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永民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得了太阳病,十天过去了,脉浮细,老想躺着休息。脉细,津液不足。如果脉浮紧,病没有减轻;现在脉缓和了,没有那么紧了,是病轻了。病没有解的时候,脉浮紧,人烦躁,身体不舒服。温病多眠睡,是身体想降低兴奋度,以免过度。人体困乏想睡觉,和身体兴奋,两种情况要思考身体想干什么。胸满胁痛,柴胡四证之一,半表半里证,用小柴胡汤。阴阳:阳表里:半虚实:虚寒热:上热抓大局:胃弱上热胸满胁痛是少阳病的柴胡四证之一。胸满,人体能量大循环像喷泉一样,能量向上向外调集到体表,向上到了胸部因为津液不足上不去了,能量积聚在胸部,感到胸闷。肋痛,能量向上到了体表,再向下,经过两肋,能量不足,水和热结到了此区域,肋骨按痛,病情严重的不按就痛。柴胡疏通半表半里。柴胡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长得时候就属于半表半里。《伤寒论》里的柴胡是北柴胡的根,采集起来不容易。北柴胡煮出来的药有一股清香,和竹叶柴胡不一样。竹叶柴胡不如北柴胡药效好。柴胡四证,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只要有一条就算是半表半里证。因为柴胡汤证的本质是胃弱,同时有上热。如果没有这四个证,只是胃弱上热,心下痞结,是泻心汤证。泻心汤同小柴胡汤相比,没有用柴胡,加了黄连和干姜,泻心汤证更偏向里一些。小柴胡汤只有黄芩,泻心汤有黄连、黄芩。黄连味道更苦,辛开苦破,把心下的痞结破开。柴胡剂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现在很多病人是柴胡证。因为现在一般人吃得多,运动少,思虑重,入睡晚,半夜还在刷手机,生活方式不健康。要想身体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饮食尽量要清淡,每餐吃七八分饱,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思虑少,不熬夜,身体就不容易生病。胡希恕胡老开大柴胡汤比较多,他又喜欢喝茶水,拿着一个大茶壶,所以人送外号“大茶壶”。人到了30岁以后,身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慢,吃肉不容易代谢干净。如果不是体力劳动者,晚上可以少吃肉不吃肉,吃饭五六分饱,以不饿为度,不要吃十分饱。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晚上10点尽量上床睡觉。现在有的年轻人甚至凌晨一两点才睡,熬夜很消耗津液,时间长了身体就变差了。万病发于表,都是好事。里的病是肠胃问题,也容易处理。如果身体能量弱,想在表和里之间寻找排病通道,疑难杂症、慢性病时间长了,会进入到半表半里。表里之间,身体内部广大的区域属于半表半里。病为什么进入半表半里呢?津液不足了。半表半里证的本质是胃弱。很多病人舌头有裂纹,舌头胖大,舌淡有齿痕。有的人肠胃差,因为肠胃运化能力不足,津液虚。肠胃为什么弱呢?因为运动少。像部队天天训练,士兵的身体一般都很好。这些运动少的人如果去农村,干一两年农活身体就好了,每天到地里除草、翻地,这样一天下来吃饭胃口好,晚上也睡得香。人是动物,要动起来,不要把自己活成“静物”。前几天我和妈妈视频,她说晚上去跳舞了,跳一个多小时,出汗很多。上年纪的人,津液不足,不能出大汗。阴证的人,津液能量不足的人,更不能出大汗,稍微活动,额头、鼻尖微微发汗就可以停下来了,不要出大汗。身体弱的人如果每天跑步五公里,出大汗,大汗亡阳,对身体不好。心烦喜呕。能量不足,能量在头部滞留,上面有热,就会感到心烦。有上热,身体就分泌一些苦的东西来清热,所以顺应身体的作为,加黄芩。黄芩味苦,清半表半里的热。还有口干、眼睛干涩胀痛,刷牙恶心。喜呕,因为胃弱了,没有力量来消化,就把食物吐出来减轻负担。呕吐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心烦是有上热。嘿嘿不欲饮食,嘿嘿就是不高兴,有些郁闷,这是能量不够,如果能量足人就能高兴起来,情绪也会正常。抑郁症在中医看来,就是能量弱了。不欲饮食,胃弱不想吃饭,到了吃饭的时间也不饿。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半夏,还有脾四味: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柴胡疏通半表半里,黄芩清上热,半夏降逆止呕。半夏在显微镜下是针状的晶体,煮出来的汤汁是稀稀的、滑滑的,去稀薄的痰饮,散结,降逆止呕。有人说半夏治失眠,如果体内有水饮导致失眠,半夏去了水饮以后失眠就好了。人参亢奋阴,能够调集津液津液到肠胃,建中补津液。胡希恕胡老讲,心下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津液不足了,人参补津液。人参是一种土的味道,得地气深,脾胃属于土。人参健脾胃补津液。生姜辛辣,促进肠胃蠕动,恶心、想吐、没有胃口可以用生姜。有一个小半夏汤,生姜半斤,再加上半夏。大枣和炙甘草味甜,可以建中补津液。病怎么进入半表半里呢?能量不足了。为什么能量不足?脾胃弱了。所以健脾胃,用参姜草枣。为什么脾胃不好?运动少。身体弱的人每天运动一会儿,运动十分钟一刻钟,身体微微发汗就停下来,不要出大汗,这样经过一两个月,身体的免疫力就增加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91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