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换个思路,如何将西药变成中药?
2025
01-23

换个思路,如何将西药变成中药?

前两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有人为中医欢欣鼓舞,也有人不以为然,症结就在青蒿素到底属不属于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还是把中药变成了西药?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明确中药的定义。我去查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的定义,看到了下面这段话: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很显然,判断是否为中药的关键,要看是否是按照中医理论来指导使用。即,不论是青蒿,还是青蒿素,只要是按照中医理论来使用,就都是中药。

百年前的中医大家张锡纯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记载了他所创的石膏阿斯匹林汤。

组成:生石膏(二两,轧细) 阿斯匹林(一瓦)

上药二味,先用白蔗糖冲水,送服阿斯匹林。再将石膏煎汤一大碗,待周身正出汗时,乘热将石膏汤饮下三分之二,以助阿斯匹林发表之力。迨至汗出之后,过两三点钟,犹觉有余热者,可仍将所余石膏汤温饮下。若药服完,热犹未尽者,可但用生石膏煎汤,或少加粳米煎汤,徐徐温饮之,以热全退净为度,不用再服阿斯匹林也。

又∶此汤不但可以代寒解汤,并可以代凉解汤。若以代凉解汤时,石膏宜减半。

附录∶江苏平台王××来函∶小儿××,秋夏之交,陡起大热,失常神呆,闭目不食。家慈见而骇甚。吾因胸有成竹定见,遂曰∶“此无忧。”即用书中石膏阿斯匹林汤,照原方服法,服后即神清热退。第二日午际又热,遂放胆再用原方,因其痰多而咳,为加清半夏、牛蒡子,服之全愈。

可见,不论是职务、动物、矿物,还是化学、生物制品,只要是按照中医理论去使用,就都是中药。

想要按照中医理论去使用西药和其他化学生物制剂,前提是必须清楚这些物质的中药特性,也就是它们的“性味归经”。这就需要广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 20 多种西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中药性能和功效研究,均表明西药的确能够具备中药性能和功效表述而达中药化。

  • 如利血平味甘、性凉,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泄肝火的功能。

  • 氨茶碱味苦咸、性温,主入肺经,具有温肺化痰、平喘、温阳利水、温阳固表之功。

  • 青霉素味苦、性寒,归肺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

  • 吗丁啉味辛苦、性寒,归脾、胃、肝经,有疏肝和胃、清热化湿之功。

“化学中药”的研究主要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教授提出并倡导的,它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学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应用中医学对传统中药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对化学药物的中药属性进行理论思辨和临床应用研究,使该类药物拥有中药的身份,具有中药的特征性标识,从而能够普遍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 。

化学中药的范围比西药更广,更注重原创性的研究。

首先,从研究内容上,它不是等出现一个新西药就研究这个新西药并将其中药化,而是在建立和不断完善化学中药研究的方法体系后,就会对那些尚未作西药用的化学物质进行中药属性和应用规律的研究,也可能根据中医应用的需要,用化学的方法去生产新的化学中药。

其次,从研究的定位上来看,“化学中药”的研究更注重的是从化学物质原料上的研究,就西药而言,它是将其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物质来研究,即对“西药”的原料进行研究,而不是“西药”本身。

举一个例子来说,面包和饺子都是用面粉做成的,若我们研究如何用面包做成饺子,恐怕是十分困难的,或者说是根本做不到;但若我们研究用来 做 面 包 的 面 粉 如 何 做 成 饺 子,那 应 该 说 是 可 行的,是可以尝试并有望获得成功的。当然,正像研究面粉如何做成饺子可以借鉴做面包的经验一样,研究化学药品用作中药使用,也应该借鉴其作为西药使用的经验。

2008年邓教授还组织编写了《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一书,按照《中药学》的编写体例,将临床上常用的 428 种化学药物,应用中医药的术语及表述方法进行了中药特征性的阐述。如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制剂、使用注意、不良反应、禁忌证、备注等。

介绍到这里,或许还有些人会有疑问,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靠吗?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还想着把西药乃至其他化学生物制品也纳入到中药的范围,是不是有点自不量力?

这里,我们必须要清楚中医理论的特点,及其价值和意义,了解了中医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我们才能有这个自信和定力。

自古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医药学研究中,形成了两种不同思路,即还原论和系统论。医和药二者是统一的,医为本,药为用,医药互为表里。药学是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什么样的医学原理,就有什么样的药学理论。西药学与西医学相统一,遵循了还原论思想;中药学与中医学相统一,遵循了系统论思想。

长期以来,中医学的发展一直遵循着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它非常注重人的整体、人的功能以及影响人的整体功能的各种相互作用。对疾病的认识不以“实体结构主义”为中心,而更关注机体整体功能的异常,即所谓的“证”;对药物及其疗效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如何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纠正气机紊乱的状态,恢复机体的整体功能,而不是特异性靶向作用,消除致病因子和器官的病理改变。

因此,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中药也始终贯穿着系统论的思想。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以元整体观为基础的生态调理;

  • ②以非加和观为基础的整体取性;

  • ③以有机观为基础的矛盾调整;

  • ④以功能观为基础的因证论效;

  • ⑤以有序观为基础的气机调理;

  • ⑥以自主观为基础的中介调理。

其中“以非加和观为基础的整体取性”原则最为重要,它是中医系统论的首要观点,深刻地体现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一规律。它强调中药的性味和功效只存在于药的整体水平之上,不是在药物内部的有效成分或单体分子水平上,不能归结为其有效成分的属性或各有效成分属性的累加和。在这一方面它与现代西药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结一下,中医理论和方法并不过时,可以与现代的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很好结合。利用中医系统论的方法可以将西药和其他化学生物制品也纳入到中药的研究范围,如此将大大扩展中药的范围,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