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肖师讲《湿热病篇》正局之秘笈
2025
01-20

肖师讲《湿热病篇》正局之秘笈

薛生白,又名薛雪,是古今治湿热病第一高人!其著的《湿热病篇》将湿热病分为表证、半表半里证(即邪伏膜原证)、里证,又将里证分为正局和变局,本次重点学习正局,讲解于下:

一,【复合病因】1 ,湿热病是外感湿与热两种邪气,湿邪与热邪相混合致病。因此感受的邪气既有湿邪为患的特点,又有热邪为患的特点。湿邪属阴具有“趋下,粘滞”的特性,所以湿邪多侵袭人体下部,并且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热邪属阳具有“上升,烧灼”的特点,所以热邪多侵袭人体上部,并且容易消耗阴血,扰乱心神。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种属性不同的邪气共同侵袭人体而发病,热处于湿中,湿居于热外,如油入面,难解难分。薛生白说:“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愈炽,湿得热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王孟英又说:“热得湿遏而不宣,故愈炽;湿得热则蒸腾而上熏,故愈横。两邪相合,为病最多。”2,湿为阴邪属水,热为阳邪属火,两者正相反,互相矛盾,因此湿热病是矛盾的统一体,故临床常表现出矛盾症状,例如:发热,可是面不红赤而反淡黄;发热,可是脉不数而反迟缓;发热,可是神不烦而反呆滞;发热,可是舌苔不黄而反白;发热,可是大便不干而反溏。

二,【湿热病机】1,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太阴是指脾,意思是说平时饮食不节等因素伤脾致使脾虚,脾虚则脾不运化湿饮,湿饮停留在体内脾胃处,若再遇外界有湿热,体内脾胃处的湿饮吸引外界的湿热进入体内的脾胃处而患湿热病。2,因为脾的生理功能是运化湿饮,所以脾健运则脾胃处不会有湿饮停留,脾胃处无湿饮也就不会引外界的湿热进入体内的脾胃处,人也就不会患湿热病了。可见,脾虚是患湿热病的前提条件,若脾不虚则人一般不会患湿热病。3,我们清楚了湿热病之病机,自然会鉴别舌象主病,当有脾虚症状时,舌质红舌苔白,为外感湿热之邪,主湿热病。当无脾虚症状时,舌质红舌苔白,为火炼津液成痰,主热痰。

三,【病变中心】1,薛生白说:“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意思是说湿热之邪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体表和口鼻两种途径,并且从体表而入的机会少,占十分之一二。由口鼻而入的机会多,占十分之七八;口通于胃,鼻通于肺,又说明湿热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可以传入肺,也可以传入胃。薛生白又说:“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意思是说湿热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后,直接传入脾胃,必经过膜原,故患膜原证机会多。这又指出湿热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传入肺的机会少,传入膜原的机会多。膜原的位置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具体位置在体表肌肉与胃之间;湿热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之后,章虚谷说:“始受于膜原,终归于脾胃”。意思是说湿热从口鼻入者,最开始见到的是膜原证,而从体表入者,最开始见到的是皮毛肌肉证,之后见到的是膜原证。但是无论从口鼻而入,还是从体表肌肤而入,在出现膜原证之后都是按照同样的规律由浅入深传变,最终传入脾胃。由上述可知,湿热之邪致病,体表与肺病变机会都很少,而脾胃病变机会比较多,湿热病是以脾胃病变为中心。2,章虚谷又告诉我们湿热之邪传入脾胃的原因是同气相求,他说:“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意思是说胃是戊土属阳,脾是已土属阴。脾胃都属土,土与湿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开始虽然是从外界感受的,但是最终归入脾胃。

四,【弥漫三焦】

湿热病,虽然以脾胃病变为中心,但是湿邪有蒙上流下的特性,故病程中尚可因湿邪弥漫三焦而涉及其他脏腑。如果湿热郁蒸,蒙蔽于上,清窍壅塞,则引起神志昏昧;如果湿邪下注,蕴结膀胱,则致小便不利;如果湿热内蕴肝胆,则身目俱黄;如果湿热蕴于肌腠,则身重关节疼痛。

五,【判定标准】薛生白说:“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异,且与温病大不同”。意思是说湿热病,不只是与伤寒病不同,而且与温病也大不同。我们怎么知道是否是湿热病呢?根据湿热病的提纲症判断。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列出了湿热病的提纲症,其原文是:“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意思是说如果病人开始恶寒,后来只发热不恶寒,出汗,胸闷脘痞,舌苔白,口渴不欲喝水,可以判定为湿热病。必须背熟湿热病的提纲症,否则无法判断是否是湿热病?

六,【提纲病机】薜生白提出的湿热病提纲症共有六个典型症状,对六个典型症状之病机解析如下:1,始恶寒:体表阳气被湿邪郁遏,阳气不得宣通,故开始恶寒。2,后但热不寒:阳气被湿邪郁久逐渐化热,故后来只发热不恶寒。3,胸痞:湿热之邪蒙蔽胸阳,故胸痞。4,汗出:《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明胃热盛,故出汗。5,舌白:早期湿多热少,湿邪壅盛,故舌苔白。若湿逐渐化热,舌苔变黄。6,口渴不引饮:湿热阻中焦,津液不能上乘,致使口缺津液则口渴。水饮盛则不引饮。

七,【掌握特征】对湿热病的诊断,重点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发热:表现为身热不扬,或午后身热。2,口渴不引饮:初起一般口粘不渴,或口渴不欲饮水。3,胸痞:常觉胸闷腹胀。4,全身症状:湿热病是以脾胃病变为中心,又因为脾主全身肌肉,主四肢,所以也必有肢体沉重乏力,肌肉烦痛症状。5,饮食:胃纳呆,或伴呕恶。6,二便:小便短少,尿混浊。大便偏多且溏,或胶粘排便不爽。

八,【病机转化】由于湿热病以脾胃病变为中心,所以其病机转化,以及临床症状,都与中气虚实密切相关,湿热之邪传入中焦,病机转化分为三种情况。1,湿重热轻:薛生白说“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意思是说,若脾阳素虚,湿热之邪传入中焦容易向湿转化,病变以太阴脾为主,表现为湿重热轻之象,继续发展,脾湿损伤肾阳,发生脾土乘肾水,导致肾阳虚。2,热重湿轻:薛生白说“中气实则病在阳明”。意思是说,若胃阳素旺,湿热之邪传入中焦容易向热转化,病变以阳明胃为主,表现为热重湿轻之象,继续发展,胃热耗伤肾阴,发生胃土乘肾水,导致肾阴虚。3,湿热并重:若中阳盛衰无明显偏颇,病变在脾胃,表现为湿热并重之象。

九,【辦证论治】湿热病发展由浅入深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遵循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其中气分阶段又分为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又遵循三焦辨证体系。由于湿热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正如薛生白之言:“湿热证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其中阳明是指胃,太阴是指脾,所以我们重点学诊治中焦湿热证。1,诊断如何判定病人是中焦湿热证呢?见病人既有脾胃的定位症状,又有湿热的定性症状,就可以诊断为中焦湿热证。只要背熟脾胃的主要定位症状和湿热的主要定性症状,诊断中焦湿热证轻松!(1)脾胃的主要定位症状:脘闷腹胀,纳呆不饥,大便溏滞。(2)湿热的主要定性症状:开始恶寒,后来只发热不恶寒,胸痞,出汗,舌苔白,口渴不欲饮水。2,治疗中药辛味与苦味,按升降而言,辛主升,苦主降。按功能而言,辛主散,苦主泄。针对脾胃升降失常,将辛味药和苦味药同时用,治疗脾胃升降失常的方法叫做辛开苦降法,简称苦辛法。例如:干姜味辛,黄连味苦,干姜与黄连同时用就是苦辛法,干姜散脾寒、升脾。黄连泻胃热、降胃。如果以脾虚为主,即脾湿重胃热轻,以辛温药为主叫苦辛温法;如果以胃热为主,即脾湿轻胃热重,以苦寒药为主叫苦辛寒法。如果脾湿胃热并重,辛温药与苦寒药平等叫苦辛法。(1)湿热阻中焦之湿重热轻,症见发热,胸痞,汗出,口渴,舌遍体白。治法:苦辛温法,常用雷氏芳香化浊汤。(2)湿热阻中焦之热重湿轻,症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舌质红,舌苔黄,治法:苦辛寒法,常用白虎加苍术汤。(3)湿热阻中焦之湿热并重,症见舌根白、舌尖红,治法:辛开苦降法,常用王氏连朴饮。

十,【祛湿为先】1,治湿热病以祛湿为先,其理有三:(1)湿热病是“湿在热外,热在湿中,如果只清热,因湿邪阻隔在热之外,寒凉药接触不到热,所以清之不去。故湿热病当以治湿为先,湿先去则热随之而去。(2)湿热病的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气机,由于阳随气行,所以湿邪阻气机则阳郁,阳郁久则化火,产生火热。故湿热病当以祛湿为先,湿邪去则气机通达而火泄,不用寒凉而火自消。(3)脾喜燥恶湿,若湿邪不去,湿邪困脾,脾运化水湿不利,导致湿饮内停。2,治湿邪的秘笈是:启上闸,开支河,渗湿于下。

十一,【湿热正局】1,薛生白说:“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太阴是指脾,太阴之表是四肢和胃,胃怎么是太阴之表呢?脾与胃是表里关系,胃是脾之表;阳明是指胃,阳明之表是肌肉和胸中,胸中怎么是胃之表呢?脾胃化生的清气上贮于胸中,胸为清阳所居,其位在上,其气通天,与皮毛相应,胸中与胃比较,胃为里而胸中近外为表。2,温热病,只有脾胃以及脾之表和胃之表发生病变,叫做湿热病的正局,判定湿热病正局的提纲症是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十二,【湿热变局】1,薛生白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病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干呕,发痉,发厥,而提纲症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症,皆湿热病兼见之变局,而非湿热病必见之正局也”,意思是说病在胃,即脾胃的湿热主要在胃,多兼少阳胆和少阳三焦病。病在脾,即脾胃的湿热主要在脾,每兼厥阴肝和厥阴心包病。少阳胆、少阳三焦、厥阴肝、厥阴心包里面都有生理的相火,被脾胃的湿热郁,郁甚则生理的相火都变成病理的火邪,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此证最容易出现耳聋,干呕,发痉,发厥(即神志不清醒),而提纲症中没有耳聋,干呕,发痉,发厥(即神志不清醒)的症状,是因为耳聋,干呕,发痉,发厥都是湿热病兼见变局的症状,不是湿热病正局必须有的症状。2,湿热病,除了脾胃病变之外,又见少阳胆和少阳三焦病变,或者又见厥阴肝和厥阴心包病变,叫做湿热病的变局。判定湿热病变局的提纲症是耳聋,干呕,发痉,发厥。其中耳聋,干呕是少阳三焦变局的提纲症状,发痉,发厥是厥阴风木变局的提纲症状。

十三,【治疗原则】1,《内经》曰:“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意思是说病生于外部而到达内部,与内部原有之病相合,而使病势盛于内部的,要先治疗外部的疾病,然后调治在内的疾病。湿热病是湿热之邪从口鼻进入,直接传入中焦,致使中焦病情加重,属于“从外之内而盛于内”,治疗时遵守“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原则,先治湿热病。2,湿热病,正局引起变局。先有正局,后有变局,即先有“病在二经之表”正局,后有“兼少阳三焦”变局,或者先有“病在二经之里”正局,后有“兼厥阴风木”变局。先有的正局为本,后有的变局为标。变局病情常常比较急,治疗时遵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治疗变局。

十四,【正局举例】1,原文:《湿热病篇》第10.条: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寇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2,讲解:本条有湿热病正局的提纲症状汗出,胸痞,舌白,而无湿热病变局的提纲症状耳聋,干呕,发痉,发厥,故可以判定是湿热病正局。本条说“初起”,说明刚刚患湿热病,“舌白”说明未湿郁化热,为湿重热轻之湿热病。3,自注:浊邪上干则胸闷,胃液不升则口渴。病在中焦气分,故多开中焦气分之药。此条多有挟食者,其舌根见黄色,宜加瓜蒌、楂肉、莱菔子。4,提要:湿伏中焦,始见化热,湿重于热证治。5,释评:本条所列证候基本同于提纲的初起典型证候。但无恶寒说明湿邪已不在表,而是内阻中焦。湿热交蒸,虽汗出而热不除。湿热上干,影响肺气之宣化则胸痞。湿阻津液不得上升则口渴,但多渴不欲饮。湿重于热,故舌苔白滑、白腻。本证系湿邪偏重,始有化热之象,故以化湿为主。所用杏仁、桔梗、枳壳轻宣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藿香、佩兰、菖蒲、蔻仁、郁金芳香运脾化湿;苍术、厚朴、草果、半夏、辛苦温以燥中焦之湿;因湿已化热用六一散淡渗清热利湿。此宣湿、化湿、燥湿、渗湿四法体现了薛氏治湿的基本大法,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薛氏自注中云:“胃液不升则口渴”,是指湿邪内阻而津不上升,与胃液不足而口渴者自是不同。故其治疗不以生津止渴,而但以化湿为主,湿化则津液上升,口自不渴。胃津不足之渴,必渴而欲引且舌面干燥,与本证之苔白滑、白腻而渴不欲饮自是不同。

十五,【治法禁忌】湿热病初起时的治疗有三大禁忌:禁辛温发汗、禁苦寒泻下、禁滋腻养阴。1,湿热病初起可见恶寒发热症状,若辨证失误,给予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发汗之品,则会导致热势更甚,最后出现神昏,耳聋,谵语等热蒙清窍的症状,加重了湿热病的病情。2,若过早使用苦寒攻下法,损伤脾阳,脾阳不能腐熟水谷,则出现洞泄难止等变证。3,湿热病初起可表现为午后发热的症状,若辨为阴虚发热,用熟地,阿胶等滋阴养血药,会导致中焦气滞。

(2023年5月6日肖老师讲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