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怪事:为何中医几十年来推不出顶级的创新经方?仍然沿用古方治病
2024
11-07

怪事:为何中医几十年来推不出顶级的创新经方?仍然沿用古方治病

在我国治病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代医学,一个是传统中医。现代医学在诊查、手术、病理等方面,经常有创新和突破;传统中医相对沉寂很多,无论是理论、疗法、药方,仍然沿用古法古方,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即使科技日新月异,也没有什么重大创新的方剂问世。

中医药能治病吗?答案是肯定的。

老祖宗已经把中医研究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医药需要创新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前中医很少有顶级的创新方剂,是在“吃老本”吗?估计是差不多。

所谓“顶级的创新性药方”,至少有三重含义:

1、紧贴现代病症特点,完全开辟出新的路径,而且疗效确切,就像用新能源汽车突破传统汽车一样。

2、借鉴古方思路,大胆创新,青出于蓝胜于蓝,而且大规模使用,安全可靠。

3、创制的方剂与现代已有的化学药物相比,不分伯仲,甚至更优秀,临床认可。

方剂是中医药的精髓,古代传世的顶尖开创性方剂很多,如解表涤饮的小青龙汤、半表半里的小柴胡汤、通便泻热的大承气汤、化气理水的五苓散、疏肝健脾的逍遥散、活血止痛的血府逐瘀汤、健脾益气的归脾汤、理气化痰的温胆汤,等等。

或者,根据前人的成方、偏方大胆化裁,补泻结合,表里同治,寒热兼施,同样有大批名方传世,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酸枣仁汤、葛根汤、安宫牛黄丸,等等,治病救人无数。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医药获得过较快发展,一方面,以“赤脚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医生,大量使用古方和偏方,丰富了中医方剂实践;另一方面,针对现代多发的疾病量身定做药方,吸收古方大胆创新,涌现出破格救心汤、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等一批优秀的开创性药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常青树”。

但奇怪的是,从1990年代中期至今,近30年来推不出像样的开创性药方了。治疗基本沿用古方,即使有的名老中医手头有些创新的方子,也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

有人可能不服:2003年非典和2020年初开始抗击新冠以来,中医不是涌现一批治疗的新型药方吗?

实际上,就拿新冠诊疗来说,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葛芷解毒汤等,都是从《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几个经典名方组合化裁而成,“开创性”算不上。

近三十年来,中医诊疗使用方剂,主要有5种方式:

1、“抄作业”式的沿用古方,尤其是有的汤方制成中成药之后,拿起来就能用,省事多了,关键是来钱快。

2、按“一方多用”思路拓展名方,叫“老药新用”,如逍遥丸、归脾丸、血府逐瘀丸等,每个方子能治疗的疾病有几十种。

3、“小打小闹”式的改良老方,这个君药加一点,那个臣药减一点,佐使配强一点,方剂效果良莠不齐。

4、“巧立名目”式的翻新典方,多见于某些争经费、图出名、评职称等时机,推出的方剂,经不起推敲。

5、“应急救急”式的组合成方,应对非典、新冠、甲流等急病恶疫时,出现一些救急解难的方剂,就属于这类。

为什么近十几年,中医开创性药方的探索、攻关、应用,与过去相比变“疲软”了?

有的人可能说,新的好方子需要时间和临床检验。现代资讯如此发达,任何有确切疗效的创新性方剂,会很快出名,可惜至今为止没有。

有的人说,是不是被现代医药和某些“利益集团”打压?实际上,没有哪个时代像如今这般,重视中医发展。2017年7月颁布的新版《中医法》,是给中医撑腰和保护的。至于“利益集团”?如果中医做出了创新突破,扶持还来不及,谁舍得打压?

深究起来,中医这三十年来没有开创性的重大成果,大致有4个原因:

1、现代中外发生的若干起草药、中药严重副作用事件,使研究推广和应用中药方剂变得谨慎起来,典型的有2起:

一个是1990年代中期,发生于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一些民众使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草药,出现肝肾损伤。

一个是2000年代初期,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一些患者使用方剂后,引起肾衰。

我国药典在2000年代中期,陆续移除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等中药。

2、现代中医药在创新,不过与其它行业的进度相比,没有那么快,这样看起来就慢了。

比如,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师、药师,过去学习实践传统中医相关理论就可以了,如今还要加上现代医学内容,相当于“中西医结合”,培训周期延长,难度加大,中医创新、药方开创性发展就变缓了。

创新不仅需要力度,也需要广度。我们现在大学培训中医,学生不少,但转行的比例很高,中医发展后劲不足,自然创新就慢了,方方面面都慢半拍。

3、现代中医人才的老化、流失,也让中医方剂的研究、创新变得力不从心。

有的人认为,现代药理要求中医药开展“双盲、随机、大样本”临床试验,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绊脚石”,这是不对的。用药安全人命关天,过去科学水平落后,中药方是靠中医“以身试药”、患者“人体实验”闯出来的,现代有了更好更安全的研究条件,就应该用现代的方式。

中药方的创新,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有资质的中医师,可以是老中医,也可以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一条是经验丰富的老药工,懂中药、爱中药,是中医的得力助手。问题是,现在的药工是“濒危物种”,培训周期很长,创新药方从何谈起?

4、现代临床多发易发的病症,和过去相比有很大差别,中医转型、转思路不够快,反应慢。

过去外感、热病、温病、泄泻等病症很常见,所以解表、理气、扶正、祛湿、温通的药方很受欢迎,也为涌现开创性方子提供了丰厚土壤。如今,疾病基本以六经中的“三阴病”多见,但临床立志研究的中医不多。

就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一样,古代在百姓身上较少见,如今它们已经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病亡原因,中医药在这个方面的创新研究是跟不上的,基本是沿用古方“抄作业”。

另外,还有药材质量下降、人心浮躁、中医临床审批更加严格、民间真正的中医发掘不够等方面,都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句话:中医药只有创新,加快步伐才有出路,水平太次、动作太慢、思路太旧,一定会被淘汰。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