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医学经典巨著,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素问》,为心法,九九八十一篇,下部《灵枢》又叫《黄帝针经》,也是八十一篇,共162篇。
《黄帝内经》之上部为什么叫做素问呢?素乃「太素」之意,何谓太素?《易纬。干凿度》「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为宇宙天地万物形成之四阶段,气形质具备,生命由此而生,太素乃质之始,黄帝问此太素之生命气形质之理,就是《素问》名称之源,所以,《黄帝内经》就是一部探讨宇宙演化,生命规律之书。
这是一本以生命科学为本体的「百科全书」,集合了中国古圣先贤的哲学思维,对于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物候、数理、社会、心理…,探索生命奥秘之总集,藉由医学的思维来完成生命的目的,「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
近代两大发明:显微镜与望远镜,观内与观外,显微镜可看的更小更精微,而望远镜可看的更远,接近了宇宙的起源,如同古人所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推一可知十,推十可知百,以致于无穷」,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解析古人的思维的逻辑性,更亲近内在的心灵,目前全世界之人,越来越对于中国古文明经典的赞叹,而《黄帝内经》就是这样的一部集宇宙学问大成之作。
如果此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就会是《黄帝内经》的世纪,这巨著之全文,至今还未完全翻译西方之语言,此工程,难也。西方对于中国的思维,还停留在易经阴阳之概念,爱因斯坦穷毕生之力,都致力于宇宙统一论,我想,此答案或许就存在黄帝内经,如果,当初他遇见了黄帝内经,或许剧情就会不同。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073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