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易筋经原理及内家拳(中)
2024
10-07

易筋经原理及内家拳(中)

1.第二个意义,这是特别值得一提的一个意义,在内家拳的修炼中尤其重要。

此即是易筋经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易操作的、能够帮助习者建立“内感知”的例题(范本)。即是通过对筋骨这种较易操作的“内”,来作为锻炼的入手处,进而逐步获得“内感知”能力。

这就又引出一个名词“内感知”。什么叫内感知?所谓的“内感知”,又可称为“内感受”,一般对其的定义是“感知自己身体内部状态的能力”。

注意,这是一种能力,即是需要、同时也是可以、通过锻炼来获得的。

在内家拳中,这个内感知,进一步延伸为指对自身的筋骨状态、乃至气血、经络状态清楚的感受到,甚至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一定的操控的能力。

内感知即是反观自身,即是:

“在练习易筋经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同时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运用意识体察自身,清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尤其是经筋和筋膜的状态,并设法与之建立起一种互动机制。

这里所说的“运用意识”,并不是要求你主观想象什么、做什么,只需你放松心神,体察自身在完成易筋经功架时产生的反馈即可,这是一种被动接受身体信息的状态。

当意识体察自身的能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身体的反馈与头脑中的反应就会建立起一种顺畅的互动关系,身体的任何微小变化,头脑都能敏锐地捕捉到;而头脑中一个瞬息间的指令,身体都能精确地执行。

如果能练到这一步,证明我们的意识也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锻炼,并初见成效。

这种能力,可以为我们以后练习内家拳时,尽快理解和掌握拳架的筋、骨、皮的“外”和神、意、气的“内”,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内家醍醐》P38-P39

“易筋经里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反观自身”,也称“内察”。就是注重体认功法带给自己身体的各种变化、各种体感、各种反馈。在练功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自身的各个部位(肢体、器官、筋骨等等),体察各个部位的状态,更好地掌控、协调各个部位的动作。

在这个“功法-身体反馈-根据反馈微调功法运作-获得更好的反馈”的模式下,易筋经锻炼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才是练习易筋经功法的正确方法。

这种练法,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心神安定”,神意不受(或者说很少受)外部环境影响,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把握身体每一处的状态和每一点细微的变化。这种练法还能很好地锻炼神经的控制能力和敏感度。

随着这样的练习进步,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会不断增强,进而就能重塑我们的运动模式,由“外动”演变为“内动”(易筋经本身也有内动练法),这就逐渐接近内家拳的要求了。”——《内家醍醐》P44-P45。

前面我们讲过,内家拳是以内功为基础的拳法,故而内练的意义和价值尤其重大。而在缺乏外在检测手段和参照物的情况下,正确把握、判断自己内在的状态和受锻炼程度,以及能对身体进行精细操作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于是,这个“内感知”能力对内家拳锻炼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有了内感知,才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内练。当你按照要求练了功法,然后切实感受到了练习的效果和反馈,如此才能建立起一个功法运行机制。这样内功才能正确起作用。

注意这种能力要有切实、实际的感受,以及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切忌神秘化。就是说,一切都要建立在真实的感受的基础上,不是靠自己想象出来的、猜出来的。这点极为重要,否则就容易陷入玄学之中了。

一般在进行内家拳锻炼时,有师传的学生,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引导,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锻炼感受、反馈来进行判断、进行调整改进的指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内感知,掌握正确的内感知的过程。

而因种种原因,难以受师亲传的朋友,则应选择一个合适的功法,帮自己建立这个内感知能力。易筋经就是这样一个不错的选择。简便易操作,易出功效,不易出偏。

2.体认到筋骨。

我们说易筋经是从筋骨入手锻炼身体的功法,且以筋骨为主要锻炼目标。在内家拳中,筋骨同样是很重要的锻炼目标。

那么,要想锻炼到筋骨,必须先体认到筋骨,要能感受到你要锻炼的对象。所谓的筋,不能仅仅停留在名词中、想象中,要能真实感知到它。然后才能谈到锻炼它。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要学会、掌握锻炼筋的方法,同时还要能切实知道筋的运动、锻炼与肌肉的运动、锻炼有何真实的差异。

易筋经是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和要领的。

1.易筋经体认法:左右横撑式。

“易筋,顾名思义,是以“筋”为主线进行系列锻炼。而“筋”是人们日常难以感知的。尤其现代,普通人对“筋”没有任何概念。简单说是韧带、筋膜,只能消除一点陌生感,其实还是难以让练习者真的理解啥叫“筋”,堪称常人修习内家功的第一道难关。所以我们有必要先让身体清楚体会到“筋”的存在和感觉。

1、平行步站立,两脚间距与肩同宽。然后将手向左右平伸,高度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五指向外伸展到极限。意识里似乎要触摸极远处的某物。

2、从肩关节开始,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每一节都先放松肌肉,再极力伸展,再放松肌肉,再极力伸展,直到伸到无法再动一丝一毫为止。

3、在此基础上,手指缓缓翘起,指向天空,带动掌根向左右两侧外推,使整个手掌向上竖立起来,意识里还要让掌心向外凸。完成这个动作时,注意一定不要让任何一个关节回缩,每一个关节都要保持向外伸展的感觉。

这时,手臂和胸背部的皮下组织会感到一种如同压腿似的撕扯感,尤其腋下最为明显,这就是“筋”的体感。

此刻,如果让人用掌猛击你的手掌,你会发现双臂与上半身串联成了一个整体,是上盘整个结构承受了这下打击。而对方会感觉拍在了一根横木桩上。

但是,如果某个关节伸展不够彻底(多数是肘部或者肩部)就会受到剧烈震动,而非身体整体。如果练拳时出现这种关节“打软”的现象,就是内家术语所说的“断劲儿”。

这个方法可以非常直观地体认内家拳的“整”的概念,因为内家的“整”,就是建立在筋骨结构基础之上的。家师张烈先生就常用这个方法让初学者理解“放松”与“整”的关系。

这个功法在形意拳中,即是形意拳“伸筋法”的一种。”——《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P180-P181。

太长不看版:

1.体认法提供了用筋而非用肌肉的具体感觉。练习体认法,有酸疼的感觉的地方是筋。

动作要领:极力伸展、舒展,往外伸、够。而不是收缩。整个动作如同伸懒腰。

2.用筋而不是用肌肉的要领:动作到位。

“所谓的到位,就是尽量把动作做到自己的极限程度。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易筋经的动作都是自内而外、从根到梢地舒展筋骨,而不是很多人想象地那种,三两个骨节之间、甚或是梢节与根节之间的对争来抻拉筋骨——不是这样的,这是低效的练法。

正确地做法,简单来说,就是伸懒腰似的感觉。只不过,我们要把伸懒腰的动作做深、做透。一般人伸懒腰,不过是伸展两臂、扩胸、舒背罢了。我们则要从头到脚,从丹田到四梢,伸个大大的、通透的懒腰。

易筋经动作必须练到位。只有在把“伸懒腰”动作做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全面、深入地刺激全身的筋骨。否则要么是刺激不到筋骨,或是锻炼不到该练的地方,易筋经沦为拉伸体操;要么是一些深层次的筋、膜刺激不到,得不到锻炼,功效打折。那就是空耗时间罢了。”——《内家醍醐》P45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