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春秋 · 百家术略
Wu Shi Chun Qiu Hundred Strategy
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原名宜甫。
祖居扶风(在今陕西关中西部),后迁居宁海(在今山东半岛)。家中极为富有。大定年间,重阳真人来到宁海,传授给他道术,于是他和妻子孙氏先后入道。重阳真人去世后,马钰继承了他的教派,居住在祖庭(今陕西户县祖庵),云游关陇地区传道。他著有《渐悟集》、《金玉集》、《丹阳神光灿》、《丹阳语录》等作品。这里收录的两篇文章,都是关于修真养性的至理名言。一、丹阳真人直言(示门人)真人在龙门山的重阳会上对众人说:在日常生活中,上不能欺骗天地,要常常谨慎修行,每一寸光阴都值得珍惜,不要虚度日子,必须有所减省。睡眠也是人的欲望之一,但要懂得转换,不是简单地打坐。要时刻保持心定,无论是行走、站立、坐着还是躺着,都是在行道。你们不要心生杂念,要努力探寻生命的真谛,只要能够清心寡欲,便是神仙。不要认错,不要怀疑,这是千真万确的话。只要保持长久的清净,努力践行。万语千言,多次用心体悟,想要自我遗忘,本性自然停驻,生命自然安定,仙丹自然结成,神仙自然做成,这是他人无法替代的。自己修行,各自努力,不要太过急躁,要常保逍遥自在。如果不是师父说破,你们可能无法认识到这是妙法。现在我还不敢轻易传授给他人。你们只要不起疑心,没有疑心就是得道之人。要常处无为、清净、自然的状态,更要懂得点燃内心的火焰。这样修行,才是真正的神仙。师父说,十二个时辰里,天地在运行,万物在变化,何曾有停歇的时候。凡是行道的人,都要像天一样,十二个时辰中不能有片刻的停顿,自己要主宰造化,常保清净,不要有一丝一毫的尘念,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修行下去,成为神仙指日可待。如果十二个时辰中没有一个时辰是专心于道的,将来怎么能了达?接受了十方施主的供养,又怎么能还得清?一旦闭上眼睛,死后进入阴间,就要长久地受苦,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我现在郑重地告诉你们,什么是道?按照这个方法修行,不要错了。如果你们修行不到家,却说是掌教的人不对,那是不对的。你们难道不想念七代祖先生前造下的无边苦业,受的无尽苦恼吗?他们盼望子孙能够成道,依靠天的赦免来救拔他们,使他们能够升入天界。师父对众人说:你们每天都不能忘记日常修行的事。日常修行有两方面。有外在的日常修行,有内在的日常修行。外在的日常修行,最忌讳的是看到别人的过错,自夸自己的德行,嫉妒贤能之人,燃起无名之火,产生尘俗的念头,有胜过众人的心,计较人我是非,口头上争辩爱恨;内在的日常修行,不要起狐疑心,长久地不要忘记内心的修行。无论是云游、居住、坐着,都要清心寡欲,没有挂碍,没有染着,真清真净,逍遥自在。就像每天思考道一样,就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一样。稍微觉得有一点偏颇,就要立即改正。按照这个方法修行,一定能成为神仙。一定不会错的。如果错了,你们就罚我永远跟随在地狱里吧。一定要切记修行啊!师父说:你们无论时间多久,都要保持初心不变,不要产生退缩和懈怠的情绪,不要轻举妄动,要顺应自然,控制自己的喜怒。对外要顺应机缘,对内要修养巩固。心中要忘记机巧,意念不要执着于外物,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产生嫉妒的情绪。要时刻保持清净,精神自然安定。水火交融,坎离异位,达到无声无臭、无往无路的境界。即使面对动荡,也要保持不动心,坚守其中就能体会到乐趣,这就是神仙的境界。什么是甘露?修行到了自然就知道,看你怎么说。大道是无形的,它是气的祖先,神的母亲。神气就是性命,性命就是龙虎,龙虎就是铅汞,铅汞就是水火,水火就是婴姹,婴姹就是阴阳。真阴真阳,就是神气。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名称,但都不用执着,只需要记住“神气”这两个字。想要养气全神,就必须常常摒弃一切杂念,内外都要清净,坚守不动。两年不漏,下个月就能结丹;六年不漏,中丹就能结成;九年不漏,大丹就能圆满结成。这叫做九转大功,也叫三田功满,三田圆满就叫做神丹。法身轻盈升起,永远成为神仙,嘲笑天地不能长久。为什么天会崩塌,地会塌陷,山会摧毁,海会枯竭?因为有形的东西必然会毁坏。能修炼先天之物,无形无象,怎么会有毁坏呢?二、丹阳修真语录又说:减少美味佳肴的摄入,是为了养气;去除愤怒的情绪,是为了养性;处在污浊、屈辱、卑微的地位,是为了养德;保持清静的状态,是为了养道。名字不记录在簿籍上,心思不留在世俗中,这样就能跳出世俗的束缚,与天道为伍。又说:专心一意地学习道法,人人都可以成为神仙。这与世俗的追求不同,世俗的进取有升有降。但清静无为,是最为上乘且省力的方法。又说:道人的关键在于养气。世人沉溺于名利之中,往往会消耗自己的气。学道的人没有别的事情要做,只需要达到至极的清静状态,颐养精神、涵养气息而已。当心中的液体下降,肾气上升到达脾脏时,断绝念头和想象,精神自然会灵动起来,仙丹也会自然结成。又说:所谓道法,就是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十二个时辰中只要能彻底践行这一点就一定不会误导你。又说:气难以停留像奔马一样迅速只有通过静才能驾驭它。应当先去除外在的干扰。即使在众人之中,也要像处在深山谷里一样,这才是道人的境界。如果达不到无心的境地就难以驾驭它。又说:保持清静恬淡的状态是为了养道;处在污浊、屈辱、卑微的地位是为了养德;去除愤怒的情绪,消灭无明的烦恼,是为了养性;节制饮食、减少美味佳肴的摄入是为了养气。然后性情就会安定下来,情感就会忘却,形体就会空虚,气息就会运行,心灵就会死亡,而精神就会活跃,阳气就会旺盛,而阴气就会衰退,这是自然的道理。又说:道人无论行走、站立、坐着还是躺着,都不能有片刻不在道上。行走时,脚步要踏在平坦的道路上,站立时,要凝神于太虚之中,坐着时,要调节气息使其绵绵不断,躺着时,要将精神沉入幽谷之中。长久以来没有间断,整天都像愚人一样。又说:每天只要让头脑无事,放下所有杂念,六根清净,少说话,不执着于任何事物。在白天和夜晚,都要保持清醒不迷糊,减少睡眠,全部放下。虽然有六根,但只有一个主宰。常常保持无物无念的状态,就是最好的修行。又说:刚开始学道的人,从今天起,过去的事情就不再挂念,专心致志地修行,始终如一,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如果有一点杂念不除,那么道就不会稳固。过去的事情,不要去想;未来的事情,不要去念。只要把握现在,就是无事之人。如果儿女情长,烟霞之志短,那就不是学道的人。又说:你们听我的话,不要忘记内日用和外日用。外日用,最忌讳的是看到别人的过错,自夸自己的德行,嫉妒贤能,产生各种无明的俗念和欲望。内日用,要真清真静,不染不著,调气养神,逍遥自在,暗暗积累功德,不求别人知道,只希望上天察觉。诗说:大道人情远,无为是妙本,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又说:清静,就是清心源,静调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干扰,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生起,精全而腹实。所以澄心如澄水,万物自然映照;养气如护婴儿,不能让它有丝毫损伤。气透则神灵,神灵则气变,这就是清静所达到的境界。又说:无为,就是不可以思虑、爱念、嗔怒,因为这些都会积累利害。其间,虽然有所作为但要常保无为之心,虽然涉事但要常保无事之心。更何况专一清心静意、养气全神,飘飘然游于逍遥之境,安适于无何有之乡呢?又说:人如果行有心有为之功,那都是术法;如果行无心无为之功,那就是无尽的清虚。又说:酒是乱性的浆液,肉是断命的食物,最好是不吃。如果犯了酒肉之戒,还可以宽恕;但如果犯了色欲之戒,那罪就不可饶恕了。因为色欲害人比狼虎还厉害,它能败坏人的美德善行,使人亡精灭神甚至损害身体,所以是道人的大忌。又说: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如果将其应用于身心上就是要节制饮食、断绝思虑、静坐调息、安然养气。心不驰骋则性定,身体不劳累则精全,神不扰动则丹结。然后灭绝情感于虚无之中,使心神宁静于极致之境,就可以不出门户而妙道自得。自古以来的神仙都注重“澄”、“湛”二字这是妙言啊。经书上说:澄其心而神自清。修行的人都说要澄心但不懂得澄心的道理。什么是澄心的道理呢?只要一念不生,性体真空,杳然湛然,像天空一样澄澈虚无不分别这就是真澄心。无心可澄,这就是澄心。况且那灵源妙觉本来清静,只是因为万尘污染了其定水。尘埃多了水就浑浊,杂念多了性就暗淡。所以澄心减事,其水自然清白,其性自然光明。澄光浅的人一动就生尘;澄光深的人即使有风浪动摇,其水也不会浑浊。这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功夫大小。学道不在于实功实行,也不在于验证自己的清浊程度,而是要将古人的妙句化为己用。但有人却说本来无修无证。虽然说道性无修无证,但尘心却要日日减损直到忘心忘性,这才符合无修无证的真谛。所以《道德经》上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也。自古以来的学道之人,只有体验到实际的真空状态,得到无心的真定境界,才会说自然。那么什么是体验真空的境界呢?体验真空的人,心念灭尽,毫无思绪,内无所知,外无所觉,内外都寂静无声,色空双泯。他们看颜色但不执着于颜色,听声音但不执着于声音。所以声色不能侵入他们内心的人,自然能摄性归性,混合于杳冥之境,化为一点灵光,内外圆融。到这个地方才符合自然的体空之道。那自然体空的人,如果有所体,就是有所不体;如果无所体,就是无所不体。难道没听过《学仙记》上说:到了至道的极致境界,就会昏昏默默,无门无旁,四通八达。如果有所在,就有所不在;如果无所在,就无所不在。又说:身体不经历劳苦,功绩就不会显著;修行不广泛,心灵就不会彻底觉醒。有的人在教门上用力,大费心力;有的人在心地上下功夫,完全抛开世事。这两种方式,对于修行来说都是最高境界。然而既然已经出家,心灵却还未能彻底觉醒,中间这段时间不可虚度光阴。要积累功德,行为无私,至死不退缩,向教而忘却自我,休要生出妄想。师祖说的“任从天断”就是这个意思。师父在华亭说:道是什么?就是气,是生命的根本。不要忽视鼻中呼出的气息。又说:我们修行,只要追求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尘埃,不执着于物。这十二个字,如果能深刻理解并实践,就能成为一个彻底的修道者。只要相信老人的话,行动起来自然会有益处,一定不会耽误你们这些年轻人。又说:师父在县西高马从仁庵高声吟唱:“即使每天消耗两贵金,也喜好粗衣淡饭。”我去年过关外时,听到有人吟诵这句话,喜欢它的道理,所以记了下来。师父说:《清静经》上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里说的天地,不是指外在的天地,而是指身体内的天地。人的身体以上为天,以下为地。如果天气下降,地脉通畅,上下冲和,真气自然就稳固了。又说:儒家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晋真人说:以信结交,以恩复仇,这样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了。某人说:无心,并不是像猫狗木石那样完全没有心,而是要在清静的领域存心,没有邪念。所以俗人没有清静的心,道人没有尘垢的心。并不是说都没有心,就和木石猫狗一样了。又说:不生不灭,就能见到如来。悟了的时候,就免去了再次投胎的烦恼。丘君说:这是出阴神。如果到了天庭,忽然有天花飞舞,就出阳神,这是初地的境界。龚道升问:湛然常寂怎么样?师父说:将来湛然都不用去追求。于清风问:弟子修行数年,道眼不明,心地不录,为什么呢?师父说:没有别的原因,只是行道不精而已。师父说:学道的人,不需要广泛阅读经书,那会扰乱人心,妨碍道业。如果像河上公注《道德经》、金陵子注《阴符经》这样的书,时不时看看也不妨事。但最好还是一切都不读,专心养气,这是最高境界的修行。又说:身体中的气不可散失,心中的神不可昏昧。有人问:怎样才能使气不散失?师父说:身体要无为。又问:怎样才能使神不昏昧?师父说:心灵要无事。师父说:张润子有一门技艺很好,每次道来道往,但要照顾他身体的病症。师父自己笑着说:他自己开铺席做生意,却劝别人不要这样做。又说:诗说“深藏白雪非为贵,广种黄芽不属贫。”想要养气全神,必须屏除一切杂念,保持清静,绵绵不断地固守,使用起来不要过于勤劳。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固备,这是九转丹成,也叫三千功满。又有十项劝诫说:一是不得违犯国家的法律;二是见到教门中的人应当先行礼,对待一切男女都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尊敬,甚至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应当视为父母;三是要断绝酒色财气以及是非人我的执着;四是要消除忧愁思虑、攀缘爱念等杂念,一旦有杂念产生,就要立刻将其拔除;在十二个时辰中,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一旦发现有所偏颇,就应当立即改正;五是遇到宠辱都要保持警醒,不得假装好人接受别人的供养;六是要戒除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之事,以恩复仇,对万物都要无私心;七是要慎言语、节饮食、少追求滋味、摒弃华丽装饰、断绝憎恨和喜爱;八是不得学习奇异怪事,要常行本分之事,只要靠吃饭来维持生命,就不要招惹丝毫尘劳;九是居住的庵堂不要超过三间,道伴不要超过三人;如果有疾病,就要互相扶持,你死我埋,我死你理,或者有看不到的地方,就互相指教,不要生出异心;十是不得起胜心,要常行方便之事,损己利他。即使居住在暗室中,也要如同面对圣贤一样,保持清贫柔弱,恭顺于人的态度,随缘度日,绝尽贪嗔之心,逍遥自在,志向在修行上,始终如一,千万不要懈怠懒惰。心灵清静无为就是真实,意念纯净无恶就是善良。要养气全神,常起慈悲之心,暗暗积累功德行为,不求别人知道,只希望得到上天的察鉴。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17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