、芦根3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生地黄10克、甘草6克,大黄2克。

    适于肺结核、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久嗽不已证,只要口干、鼻燥、舌红、剥脱少苔、声音嘶哑就宜起用。

    若热邪入肺,习称火聚华盖,焦其上首,灼伤津液,则喉痒、干咳无痰,甚至咯血。常师法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人参、麦冬、黑芝麻、阿胶、杏仁、枇杷叶、甘草)、养阴清肺汤(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予以化裁,组成泻火保肺汤。

    六味汤治失眠:

    百合30克、夜交藤30克、全蝎10克、龙骨30克、石决明30克、合欢皮30克。

    对神经衰弱、精神过度兴奋引起的失眠,无明显寒热现象,一般不投《伤寒论》黄连阿胶汤、《金匮要略》酸枣仁汤,亦不开黄连、肉桂交泰丸,除归脾汤,以镇肝、安魂、定魂为主,喜用百合、夜交藤、全蝎、合欢皮、龙骨、石决明六味。根据需要,有时加白芍10~15克、龙眼15~30克,养心补血,然为数不多。

    白黑组方治虚羸:

    人参10克、熟地黄20克,砂仁6克。

    老人、身体虚弱患者,凡口干、乏力、消瘦、精神不振、动辄易汗、脉象沉微,最为适宜。

    白与黑配伍,指人参和熟地黄组方,恐影响食欲,发生纳呆,加入少许砂仁便可避免;若砂仁短缺,则改紫豆蔻代之。

    延年丹治羸弱:

    红景天300克、人参300克、阿胶300克、炒神曲50克、炒鸡内金100克,研末糊丸,每回6~10克,日服2~3次。

    调理气血亏损身躯羸弱、消瘦、乏力,还能抗癌,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缩小病灶范围,命名“延年丹”。

    二五一百方治更年期综合征:

    生地黄20克、麦冬20克、玄参20克、女贞子20克、何首乌20克。

    治阴虚火旺,津液匮乏,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小溲黄赤,大便秘结,体温不高,表示内外烧灼现象,临床所见,多为老年人、更年期妇女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因此方药味五、投一百克而命名。

    五臻汤治更年期综合征:

    柴胡12克、黄芩15克、白芍30克、生姜6片、川芎6克。

    调理妇科经断前后更年期综合征,阴虚阳亢、肝胆火旺、血乏滋荣,导致梦多、易怒、精神不舒、胸闷胁痛、口苦、脉象细弦。

    清火解郁汤治更年期低热:

    柴胡15克,白芍15克,茯神15克,龙胆草15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6克,甘草6克,生姜6片,大枣20枚(擘开),每日一剂。

    此方即小柴胡汤加白芍、茯神、龙胆草。专门施治妇女更年期低热、烦躁、失眠、精神恍惚、坐卧不安。

    皂角刺超过30克,消疮疡,治盆腔炎输卵管粘连;

    益母草超过50克,降血压、收缩子宫,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

    白芍超过30克,止血、镇痛、利尿;

    人参超过30克,升血压、宁心定喘,调整心律;

    白果超过30克,平喘、收敛白带;

    紫石英超过60克,治房颤、宫寒不孕;

    茯苓超过40克,行水,治眩、癔症发作、奔豚气由腹上冲;

    白术超过50克,益气、通肠、解除便秘;

    半夏超过30克,催眠入睡;

    柴胡超过30克,发汗退烧、使月经下行;

    川芎超过30克,降血压,治头痛、脑梗死;

    桂枝超过30克,治腹内逆气上升、心动过速;

    薏苡仁超过60克,祛湿热、肌肉关节酸痛;

    附子超过40克,强心救脱;

    泽泻超过30克,降血压,治湿疹、阴囊瘙痒;

    枳壳超过40克,升提胃下垂、子宫脱出;

    夏枯草超过40克,消甲状腺结节、小瘤;

    小蓟超过50克,止血、降血压;

    郁金超过50克,治精神分裂症,排胆道、泌尿系结石;

    知母超过30克,止咳、降血糖;

    延胡索超过40克,镇静安眠;

    豨莶草超过60克,降血压、治四肢麻木;

    玄参超过50克,清头面烘热、消淋巴结结核;

    石菖蒲超过30克,发音,治久泻、半身不遂;

    熟地黄超过60克,治脑萎缩、老年痴呆,不发生胸膈胀满;

    水蛭超过20克,治瘫痪、消慢性炎症;

    五味子超过60克,降低肝炎转氨酶,治咳力强;

    肉苁蓉超过30克,润肠、解除便秘;

    山楂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萎缩性胃炎;

    苦参超过60克,平喘镇咳、利水消肿、止痒,治脉象间歇;

    连翘超过30克,止呕、发汗解表;

    红花超过20克,降血压、扩张心脏冠状动脉;

    黄芪超过80克,降血压、少于15克升血压利尿;

    决明子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哮喘、小便热痛;

    大黄超过30克,破血通经,治躁狂型精神分裂症;

    丹参超过30克,安神,治失眠多梦;

    当归超过40克,滑肠、活血通月经;

    代赭石超过40克,治头眩、哮喘;

    防己超过30克,镇痛,尿量减少;

    曼陀罗超过5克,麻醉;

    葛根超过30克,治脑鸣、高血压头痛、脖子肌肉痉挛、硬皮病;

    山茱萸超过60克,敛汗固脱、急救亡阴;

    酸枣仁超过60克,治焦虑、心慌、顽固性失眠;

    牡蛎超过60克,治肝阳上亢、甲状腺结节;

    茵陈超过60克,疗胆囊炎、肝硬化腹水;

    水牛角超过100克,清热凉血,治热证高烧;

    地龙超过40克,治偏瘫手足不举;

    蜈蚣超过3条,镇惊,治多动、癫痫;

    蟅虫超过20克,治头痛、癥瘕;

    莪术超过50克,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炎块;

    鳖甲超过20克,消肝脾肿大、肝硬化、口鼻出血;

    王不留行超过60克,下乳汁,治乳房肥大;

    黄连超过50克,降血糖,治结肠炎、慢性腹泻;

    骨碎补超过40克,治头晕、耳鸣、手足麻木;

    浮萍超过20克,治糖尿病身痒;

    麻黄超过20克,利尿、升高血压;

    细辛超过20克,疗头痛、牙痛、肌肉痛;

    败酱草超过60克,治咽炎、白带、鼻窦炎、阑尾炎、盆腔炎;

    杜仲超过40克,降血压,治腿痛、脚软行走无力;

    槐米超过40克,降血压、血脂,治泌尿系结石;

    女贞子超过50克,治耳鸣、复发性口腔溃疡;

    瞿麦超过60克,治卵巢囊肿;

    桑寄生超过50克,保胎、降血压,治强直性脊柱炎;

    土茯苓超过80克,治梅毒、阴囊湿痒、睾丸炎;

    仙鹤草超过50克,治盗汗、脉象间歇、溃疡性结肠炎。

  • 道藏四药:人参补中益气,柴胡疏泄内外,砂仁健胃消食,香附行滞散结,道家以之碾末,水泛为丸,每日口服数粒,称“养生金丹”。

  • 二白合用

  • 《伤寒论》桂枝汤白芍、理中汤白术,被呼双向作用两奇药,少则利水、量多通肠排便,二味合于一起,能健脾护阴、益胃止痛。调理胃虚中气不足,精神不振,纳呆,身形瘦削,感觉腹内疼痛、空空然,常取此药为丸,称“术芍阴阳双补丹”,获益甚佳。

  • 三阳开泰:民国时期见一乡医,喜投热药,调理寒证皆加附子、肉桂、吴茱萸,称“三阳开泰”,以附子温经通络、肉桂暖命门火衰、吴茱萸散寒止痛。重点施治关节炎,不按风湿、类风湿、痛风分型。统一于所给药物中,几乎都有“三阳开泰”。该三味药为动力品,能升降出入、转化人体气机,起蒸汽机作用,亢阳得到鼓舞,寒邪则退。

  • 哼、哈二将:《存信堂古方录验》称《伤寒论》大承气汤为夺命方,大黄、芒硝(玄明粉)是哼哈二将,正称“伸舒”“郁律”。便秘以大黄为主,干结不下则芒硝领先,不加枳壳、厚朴。临床开量,每剂大黄顶峰60克、芒硝不越40克,芒硝泻火逊于大黄,软坚之力独占山头,属战场大将,无挂帅功能。体会深刻,符合实践。

  • 鬼门开腠三灯:《伤寒论》麻黄、桂枝、葛根三味能发汗解表,不悉撰人《草庐卖肱记》谓之“鬼门开腠三灯”。如遇到感冒头痛、鼻塞、骨楚、身热、无汗,常投上述“开腠三灯”,加姜、枣为引,很见效果,往往两剂便愈。

  • 四大烽火:《草庐卖肱记》将《伤寒论》附子、蜀椒、干姜、吴茱萸视为“四大烽火”,属温里、回阳、熔冷、止痛药。凡感受寒邪,无论内外,均能应用,以之组成处方,名为“化冰汤”。取蜀椒辛散解表,干姜补南,吴茱萸暖里,附子壮命门、振起火衰,医疗多种疾病。老朽付诸实践,对消化系统虚寒,热能下降,食欲减退,腹痛喜按,下利清谷,都富临床价值。

  • 三大泻神

  • 《伤寒论》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能祛痰饮、通利大小二便,驱水猛下,运用得当立竿见影,要醋炒、面煨入药,铃医谓之“禹王治水、三大泻神”。

  • 破血四捷

  •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桃仁、蟅虫、水蛭、虻虫,称“四大活血药”,能调理癥瘕积聚、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减少、瘀血阻塞经络,经方家命名“破血四捷”。

  • 开胸五将

  • 《伤寒论》对胸膈痞满、郁结,投泻心汤、陷胸汤,曾提出“开胸五将”,指瓜蒌、厚朴、枳壳、黄连、干姜。气滞、痰饮、宿食、积聚,凡纳呆、胸满、痞硬、疼痛,甚者牵及腹部,都能应用,适于食管炎、胃病、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该“五将”具有行气、消滞、散结、破郁、降下功能,属安全通利药。

  • 治瘦三药

  • 胶饴又名饴糖,和蜂蜜同用补中益气,加阿胶养阴补血,联合组方润肺止咳,滑肠通便,缓急镇痛,医体虚羸弱、筋骨无力、身瘦如柴、多种出血疾患。

  • 玄府六钥

  • 《伤寒论》麻黄、桂枝、葛根、柴胡、细辛、升麻,为发汗解肌药,称“玄府六钥”,均有开表作用。

  • 七通利尿

  • 《伤寒论》除峻泻利水之甘遂、大戟、芫花、商陆,一般者则为“七通”,即茯苓、泽泻、白术、猪苓、滑石、赤小豆、葶苈子,功专排尿,凡痰饮、积液、水逆、浮肿皆可应用。

  • 睡乡六宝

  •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百合、龙骨、牡蛎、阿胶、茯苓、酸枣仁,能镇惊、安神、疗狂,常用于癔病、癫痫、小儿抽动、噩梦纷纭、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更年期综合征,重点调理失眠、心悸、怔忡、恐惧,经方家称“睡乡六宝”。

  • 防失联,私信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