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一些修习易筋经相关的知识点,这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内家拳的基础概念和要点。
(1)“功态”概念。
功态,就是身体进入了练功的状态,这决定功法是否真实起效。
不是你练了一个什么功,它就一定会发生作用的。是你练功时能进入功态,才能有效果。
有的朋友不理解这点,打个比方。好比你知道睡觉要躺在床上,但是不等于你躺在床上,摆出了睡觉的姿势,就等于睡了觉的。必须睡着了,进入了睡眠状态——“功态”——才能获得睡觉这个“功法”的、休息身体的效果。当然,能进入深度睡眠,效果更好。
身体处于“睡着了”这个“状态”,就是功态。
易筋经给我们展示了,人体的“内在”什么状态下(姿势,状态)下可以得到锻炼。
身心状态就是松静。
“身体充分放松,心神安定、安静,心思专注于练功和动作上。只有身松心静,才能保证易筋经的动作能锻练到筋。而不是变成局部肌肉运动。
“松、静”二字心法是易筋劲功法生效的保证,可说是易筋经的“药引子”。不可轻忽。”
当身心的状态都达到了要求的标准,并且随着练功进步,锻炼深入,身心逐步达到互相协调的程度,练功时精神也能集中,全身心都能投入练功之中时,身体就是进入“功态”。这时所获得的练习效果是最佳的。
这个功态很重要,是易筋经功法起作用的一个关键。”——《内家醍醐》P44&P46
(2)易筋经的功法构成组件有哪些?
与一般人所设想的不同,易筋经功法的组成,并不是那个姿势那个动作——当然这些姿势不是没有,也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说还有很多更为重要和核心的元素是朋友们想不到的。
1)平衡和均衡能力。注意这也是一能力。也是锻炼获得的。身体在平衡态和均衡态才是最佳状态,无论做什么,都能有最佳的身体运动效果,是一种理想的身体工作状态。
2)中轴。中轴是身体中心,如同坐标轴的原点一样。有了中心,才有了标准,和各种参照物。在做动作,摆姿势时才不至于散乱,有了衡量的尺度,才能维持住最佳状态。
3)功架和间架
功架,最佳的身体姿势。能统合起各个系统的元素,共同发挥作用。因为有具体的效果和作用了,才成为“功”。
间架,筋骨能形成筋骨结构,即为间架。最简单的例子,摆成个弓步,能经受住对方的正面推而不倒。也可以称为最基础的间架,最初级的筋骨结构。
(3)我们前文说了。易筋经是锻炼筋骨入手的功法。通过对人体特定姿态的调整和锻炼,可以锻炼到内在。虽然是从锻炼筋骨开始,但是最终会是使五大系统,都得到锻炼,虽然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1)那么筋骨锻炼如何影响其它系统的?
先看筋骨与经络、气血的关系。
“所有内功的锻炼目标和手段,无非是筋骨、膜、脏腑、气血、呼吸等。这里筋骨是第一位的,除了因为筋骨是最容易练到和刺激到的部位外,还因为筋骨跟经络这个身体能量输送管道息息相关。十二经筋对应十二经络,而对内膜、脏腑和气血的锻炼,离不开经络的作用。对筋骨的锻炼,自然就能强化到经络,进而顺利刺激深层次的部位。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大家注意一下,其中有三个关键词:筋骨、经络、气血。
筋骨,是支撑我们身体、完成我们各种活动的根本。所以易筋经基本上都是以筋骨为主要锻炼对象,以实现强筋壮骨为主要目标。
经络,是输送我们人体营养和能量(气血)的渠道。
筋骨要想变得强壮,光让筋骨做各种动作,吃苦受累是达不到目的的。锻炼的本质是要让筋骨得到更多的气血滋养。
滋养筋骨要靠经络起作用,筋骨中的“经筋”,与经络又是息息相关、互相支持的。故而疏通经络是“易筋经”锻炼里的一项重要内容。
气血,在易筋经体系里可以理解成能量、营养的总称。它依靠经络来传输,是用来滋养筋骨的精华。在易筋经功法里,是以呼吸调节、推动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进而进行全身的调节分配。
所以,易筋经功法的总体指导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以气血滋养筋骨使其强壮。
那么,怎么就能做到想滋养筋骨就能滋养筋骨呢?凭什么呢?
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就是依靠前人摸索出来的一些特定动作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同时配合呼吸,调动气血沿着经络运行,沿途滋养全身各处筋骨。从而实现强筋壮骨,进而强化全身的目的。
这就是易筋经内功的基本运作原理。希望通过这个解读,能让大家对于内功有个基本认识。”——《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P172
故而对筋骨的锻炼,即可同时练到其它系统。
(4)松静要求
松静即是指身松心静。
这个是让身心进入功态的基本要求。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所谓的内家拳的功态(不仅仅是易筋经的),即是身松心静的状态。
(5)丹田 概念
1)是人体运动状态的核心。是发动运动,控制运动的中心。
2)丹田概念随着练功进展会有不同的发展,甚至你不同的侧重点,所感受到的、体认的丹田都不同。所以这个概念根据情况不同会发生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一般随着功夫的进展,这个概念会越变越小。一开始是下腹部一个大的球形区域,后面会逐步缩小,最后变成一个点。即是丹田点。如同奇点一样,是类似概念化的一个点。
也可以这么说,刚开始想象一个下腹部球形区域就可以满足一般程度锻炼的需求。不必追求过高。随着自身进展,在把这个概念提炼小了。也可以说,一开始你没有把这个丹田练小的能力。
4)体认丹田的方法。建议练习丹田呼吸法。这个可以在本公众号内搜索“丹田呼吸法”一文。
(6)呼吸法
筋骨运动与呼吸法的关系。
特定姿势动作需要呼吸配合,呼吸结合特定姿势运动,可以入内,调理调动气血,深入内膜,进而到达脏腑。
“前文中我们提过,呼吸是易筋经功法中调动气血的重要手段,与气血鼓荡息息相关。其实指的是这种内外相合的理想呼吸法。这是一种功夫的境界,随着练功深入自然达到的,不是刻意追求就能马上做到的。
达到了这种呼吸法,易筋经的调理功能,才可以从身体表层的十二经筋,向身体深层的内膜渗透。其过程大致如下:
表层的十二经筋可以用四肢伸展的动作锻炼。
关节等筋腱结构复杂的部位,得用螺旋拧转的动作疏通。
四肢经筋与躯干的结合部,我们称作“筋根”,就得通过躯干拧转的动作刺激,才能感知到和锻炼到。
筋根跟体腔内膜衔接过渡的地方,就得配合体腔的呼吸鼓荡,从内部接引一下,才能打通、连接。
到了体腔内膜、隔膜,就得通过深度的呼吸法才能锻炼到了。
大家看这个流程,是不是和内家拳的拳架修炼,有异曲同工之妙?”——《内家醍醐》P34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191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