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某,女,79岁,病历号104764。
1964年6月3日初诊:头晕,行走如踩棉花,口紧不自如,耳鸣,晕甚则恶心,心慌,左腿及右手麻木,夜晚身热出汗,饮食二便正常,苔薄白滑,脉弦有力。(血压甚高未记录)
桂枝四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泽泻四钱,白芍四钱,当归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二钱。三付。
6月10日复诊:诸症减轻,自己用手杖已能行走,张口时已不发紧,心跳汗出减轻。仍有头晕、耳鸣、耳痒,不欲纳食,恶心,口吐涎沫,左腿及右手麻木,晚上身热,身体困倦,苔薄白而滑,脉弦迟,仍以前方加吴茱萸二钱,三付。
6月20日三诊:诸症基本消失,血压为118/50mmHg,仍以上方三付治之。
按:患者年迈,中风前兆,舌苔薄白而滑,为气血不足,寒湿在里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及小半夏汤治之取效(当时药房川芎缺货,故未用)。同时患者在本院进行针灸治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19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