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黄芪进补可能补成了肾虚
2024
05-25

黄芪进补可能补成了肾虚

导读:黄芪一直是养生滋补方中名列榜首的药,很多老百姓更是将其当做保温杯的“常客” — 枸杞配黄芪。但是如果不明白黄芪的药性,很多人都吃错了。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夏枯草、猫爪草之害》就是发现很多人自己配药最后反而吃出病来。黄芪虽然不是寒凉的药,但是不注意辨证和配伍,一样危害很大。

一、黄芪拔肾根

如果你吃了几天黄芪,觉得有效。再吃几天发现效果不好,再继续黄芪泡水,时间长了发现腰酸腰痛,那就是肾气被拔走了。

黄芪补气,如果使用不当,最后补气却补成了肾虚。因此黄芪补气,尤其对于本来肾虚的人就需要配伍山药、熟地等补肾填精的药,以防止拔肾伤身。

二、黄芪会升高血压

补气、升阳的药往往会升高血压,黄芪就是其中一个。其他的还有升麻、柴胡等。对于高血压医生在开方子的时候需要配伍相关的药。

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功能,这与服用的剂量有关。

小于30克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60g以上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仅对太阴虚劳的人适用,不能单独吃黄芪降血压的)。

三、黄芪上火

气不虚的人吃了黄芪容易上火,黄芪味甘,补中焦,对于脾胃湿热的人容易脾胃胀满,不舒服。

这个属于黄芪的禁忌症,更不应该经常当保健品随便吃了。

四、伤寒无黄芪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的方子很少使用黄芪,仲景方子补气基本用人参、炙甘草、白术等药。

后世的方子中治疗外感的也很少用黄芪,只有玉屏风散。

仲景不仅仅在伤寒外感不用黄芪,在治疗内伤疾病的金匮中也很少用黄芪。可见黄芪并非老百姓普遍认为的滋补“神药”。

总结

中药的使用就要遵从中医的辨证规律。不辨证、不考虑配伍地使用中药就是滥用。因此不要随便把黄芪当做随身保温杯的滋补伴侣。

———————–

《神农本草经》把黄芪列为上品。

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

学习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