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中药,具体地是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捷效中药。
慢性乙肝患者是由患急性乙肝未能治愈迁延而来;或与生俱来(母体携带传染);或健康带菌但在 身体抵抗力较差时表现出症状,其共同特征表现为“正气衰或弱,不能鼓邪外出”,乙肝感染后可持续 数年,临床症状不甚明显,危害极大,西医治疗以抗乙肝病毒为主,疗程长,费用高,疗效不高,且副 作用大;中医治疗乙肝则多采用“肝常有余,有泄无补”之法则,采用或泻下,或是大剂量清热解毒之 法,往往导致正气受损,免疫功能低下,治愈率和有效率亦不高。而根据长期研究表明:慢性乙肝之正 气衰或弱,究其根源,责之于脾肾不足,导致肝失所养,加上肝郁气逆;疏泄失常,无力升散,鼓邪外 出,以致疫毒留滞体内,迟迟难以除尽,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升发,不受遏郁,而喜调达,然肝之升发 依赖于肾水的滋养,脾土培之,方能升发恒常,疏泄调畅,遂其生长之意。反之,或为过亢或为郁结, 而慢性乙肝病因则多属肝气郁结,郁则经气逆,向下累及肾,向左累及脾土,久之肝木失滋、失荣,必 致过弱,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因素:即肝气素弱,难以流通,当然也不能疏通脾土,而出现纳呆、腹胀等 症侯(此点,与中医界习惯上认为肝木只能过亢,木伐脾土是截然不同的),肾水上升又赖受肝气升发 之协助,方能上升恒常,然肝木升发无权,故出现不能引肾水上升而出现的下肢酸软,周身乏力等症侯。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补肾涵木、培土荣土、补肝升散、鼓邪外出的治疗慢性乙肝的中药。
本发明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捷效乙肝中药,包括茯苓、黄芪、山药、生 麦芽、连翘、薄荷、白术、柴胡、虎杖、桂枝、白芍和麻黄,各原料配比(重量份)为:
茯苓25-30 黄芪30-45 山药12-16 生麦芽6-12
连翘12-20 薄荷12-20 白术10-15 柴胡6-10
虎杖12-14 桂枝9-12 白芍6-8 麻黄6-9
最佳组方为:茯苓、黄芪、山药、生麦芽、连翘、薄荷、白术、柴胡、虎杖、桂枝、白芍、麻黄、 茵陈和车前子,各原料配比(重量份)为:
茯苓25-30 黄芪30-45 山药12-16 生麦芽6-12
连翘12-20 薄荷12-20 白术10-15 柴胡6-10
虎杖12-14 桂枝9-12 白芍6-8 麻黄6-9
茵陈6-9 车前子10-15
该药可制成汤剂、浓缩汁、丸剂或胶囊。
生产捷效乙肝中药汤剂的方法:
a、先取茯苓、黄芪、山药、连翘、白术、虎杖、桂枝、白芍、车前子用400ml冷水浸泡1小 时,备用;
b、取麻黄,放入罐中加100ml冷水,煎沸5分钟后去沫;
c、将茯苓等九味药和浸泡其的冷水加入麻黄罐中用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煎20分钟;下茵陈、生 麦芽,煮沸5分钟;最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渣即得所需汤剂。
生产捷效乙肝中药浓缩汁的方法:
先取茯苓、黄芪、山药、连翘、白术、虎杖、桂枝、白芍和车前子,用400ml冷水浸泡2-3 小时备用;
将麻黄加100ml冷水煎沸5分钟后去沫加入茯苓等九味药和浸泡其的冷水,用大火煎沸后改文 火熬50分钟,继纳入茵陈、生麦芽煎沸15分钟;再加入薄荷煎沸3-5分钟,趁热过滤药液并盖好, 勿透气,使之自然凉即成浓缩汁。
生产捷效乙肝中药胶囊的方法:取制备好的浓缩汁,加生粉拌匀,按入20目的铁筛内不断磨揉, 使之成小颗粒,自然凉干后研末,装入“0”号胶囊,浓缩汁与生粉的配比(重量份)为:浓缩汁70, 生粉30。
生产捷效乙肝中药丸剂的方法:将制备好的浓缩汁与生粉混合,加蒸馏水拌匀,按常规制作水泛丸 的方法制成丸子即可,浓缩汁、生粉与蒸馏水的配比(重量份)为:浓缩汁60,生粉32,蒸馏水8。
本发明药物中,山药补肾水不足,托肾之能量上行;与生麦芽、茵陈迅速生发肝之气且补肾填精而 不燥腻;山药、黄芪、茯苓、白术健脾培土以荣木;黄芪配桂枝补肝之气;柴胡、茵陈升发肝之气,配 车前子、虎杖、薄荷清肝中之浓热,并反佐柴胡升发过度,有升有降,保证肝之轻气上升,薄荷同时具 有下气消胀之功;麻黄、连翘宣肺,使肝之轻气顺发而上,并协助肝之气鼓疫而出体外;白芍以保肝血 向上回流,与肝气同步,补肝顺发,近代研究表明,补脾肾药物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免疫力的功 能,而慢性乙肝患者就是以免疫力低下为主的疾病,本发明针对性地重用了黄芪、茯苓、柴胡、白术、 山药等药,效果十分显著且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下面具体论述该药物疗效。
1993,8-1996,12,共治疗368例慢性乙肝病人,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98例, 年龄9岁-69岁,发病期从0.5-8年,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项 目 治疗前 异常数 (例) 治疗后恢 复正常数 % 治疗后恢复正常时间(天)/百分比 10 20 30 40 40以上 SGPT 128 100 81.25 18.75 0 0 0 HBSAG 368 98.9 21.2 51.63 13 10.59 2.45 抗-HBC 368 100 21.2 44.83 23.9 8.91 1.08 抗-HBC 306 100 25.5 39.54 33.66 1.3
总结:治愈率为98.9%,无效1.1%。 表2为服用本的用药组与服北京朝阳丸常规治疗对比组:(30天) 表2 组别 人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用药组 100 62 35 3 对比组 100 6 21 73
总结:用常规朝阳丸等治疗,有效率仅为27%,而用本药治疗总有效率则高达97%。
实施例一:汤剂
将茯苓25g、黄芪45g、山药13g、连翘12g、白术12g、虎杖12g、桂枝9g、白 芍8g、车前子10g加400ml冷水浸泡1小时备用;
取麻黄6g,加100ml冷水入内煎沸5分钟后去沫;
将浸泡好的茯苓等药连水加入装麻黄罐内,大火煮开后再文火煎20分钟;下茵陈、生麦芽,煮沸 5分钟;最后下薄荷叶煮沸3分钟,滤渣即得所需汤剂。
实施例二:浓缩汁
先将茯苓30g、黄芪45g、山药16g、连翘20g、白术15g、虎杖14g、桂枝10g 、白芍8g、车前子15g用400ml冷水浸泡2-3小时备用;
将6g麻黄加100ml冷水煎沸去沫后加入茯苓等药和水,大火煎沸后改文火熬50-60分钟, 继纳入茵陈9g、生麦芽12g煎沸5分钟,最后加入薄荷叶煎沸3-5分钟,趁热过滤将所得药液凉 干即可。
实施例三:胶囊
取实施例2生产好的浓缩汁70g,加20g生粉拌匀,按入20目的铁筛内不断磨揉,使之成小 颗粒,自然凉干后研末,装入“0”号胶囊,浓缩汁与生粉的配比(重量份)为:浓缩汁70,生粉3 0。
实施例四:丸剂
取生产好的浓缩汁60g,加32g生粉,8g蒸馏水拌匀,制丸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218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