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标本中气治则浅析
2025
01-02

标本中气治则浅析

导读:内经运气学说的标本中气理论,是对运气疾病传变的特殊规律的阐述,以此为指导下确立的治疗原则,最适宜于六经辩证体系,治疗的方向决定于标本中气的传变方向。由于疾病所生有生于本、生于标、生于中气,故治疗上也有取本、取标、取中气之不同,此即标本中气的治疗原则。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治疗疾病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根据临床病变的规律制定的。《内经》的运气学说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从气化的角度,根据气候、物候与病候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一定的治疗原则,指导了临床应用,为奠定中医学的治则基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标本中气的传变理论是对运气疾病传变的特殊规律的阐述,以标本中气理论指导下确立的治疗原则,最适宜于六经辨证体系,治疗的方向决定于标本中气的传变方向,是运气治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根据疾病的标本所生,治疗也有“取本”、“取标”、“取中气”之不同,此即标本中气的治疗原则。外感六淫侵袭人体,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将上述原则应用于治疗,对于探知疾病的本源,正确应用方药治疗疾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该治则分析如下。

1 标本中气治则

分析标本中气理论是运气七篇的重要理论,反映了六气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见表1。

六气与三阴三阳,既有标本中气之不同,又有相互从化的关系,即标本同气从其本、标本异气从标从本及不从标本从乎中气3种。其从化规律,以同气相求为依据。这一规律,成为后世医家探求和分析病因病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准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即明确提出了标本中气在分析疾病方面的应用及治疗的原则。根据六气的三条从化规律,结合症状表现,确定其病在本、在标还是中见,从而决定治疗的方向:生于本者,就求之于本;生于标者,就求之于标;生于中气者,就求之于中气;而病生于标本者,则标本兼顾。正如张景岳所言:“病有生于本,生于标,生于中气者,治有取本而得,取标而得,取中气而得,此皆标本之不同,而气应之异象。”外感六淫感于人体,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将上述原则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可帮助我们探知病源,指导正确用药。

表1 六气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1.1 标本同气从其本故从本而治少阳其本为火,标为少阳之阳;太阴其本为湿,标为太阴之阴,此属标本同气,故而少阳从本化火,太阴从本化湿。王冰曰:“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因而临证治疗,病在少阳,应多从火治,太阴则重在治湿。

1.2 标本异气从本从标故从本从标而治少阴为君火(本热)而标为阴,太阳寒水(本寒)而标为阳,此属标本异气,故而或从本化,或从标化。王冰曰:“少阴为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标从本。”(2因而临证治疗,太阳病可见生于本为表寒,从寒即从本化,生于标为表热,从热即从标治;少阴病可见寒化证,则从标治寒,可见热化证,则从本治热。

1.3 从乎中气故从中而治

阳明为燥金,燥为本,阳明为标;厥阴为风木,风为本,厥阴为标。阳明与厥阴标本与中气之间存在着阴阳寒热属性相对应的生化关系,故而从中气而化,阳明从太阴湿土之化,厥阴从少阳相火之化。王冰曰:“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乎标本从乎中也。”因而临证治疗,阳明病若见太阴湿化,则应从中见湿治;厥阴病若见少阳火化,则应从火治疗,以免风火相煽。

标本中气治则把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运气从化规律相联系,人体的病理变化和自然界的气候、物候的变化密切相关,标本中气规律反应的三阴三阳六气之间的变化,是运气气化在人体的反应,故而治疗上也应与自然界的气化规律相吻合。这是中医整体观念在治疗原则上的一个重要体现。

2 标本中气治则的临床应用

标本中气治则对临床实践指导作用,首先体现于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之中。《伤寒论》中并无“标本中气”之说,张仲景将此理论与六淫病机、脏腑经络病机及六经辨证治疗密切结合,后世诸多伤寒学家用六气标本中气理论研究《伤寒论》,从而对其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认识。

2.1 少阳太阴从本而治少阳病变多为相火妄行炎上,临床表现为头痛,耳鸣,心烦不眠或寒热往来胸满呕吐,或冒网神昏等证,故治以清热泻火,通窍化痰为主,以治其标本之火。因升降失调而相火上炎、枢机不利,证见口苦、咽干、目眩等,宜用黄芩汤;证见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嘿嘿不欲饮食则用小柴胡汤治之。

太阴湿土为病,多见湿困湿阻之证,表现为腹胀泄泻,四肢沉困,胀满浮肿等,脾喜燥而恶湿,故多治以利湿健脾,以治其标本之湿,证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治宜理中丸、四逆类方。

2.2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而治

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治有从本从标治寒治热之异。伤寒少阴证,从本化热可以黄连阿胶汤、桔梗汤、猪苓汤等治之;少阴热化证,本化不及则为少阴寒化证,证见下利清谷、畏寒踏卧等,可以人参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等治之。

太阳发病从本从标,从本寒化则见恶寒,治以麻黄汤类;从标阳化则见脉浮、发热等,治以桂枝汤类;病及本腑则使寒水不化而致小便不利、口渴,治以五苓散类。

2.3 厥阴阳明不从标本从乎中而治

阳明可从中气而化为太阴病,见太阴虚寒而用理中汤;脾不能运化,水湿停留,见腹痛泄泻,四肢倦怠,呕逆等证,当治以健脾和胃为主,方用五苓散、平胃散等。

厥阴风木,中见少阳,故见寒热错杂,或相火妄行,肝阳上亢,治以清热泻火熄风止痉之剂。

厥阴从乎中气少阳火化,此中气之化,风火相煽,则见肝风内动,相火妄行,肝阳上亢,致头晕目昏耳鸣或角弓反张、抽搐拘挛等证,治当以清火熄风,通窍化痰,平肝镇静,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天麻钩藤饮等方。

标本中气理论对六气从化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但临床上切不可墨守此规。除以上所述外,尚有两经相互兼化,相互交错,或表里之间相互转化,或相邻两经或相隔之经兼病等多种情况,可从寒化、从热化、从燥化、从湿化,或者从标、从本、从中气某一方的变化,并无一定之规,而这种变化,与人体的体质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往往多依从体质的寒热燥湿而化。故在治疗上在遵循其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方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