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常见的中老年耳鸣。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方和谦前辈,调治过的一个验案。这个患者初诊的时间,是1999年的6月份。当时啊,这个患者58岁,是一个女性。主要问题,就是经常耳鸣,嗡嗡嗡响个不停。刻诊,患者腰膝略感酸软,偶尔眩晕,看东西远远不如以前了,时间久了会发花、发干。舌脉平,没有太大异常。最主要的,就是这个耳鸣,已经连续好几天,一天响到晚。患者实在无法忍受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方和谦前辈提笔书方一首。但见——熟地黄10克,生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山萸肉10克,菖蒲6克,川芎5克,薄荷3克(后下),炒谷芽15克,焦神曲6克。所有这些,水煎服。结果如何?医案记载,患者服用8剂以后,诸证消失,耳鸣声音不见了。这是一张20多年前的老医案,是方和谦前辈的学生记录下来的,后来收载于方师的相关著作里。其实,这张医案,并无特别之处。这个患者的问题,是比较清楚的,属于肝肾阴虚型耳鸣。首先说,患者这个年纪,58岁,已经到了肝肾不足的时候。再加上她平时腰膝酸软、眩晕眼干,眼睛发花,这些都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她属于肝肾阴虚。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所以腰膝酸软。肝开窍于目。肝肾阴虚,双目失养,所以眼干眼涩、眼睛发花。肾开窍于耳。肝肾阴虚,耳窍失养,所以患者开始耳鸣。这个时候怎么办?自然要滋补肝肾之阴。方中,熟地、生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肾之阴,丹皮、泽泻、茯苓泄浊,令补而不滞,以免滋补之品壅滞。这就是典型的六味地黄丸。在这个基础上,加菖蒲、川芎、薄荷。菖蒲化湿开窍,川芎行气疏散,薄荷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这三味药,药力直达头部,用于疏散开耳窍。最后,加焦神曲和炒谷芽,用于和胃,增进脾胃运化之功,吸收药力直达病所。这么一看,整个治疗思路似乎平旦无奇。但是我觉得,这里有一个特别闪光的地方,值得吸取。这就是对菖蒲、川芎、薄荷的运用。这三味药,方才我们分析过,它们的药性里面都有上达头面,疏散透达之性。这样的组合,配合六味地黄丸,我个人感觉就是治疗肝肾阴虚性耳鸣的黄金搭配。因为肝肾阴虚型耳鸣,本质上是本虚标实。本虚,指的就是患者肝肾之阴不足。标实,就是阴虚不能制阳,使得阳热之性上浮,壅滞耳窍,导致耳鸣。
这个时候,滋补肝肾之阴,自然最有必要。但是你想,那些浮在上面的,壅滞于耳窍的虚阳,你不通过一些办法冲散,患者怎么能快速恢复健康呢?因此,对这个事儿,既要补,还得攻。补,就靠六味地黄丸,攻,就靠川芎、薄荷、菖蒲的疏散透达之性。我觉得,这是特别可取的用药之道,值得借鉴。也许,这也正是大家们医案的宝贵之处吧。平淡中,见功夫,见真知,就看我们能不能认真体会到它。生活中,肝肾阴虚型耳鸣的人特别多。上面方和谦前辈的用药,简单、明确,十分周正,经得起推敲。我觉得,无论是普通患者,还是中医同道,都可以收藏借鉴,以备日后之需。好了。这个事儿,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57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