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三零八):猪苓汤合金匮肾气丸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案
2024
08-30

何庆勇医案(三零八):猪苓汤合金匮肾气丸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案

关键词:胸闷痛喘憋欲死,西医治疗妄费时。滋阴利水火归原,诸症若失经方奇

病例实录

郭某,女,78岁。初诊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主诉:反复心前区憋闷疼痛3年,加重伴全身重度水肿1周。

现病史:3年前患者因劳累出现心前区憋闷、疼痛,间断在社区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全身重度浮肿,心前区憋闷、疼痛加重,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查超声心电图示:左房增大,三尖瓣返流,肺动脉收缩压(PASP)34mmHg,左室舒张功能减退,B型尿钠肽(BNP)1200pg/ml;动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室性早博。被诊断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4级,予地高辛强心、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扩冠、托拉塞米注射液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多索茶碱化痰止咳平喘,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刻下症:心前区或胸胁部或后背部憋闷疼痛频繁发作,放射至左肩背,每次憋闷痛持续2-3min,自觉有气从脐下往上冲至咽喉部,气短,心慌,下地行走3-5米即胸闷憋气大作,口唇紫绀,不能站立,全身抽动,夜间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纳少,偶有反酸、烧心,咳嗽咳痰,痰为黄稠痰,口淡,口干,喜热饮,饮凉水后胃部不适,每天尤其是晚上上半身热,常大汗出,经常湿透衣领,下半身怕冷,特别以双膝冷甚,腰酸怕冷,头痛,无头晕,舌体右侧有一约1cm×2cm的溃疡,溃疡面呈白色(已有2个月),疮面局部痛苦不堪,眠差,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6天基本没有睡觉(因喘憋所致),大便日1行,小便少。舌红,无苔,脉沉滑结。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可达210/90mmHg,规律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现血压控制在120/60mmHg,2型糖尿病病史16年,子宫内膜腺癌术后8年,慢性萎缩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病史40余年,胃溃疡病史10余年,胆囊切除术后3年,慢性咽炎病史50余年,脂肪肝病史10余年,脑梗塞病史3余年。

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CRP)15mg/L,全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HGB)102.0g/L,中性粒细胞(NEUT#)8.98×109/L,红细胞(RBC)3.47×1012/L,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78.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3.40fL。血气分析:碱剩余(BE)8.9mmol/L,细胞外剩余碱(Beecf)10.0mmol/L,二氧化碳分压(PCO2)48.8mmHg,全血缓冲碱(BB)54.7mmol/L,酸碱度(pH)7.459,标准pH值(pHst)7.525。

查体:由120急救车送至病房,长期卧床,不能平卧,面部重度水肿,体形偏胖,面色㿠白,痛苦面容,双下肢重度水肿。

西医诊断:1.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4级 心律失常 永久性房颤 2.肺部感染 3.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4.2型糖尿病 5.慢性萎缩性胃炎 6.反流性食管炎 7.胃溃疡 8.子宫内膜腺癌术后 9.胆囊切除术后 10.脂肪肝 11.陈旧性脑梗塞。

西医治疗:保持原先治疗方案不变。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说:“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又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可见猪苓汤的方证是: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面部或下肢水肿,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或无苔。本案患者症见小便少,面部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心前区或胸胁部或后背部憋闷疼痛频繁发作,放射至左肩背,每次憋闷痛持续2-3min,眠差,舌红,无苔,脉沉滑。故符合猪苓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猪苓汤证。

病机辨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八味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笔者临床体会到金匮肾气丸主要针对的病机是: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本案患者症见每天尤其是晚上上半身热,常大汗出,下半身怕冷,特别以双膝冷甚,腰酸怕冷,头痛,舌体右侧有一溃疡,溃疡面呈白色。符合金匮肾气丸之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诊断与治疗

中医诊断:喘证 猪苓汤证 金匮肾气丸证(火不归原)。

治疗:方用猪苓汤合金匮肾气丸。

猪苓30g,茯苓30g,泽泻30g,阿胶15g,滑石块15g,肉桂3g,黑顺片10g,熟地30g,山萸肉30g,山药30g,丹皮30g。

水煎服,日1剂,7剂。嘱患者中药汤药少量频服。

二诊:患者诉心前区或胸胁部或后背部憋闷疼痛、自觉有气从脐下往上冲至咽喉部症状均基本已愈,近3天憋闷疼痛仅发作2次,每次憋闷疼痛发作持续时间1min左右。气短、心悸症状均已愈。现患者能下地行走50米,而不发作胸闷、憋气。面部浮肿明显减轻,仍觉全身尤其是双下肢沉重,纳少,已无咳嗽,无咳痰,仍口干,喜饮温水,入院时患者初2天,每天特别是晚上上半身大汗出,现上半身出汗明显减轻,下半身仍怕冷,仍腰酸怕冷,头痛已愈。入院时最初2天基本没有睡觉,现患者能夜间睡5-6h左右,但常做噩梦,舌体右侧有一约1cm×2cm的溃疡,溃疡面呈白色,疮面局部痛苦不堪,舌暗红,无苔,脉沉细结。

治疗:方用猪苓汤合金匮肾气丸合封髓丹。

猪苓30g,茯苓30g,泽泻30g,阿胶15g (烊化),滑石块15g,肉桂3g,黑顺片15g (先煎1h),熟地30g,山药30g,丹皮30g,酸枣仁30g,白芍30g,砂仁10g (后下),黄柏15g,炙甘草15g。水煎服,日1剂,5剂,日1剂,少量频服。

漱口方:生蒲黄12g,五倍子9g,生甘草9g,7剂,水煎服,放凉后漱口。

三诊:患者诉心前区或胸胁部或后背部憋闷疼痛近3天未发作,现患者能自行在病区外过道来回走动一次(约80米),而不发作胸闷、憋气。面部水肿及下肢水肿均已愈,仍觉全身尤其是双下肢沉重。仍纳少,上半身出汗大为减少,下半身仍怕冷,仍腰酸怕冷,患者能夜间睡6h左右,但常做噩梦。舌体右侧有一约1cm×2cm的溃疡,患者诉用完漱口方后,已经无局部痛苦感觉。舌暗红,无苔,脉沉结。

治疗:方用猪苓汤合金匮肾气丸合封髓丹合酸枣仁汤。

猪苓30g,茯苓30g,泽泻30g,阿胶15g (烊化),滑石块15g,肉桂3g,黑顺片15g (先煎1h),熟地30g,山药30g,丹皮30g,酸枣仁30g,白芍30g,砂仁10g (后下),黄柏15g,川芎15g,知母12g,炙甘草15g。

水煎服,日1剂,少量频服。

7剂后,患者诸症若失。

按语

本案患者经西医强心、利尿、扩冠、抗感染等规范治疗一周后,而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患者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或难治性心力衰竭,加用经方治疗7天后,患者症状即大减,加用经方治疗17天,即诸症若失,可见中医经方效如桴鼓。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是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的方剂。原方由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二两,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组成。笔者常将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改为肉桂3g,并改为用汤剂(即《医宗金鉴》中的桂附地黄汤),用于治疗虚阳上越(火不归原)之证,屡屡获佳效。关于引火归原,是指用温药治疗虚阳上越(或称龙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引火归原”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景岳全书》:“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以引阳也,此即水中取火,火中取水之义。”又说:“虚火病源有二,一曰阴虚则发热, 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若认阳虚发热,则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温热,大忌清凉。”当代名老中医李可认为火不归原分为两个基本证候:一是水浅不养龙,阴虚于下,则火失其制而离位上奔,方可以用明末清初医家傅青主的引火汤(熟地黄90g,巴戟天、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二是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其主症是双膝冷甚。(孙其新《李可临证要旨》),笔者临床上治疗水寒不藏龙之火不归原证常用金匮肾气丸(改桂枝为肉桂)、骨碎补、附子等。本案患者症见每天尤其是晚上上半身热,常大汗出,下半身怕冷,特别以双膝冷甚,腰酸怕冷,头痛,舌体右侧有一约1cm×2cm的溃疡,溃疡面呈白色(已2个月),辨证当属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故用金匮肾气丸(含肉桂、附子)以温肾阳,引火归原。

另外,本案中笔者用到的漱口方(生蒲黄12g,五倍子9g,生甘草9g),是用之于口腔溃疡的经验方,十分效验。漱口方全方具有敛疮,解毒,消肿之功效,特别是方中生蒲黄能减轻溃疡面水肿,并且能瞬间消肿,能减低疮面处水肿所致的过高的张力,故能迅速缓解局部疼痛。

方证总结

✦猪苓汤方证: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面部或下肢水肿,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或无苔。

✦火不归原证:一是水浅不养龙,阴虚于下,火失其制而离位上奔,用引火汤。二是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用金匮肾气丸(改桂枝为肉桂)、骨碎补、附子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