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当 DeepSeek 开药方成为潮流,中医专家的回应令人深思!
2025
02-23

当 DeepSeek 开药方成为潮流,中医专家的回应令人深思!

最近,“中医专家回应 DeepSeek 开药方” 的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成功登上热搜榜首,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 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连中医领域也未能幸免。DeepSeek 摇身一变,竟然当起了 “赛博中医”,这可真是让人惊掉了下巴!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自己向 DeepSeek 求药方的经历。有人身体出现疲劳、乏力等细微变化,向 DeepSeek 描述后,它替人拉响健康警钟,还推荐了一服中药茶饮方;还有人晒出自己在中医线下门诊拿到的药方,再和 DeepSeek 给出的药方 “对答案”,发现两者间重合度不低,分析思路也类似。这让大家不禁感叹,AI 难道真的要抢中医的饭碗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多位沪上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传统中医诊断讲究 “望闻问切”,缺乏这个核心过程,AI 生成的方子看看无妨、切勿当真。奉贤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医生严烨就做了个测试,她输入 “没有力气,大便不成形,下腹痛”,要求 DeepSeek 以中医思维开一个调理处方。36 秒后,DeepSeek 给出了一个包含 11 味中药的药方,还附赠了生活调护建议以及注意事项。

看起来似乎很厉害,可严烨医生指出,DeepSeek 开方就像侦探破案,抓住零散线索串联起来得出结论。它虽能 “熟读” 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和经典医案,但却缺乏引导和追问能力。比如得到 “下腹痛” 的描述后,它不会像人类医生一样追问是绞痛、刺痛、隐痛还是胀痛,而这些细节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而且隔着 “电子屏”,它无法做到中医最基础的四诊合参,无法实现望气色、闻声息、问细节、切脉象的动态交互,更无法针对症状描述做相应的体格检查 。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肖庆龄也做了实验,在 DeepSeek 输入 “畏寒、流鼻涕、小便清长、头痛、全身酸痛、舌红、苔白薄、脉浮紧,请开一中药方”。大约 30 秒后,DeepSeek 判断患者属于 “风寒感冒”,开出了对应的药方。肖医生表示,对于典型症状,它辨证基本准确,用药也尚可,还给出了关键提示,比如高血压、心悸患者慎用麻黄,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但它只有问诊,对患者缺少整体认识,开出的药方是标准化的,而非个体化的。在实际诊疗中,中医会根据个人体质,通过望闻问切调整标准药方中的药物和剂量,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 AI 在医疗领域的作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马明,向 DeepSeek 询问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康复怎么办,它给出的建议与临床比较接近,并且非常详细,给出了具体的运动方式,比如自由泳好于蛙泳。向它询问体检报告中的异常,输入 “空腹血糖偏高怎么办”“乳腺结节 3 级,需要关注吗” ,给出的建议也比较准确。专家表示,AI 作为一个工具,与医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像北京儿童医院的 “国内首个 AI 儿科医生”,就整合了 300 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在疑难病例会诊中能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DeepSeek 开药方这件事,并非是中医的革新或灾难,而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它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能快速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帮助我们了解医疗知识;但在人命关天的治疗环节,它还远不能替代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在未来,或许我们可以期待 AI 与中医更完美的结合,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在此之前,大家看病用药还是得谨慎,别盲目相信 AI 开出的药方。 对于 AI 开药方,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