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永民287、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少阴病,病位在表,是阴证。脉紧,能量不足了,脉紧有点像脉弦,身体有淤堵的时候,脉比较紧。七八天以后,身体开始腹泻,脉突然变柔和了,不那么紧了,手脚也热乎了。脉紧去了,是病要好了,脉从紧、亢、弦、硬变得柔和了。平脉,是健康人的脉,正常人的脉非常从容,柔和。以前有一个脑部肿瘤的病人,脉也柔和,但是病重。有的时候还要舍脉从证,脉柔和了,只是在脉象上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身体有一些证,比如头痛、头晕,人没有精神,所以要脉证合参,单一证不可断。如果脉很好,但是人有种种的证。有的时候要舍脉从证,有的时候要舍证从脉,这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有一个人没有什么明显的证,寸关尺都摸不到。医生给病的家属说要注意,一两天后病人就去世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六部脉都没有了,赶快用四逆汤建中补能量,或者茯苓四逆汤,用人参、干姜、附子,或许可以把人救回来。脉紧过了七八天,突然心烦,腹泻,脉也变柔和了,也变弱了,这是病要好了。这里的心烦,虽烦下利,这个烦和腹泻,是暝眩反应,这个心烦,是身体正在努力恢复运行,身体的正气和病邪抗争,结果出现暝眩反应。下利是身体有能量了,通过肠道把淤堵排出去了。这个时候脉也柔和了,心烦,腹泻,病就要好了。在每个条文里面都可以体会到人体能量的运行,人体运行的规律。每个方证都做出八纲分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什么,身体的大局是什么,身体想做什么,身体的势能是怎样的,组方的原理是什么。通过条文中的方证看身体运行发生了哪些异常,证再重一些会怎么样,轻一些会怎么样,类似的证有没有。方证整理就像做医案,112个方证整理下来就相当于做了一百多个医案。《伤寒论》的398条条文,每个条文都是一个医案。我们要在每个条文里面体会人体的能量运行,是什么方证,应该开什么方子。如果证不齐,应该补上哪些证。这样做下来是个系统工程,在做的过程中,整理了一半多, 人可能就突然豁然贯通了。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少阴病,能量不足,病位在表。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的脉弱,白天想睡,因为能量不足了。下利腹泻,腹泻是因为肠胃虚寒不能收摄,所以一直在腹泻,相当于少阴、太阴合病了。体表的能量不足,里的能量也不足了。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一般老人得了少阴病,要赶快治,如果转成太阴病,上吐下泻就很容易造成身体的能量不足而病重。如果得了少阴病,同时又腹泻,但是后来腹泻停了,人怕冷,窝在床上面,手脚温,手脚温说明津液可以濡养四肢末梢,人体的能量能够自己生成了,肠胃可以运化,问题不大。如果少阴病,又腹泻,手脚是凉的,缓不过来,可能就有危险。《伤寒论》看人体是很简单,就看人体能量够不够。如果体表的能量不足,就是少阴病。如果里的能量不够,不能收摄,就是太阴病。如果腹泻,同时体表津液不足,身体损耗很多,能量低于警戒线了,人可能要去世了。就像手机一样,低于百分之十的电量,电量低开始报警,提醒电量不足,需要立即充电了。如果不充电,过一会儿就关机了。人也是这样,腹泻能量不足,很容易有危险。像形意拳的名家李存义、尚云祥,最后是腹泻去世的。如果自己懂中医,一看到腹泻,里虚寒,四逆汤吃一剂,腹泻就止住了,寿命还会延长很多。所以,懂了人体运行的原理,对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非常有利。《伤寒论》的理法大道至简,每个人都能学会。289、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这条和上一条类似,也是少阴病,怕冷,蜷缩躺在床上,没有腹泻,老是感觉心烦,想撩开被子,脱衣服。这是身体里面有热,有热说明还有能量,就可以救活。如果盖非常厚的被子,手脚还是冰的,暖和不过来,能量不能恢复,这个人就不好治了。治疗肯定用干姜、生附子,恢复肠胃的运化能力,艾灸也是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情况下用针灸效果不是很好,因为针灸是调能量,身体没有能量了。第288条手脚热乎,第289条人烦,烦是代表有热,想脱衣服、拿开被子,身体有热了,这个就没有问题。如果阴证到了严重的程度,病人躁烦,就很危险,不仅心烦,而且身体躁动,预后不良。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少阴病,中风,津液虚。伤寒是受寒了,着凉了;中风是被风吹到了,津液虚。中风津液虚,脉阳微阴浮者,阳微指寸脉微弱,尺脉浮起来了,尺脉代表人体的能量,能量恢复了,为欲愈,病就要好了。第288,289,290这三个条文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能量回来了,病就要好了。所以说,三阴病能量为先,一定要补能量。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致寅上。少阴病如果要痊愈的时候,从子时到寅时。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寅时是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时候,子至一阳生,就是说,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开始从里向外运行了。晚上睡觉人体向里收摄,子至一阳生,就是人体的阳气开始向外运行了,这段时间少阴病容易好。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657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