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内科常见病及治疗
2024
08-14

中医内科常见病及治疗

​中 暑

中暑是在炎热的夏季,体质素虚的人由于劳累、出汗过多、休息不好等原因,进而感受酷暑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夏季外面的天气虽然炎热,可人的内脏脾胃则变得寒、湿,就像天热井水寒、天冷井水温的自然规律一样。

中医五行,脾胃为土,喻为大地。夏季大地多湿,所以脾胃湿寒,再若恣食生冷,劳累过度,出汗过多,耗气伤津,很容易感受暑湿病邪而中暑。

中暑发病急,初起头痛头晕、身热困倦、出汗口渴、纳差痞闷,重者高热自汗、心慌气短,甚或热浊攻心,猝然昏厥等。

中暑轻者,在家休息或按以下单方调理治疗;重者尽快到医院诊治。

(1)瓜皮薏仁绿豆汤

组成:鲜西瓜皮200克,薏苡仁50克,绿豆50克,生姜丝10克,橘子皮30克。煎熬50分钟,得水2升当茶饮,一天数次。

功效:解暑降温,行气清热。

(2)山楂绿豆汤

组成:绿豆30克,山楂30克,薏苡仁50克,鲜冬瓜(带皮)200克。煎熬50分钟,得水2升当茶饮,一天数次。

功效:解暑除湿,滋阴开胃。

(3)菊花荷叶汤

组成:菊花30克,荷叶30克,鲜竹叶30克,鲜西瓜皮150克。煎熬30分钟,得水2升当茶饮,一天数次。

功效:解暑除湿,清热泻火。

(4)补气消暑汤

组成:党参15克,壳砂仁5克,陈皮6克,干姜4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竹叶50克,甘草4克。每天一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余药水2斤许,分作一天3次温服。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消暑。

预防注意:

①尽量不要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下长久工作。

②不要过度劳累,减少汗液的流失,并多饮凉白开水或淡盐水补充体液。

③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多食蔬菜、瓜果,多喝粥汤,解暑降温。

④心情放轻松,勿急勿躁,晚上尽量睡好觉,中午适当午休,保持充沛精力,即可防止中暑。


腹泻、痢疾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泻出水样便。多因脾肾功能虚弱,或误食不洁、有毒食物,或恣食寒凉生冷食物,或素体阳虚感受风寒等引起。

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清稀如水,肠鸣腹痛,纳差脘闷,或兼有发热体倦、头痛呕吐等症。严重者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甚或高热口渴,神昏惊厥等。

一般的轻症腹泻患者可参考以下的单方试服治疗,重症患者应找专业医生及时诊治。

(1)粳米山药粥

组成:粳米50克,生山药50克。煎熬30分钟后,取其浓汤空腹温热频服。

功效:益脾止泻。

(2)焖蒜面条

组成:面条,大蒜,食盐。

做法:捣一头蒜如泥,放入少量食盐,然后把面条煮熟后捞入一保温性能较好的厚盆中,马上加入捣好的蒜泥稍搅拌后加盖焖15分钟,焖的过程不要揭盖,尽量把蒜焖熟,然后趁热吃。

功效:益肠解毒,杀菌止泻。

(3)蒜瓣马齿苋

组成:马齿苋80克,蒜瓣40克,食盐适量。

做法:把马齿苋放开水里煮熟,然后捞出挤去多余的水分,再把蒜瓣切厚片放入开水里烫半熟,捞出与马齿苋一起用盐等调料调匀后即可食用。

功效:解毒杀菌,消炎止痢。

(4)温肾健脾止泻汤

组成:炒白术12克,炒苍术6克,壳砂仁4克,干姜4克,红参6克,菟丝子15克,金樱子8克,覆盆子1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15分钟,共煎2.2斤药水,分一天3次服。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止泻。

预防:以新鲜饮食为主,剩菜剩饭尽量不吃。瓜果、冷饮等寒凉伤胃食物视自己脾胃情况适量服用。禁食不新鲜的肉类食品。脾肾阳虚之人要避免风扇或空调直吹,久居空调房内要多穿衣服,睡觉盖好腹部。


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因素或化学刺激以及其他过敏原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造成的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咳嗽、咳痰,偶尔痰中带血,气喘促、发热、音哑等。

本病的发病原因多由于体质虚弱、感受风寒、寒邪侵肺、化湿生热引起,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外出,避免复受寒凉侵袭使症状加重,坚持服药直至彻底康复。

组方:麻黄6克,干姜4克,桂枝4克,桔梗8克,川贝8克,半夏8克,太子参8克,韭菜子6克,壳砂仁6克,陈皮8克,西洋参6克,五味子8克,鱼腥草20克,甘草3克,白萝卜30克,生姜8克,大葱1棵。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15分钟,共煎药汁2.3斤左右,分一天4次温热服用。服药后最好再喝一碗热稀饭,盖被子睡觉发汗,收效更佳,好得更快。服药期间要保暖避寒,少活动,多休息。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由于体质虚弱,反复发生急性支气管炎转变而来。连续两年以上发病,每年持续2个月以上的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即可称为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长期咳嗽,遇寒加重,吐痰清稀而白,有的伴有胸闷、气急、喘息等。时轻时重,好好歹歹,反复发作,长年不愈。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必须从补肾壮阳、温肺健脾着手,并要连续治疗两年以上,从入冬前开始,坚持治疗3个月左右方可彻底治愈。

组方:蛤蚧6克,山萸肉6克,巴戟肉8克,补骨脂8克,山药10克,炒苍术5克,白术12克,干姜4克,壳砂仁5克,小茴香4克,五味子8克,炒杏仁10克,炒莱菔子10克,陈皮8克,半夏8克,西洋参8克,沙参8克,炙甘草6克,生姜8克,大葱25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剂中药煎3次,前两次各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3次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饭前温服,要坚持服用2个月以上。


哮 喘

哮喘病的哮,是指呼吸急迫,喉中发出哨鸣样的响声,哮与喘往往会同时存在。喘是指呼吸困难,吸气不够用,气上不来而张口抬肩,频繁呼吸喘息。

哮喘为慢性、虚寒性顽固疾病,多在冬春两季寒气来临时反复发作增重,也可因劳累、生气、饮食不当或环境、空气的变化等因素诱使哮喘发作。

发作时临床表现:轻者仅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平卧,重者则胸中憋闷、喘息急促、胸部起伏、张口抬肩,更甚者可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憋闷、烦躁、四肢冰冷、虚汗淋漓,或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目前许多的哮喘病患者大都单一采取西药治疗,病情易反复。而较好的治疗方法是急性发作时用西药缓解症状以解燃眉之急,待症状有所好转后改服中药治本。哮喘之病根深蒂固,短期服用中药治疗虽不能彻底治愈,只要能间断性地坚持服用,可以减少发作次数,减轻临床症状,增强体质,有些患者还可以彻底康复。

哮喘的治疗主要从虚、寒、痰、湿四个方面入手,寒由虚生,痰由湿生,补虚祛湿为首要,治疗重在肺、脾、肾三脏。

组方:西洋参8克,壳砂仁8克,五味子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8克,小茴香6克,麻黄4克,防风4克,太子参18克,炒白术20克,菟丝子18克,覆盆子18克,莱菔子8克,紫苏子6克,补骨脂8克,韭菜子8克,枳实8克,巴戟肉18克,川续断18克,陈皮8克,炙甘草6克,生姜8克,大枣4枚,鲜白萝卜50克,沉香粉5克(冲服)。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左右,分作一天4~5次温热服。服药期间勿劳累、生气,禁食寒凉、辛辣食物,避风寒,多喝鸽子汤、山药稀饭。坚持每月服中药10剂以上。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慢性病,也是虚性病。主因为肺虚肾虚,免疫功能低,防御冷空气能力差。

本病对外界空气的变化非常敏感,时好时坏,缠绵不愈。所以,只针对症状治疗,不从肺肾虚调养,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脓血痰或大量脓痰为主。平时可伴有慢性咽炎、鼻炎、消化不良、胸闷气短、身体虚弱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热、胸痛、肺脓肿、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现代医学中激素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期症状的控制和缓解起了很好的作用。也降低了支气管扩张的次数和程度。但是,多次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很大。身体的免疫功能更低,反复再用这类西药也就没有了效果。因此,要长期服用中药,从肺虚、肾虚论治调养。平时不发作时也服用中药调补身体,增强免疫,以防止此病的发作,和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兹提供以下处方,以供患者平时服用。若急性发作,可一边服中药,一边用西药,双管齐下,其效更彰。

组方:砂仁6克,山药15克,陈皮6克,半夏8克,鱼腥草8克,补骨脂3克,巴戟肉15克,川续断15克,肉苁蓉8克,党参12克,太子参6克,枳实4克,山楂7克,生白术12克,苍术3克,沙参5克,甘草3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余药水2.2斤许,分作一天3次温热服用。

此方适用于慢性发作期,病情不是很严重,不发烧只咳嗽者,要多服长服更好。如急性发作时有出血者可加入三七粉6克(冲服),白及8克,仙鹤草8克。痰多者加入莱菔子12克,橘红10克。


肺 气 肿

肺气肿是因为心、肺、脾、肾都虚弱,肺里的浊气呼出不彻底,清气吸入不够量,水湿痰饮等浊邪导致肺泡膨胀,肺体积增大,肺弹力减弱,肺功能降低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组织的功能,如心、肾等,是较为严重的慢性疑难疾病。

本病的形成比较缓慢,是慢性支气管炎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又不爱惜身体,抽烟喝酒,劳累熬夜,导致身体虚弱,整体功能下降,而逐渐形成的。

刚开始的时候仅急走上楼感胸闷气憋,发展到严重的时候,连正常的走路、讲话、穿衣、洗脸都会气急胸憋。

近几年来,由于大气的污染,工作的紧张劳累,生活精神压力大,再加上吸烟饮酒,熬夜打牌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本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多。现今的药物只能够临时缓解症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平时的中药调养非常重要。坚持多服中药,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缓解症状,减少发病,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兹提供以下处方,请参照用之。

组方:桑螵蛸8克,覆盆子18克,金樱子18克,山药20克,五味子8克,砂仁8克,党参18克,太子参16克,红参6克,白术18克,陈皮8克,莱菔子8克,小茴4克,干姜6克,川续断18克,杜仲15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肉苁蓉16克,黄芪12克,大黄8克,枳实4克,山楂8克,鹿茸2克(碾粉冲服),甘草3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药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余药水3斤,混合后分作一天4次温服。

体寒者用生姜8克,大栆3枚,白萝卜50克,同煎温服。体虚热易上火者用白萝卜50克,梨150克,莲藕50克,同煎凉服。


肺 炎

肺炎是肺的实质和间质发生炎症,是由于肺功能虚弱,肺阳虚、肺气虚,又遭受外因感染,而形成的一种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发病急,发展快,对身体的危害比较严重。临床症状有发烧、咳嗽、胸痛、咯痰,甚至发绀、呼吸困难等。本病好发于春季和初冬季节,小儿容易发病。平素身体虚弱的年轻人,有慢支和心脏病的老年人,经常加班熬夜、辛苦劳累、吸烟喝酒、精神压力大的上班族,都可能因轻小的感冒而诱发肺炎。

急性肺炎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效果很好。但是,如遇身体虚弱的患者,单靠西药恢复较慢,最好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扶正祛邪,中西合璧,标本兼治,其收效更快、更理想。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部之所以发炎感染,原因还是身体虚弱,正气不足,肺功能降低,阳虚气虚。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以治本为主,兼治其标,收效很好,身体恢复也很快。兹提供以下处方,可参考服用。

组方:鱼腥草12克,柴胡8克,砂仁6克,杏仁10克,陈皮8克,沙参8克,党参12克,玄参8克,太子参8克,生白术12克,山楂8克,补骨脂6克,巴戟肉8克,肉苁蓉8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炎症明显者加板蓝根10克,咳嗽严重者加橘红8克,咳痰多者加莱菔子8克,身体虚弱者加人参5克同煎。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煎取药汁3斤多,一天喝4~5次,温热服,发汗休息睡觉好得快。


肺 脓 肿

肺病轻症为支气管炎,其次是气管炎;重症为肺炎;更重些的、较难治的要数肺脓肿了。肺脓肿是由重症肺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继而化脓、感染、坏死、液化而形成的。临床表现有高烧、咳嗽、咯吐大量脓臭痰、胸痛、气短、消瘦、有时咳痰带血等。

肺脓肿的治疗,急性发作期应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而进入慢性期时应巩固治疗,必须以中医为主。

肺脓肿治疗难度大,恢复慢,患者要有耐心,能坚持。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积极配合,注重休息,千万不要吸烟喝酒,劳累熬夜。平时多买山药、百合熬稀饭喝,对肺脓肿的恢复很有帮助。我根据临床经验,提供如下处方,请参考服用。

组方:党参18克,红参6克,太子参8克,生白术18克,砂仁8克,白及6克,陈皮8克,枳实8克,川贝母8克,杏仁10克,莱菔子10克,百部8克,半夏8克,川续断17克,杜仲17克,巴戟肉17克,菟丝子17克,仙茅8克,肉苁蓉17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9克,桑螵蛸9克,覆盆子14克,生姜8克,大栆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4~6次频频热服。有发烧者可加入柴胡10克,同煎。


肺 结 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的疾病。临床表现有潮热、咳嗽、盗汗、消瘦、乏力、咯血、胸痛等。

本病是具有较强传染性、治疗难度比较大、对身体伤害严重的慢性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死于肺结核病的人很多。随着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的出现,现今肺结核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在降低。

但是,对一些年老体弱、先天身体虚弱的患者来说,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对肝脏和肾脏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若能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上中药,则可扶正固本,增强免疫,保护肝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疗效更好,恢复更快。

本病自古就已有之,传统中医记载病名为“肺痨”顽疾。肺痨为虚痨病,伤及五脏六腑,心肝脾肾皆受累。所以,治疗此病要耐心坚持,长期服药,定可康复。兹提供以下处方。

组方:党参18克,沙参9克,生白术18克,太子参9克,砂仁8克,百部8克,熟地黄16克,当归16克,陈皮9克,川贝母8克,橘红8克,川续断17克,杜仲17克,巴戟肉17克,菟丝子17克,仙茅8克,肉苁蓉16克,杏仁10克,五味子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6克,山药22克,丁香3克,灵芝6克,生姜8克,梨150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一天4次温热服。禁烟酒、辛辣、寒凉食物,注重休息,坚持服药。


肺 水 肿

正常的肺,其间质、肺泡都处在湿润而有弹力的状态。当心肺循环功能过于低弱时,就会导致大量的水分滞存于肺间质内和肺泡内。液体的滞留影响了肺的功能。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者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心肺功能衰竭。

本病发生时,若症状比较严重,就要抓紧进医院救急治疗。当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可服用中药固本治疗。并要坚持多服中药,巩固疗效,以防旧病复发。中药治疗肺水肿,主要是整体调治,增强免疫功能,补五脏的阳气动力,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慢慢地使滞留在肺内的水液被吸收疏散,而恢复肺脏功能。

兹提供以下处方,供参考服用。

组方:红参8克,生白术18克,党参18克,砂仁8克,茯苓10克,麻黄4克,陈皮8克,半夏8克,干姜4克,小茴5克,白及8克,三七粉6克(冲服),川续断18克,杜仲15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五味子8克,杏仁10克,莱菔子10克,川芎8克,黄芪18克,上好沉香3克(碾粉冲服),甘草3克,生姜4片,大葱半棵,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一天4次温热服。禁烟酒,注意寒凉,预防感冒,少食生冷,多多休息,不要生气,耐心服药,坚持治疗,效果显著。


胰 腺 炎

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多因生气动怒、焦虑郁闷,或暴饮暴食、失眠劳累等使肝气郁结,胃失和降,郁积化热,热蕴胰腺形成胰腺炎。

临床表现:左上腹或上腹部反复疼痛,向后背、左肩处放射痛,伴有腹胀痞满、恶心呕吐、发热或黄疸等症状。本病多为虚实夹杂证,初期症状较明显以实热为主,兼有本虚;久病反复发作不愈者以本虚为主,兼有虚热。

早期重症患者可采取西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胰腺炎患者采取中药扶正祛邪、固本治疗是最好的选择,下方仅适合慢性胰腺炎患者试用。

组方:党参12克,炒苍术4克,炒枳实6克,炒莱菔子8克,炙香附6克,丁香2克,半夏8克,壳砂仁5克,炒槟榔6克,大黄4克,补骨脂4克,川续断10克,骨碎补8克,桑寄生8克,菟丝子10克,制首乌10克,炒白芍6克,炙甘草4克,炒山楂8克,炒鸡内金10克,生姜1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饭前温热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油腻,保持心情舒畅愉快,千万不要生气动怒,坚持适当地锻炼身体,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胆 囊 炎

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引起胆囊发炎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结石或胆管扭转、狭窄以及蛔虫等使胆汁郁滞,继而感染发炎。

临床表现: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有时疼痛剧烈,重者疼痛放射至右肩右背,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胆囊炎的疼痛症状在食用油腻、辛辣、寒凉、难消化、高营养、高蛋白食物后可诱发或加重。也可因情志不畅、心情郁闷、恼怒生气或休息不好而诱发疼痛,加重病情。

本病常见于中年以上偏胖的女性,急性胆囊炎通过治疗后也很难彻底痊愈,往往随着身体状况的好坏反复发作形成慢性胆囊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采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重在消炎兼而固本行气止痛;而慢性胆囊炎绵绵作痛、反复发作者应该坚持服用补气补肾、舒肝解郁、行气活血的中药治疗,多服一段时间的中药一般可以彻底治愈。

组方:

(1)蒲公英8克,金银花8克,生甘草6克,香附8克,延胡索8克,壳砂仁6克,炒苍术6克,丁香3克,良姜6克,枳实6克,生山楂8克,补骨脂5克,韭菜子5克,制首乌10克,生白芍8克,大黄5克,半夏8克,生姜10克,白萝卜50克。

本方适用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期。煎服,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左右,分作一天4~6次服(胃里怕凉者可热服,如若胃里有热感可以凉服)。

(2)西洋参6克,炒白术8克,炒苍术4克,壳砂仁5克,干姜4克,肉桂1克,香附子6克,枳实6克,五味子6克,半夏8克,炒槟榔6克,木香4克,厚朴5克,川芎6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菟丝子8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巴戟肉8克,山萸肉6克,甘草3克,生姜6克,白萝卜50克。

本方适用于慢性胆囊炎的长期治疗。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温热服。


黄 疸

黄疸就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导致皮肤黄染,巩膜发黄,分泌的汗液、尿液变黄,并伴随一系列不适症状。

人体血液中正常的胆红素浓度为5~17μmol/L,超过此标准少许,用肉眼看不到的为隐性亚临床黄疸,大于35μmol/L是明显的黄疸病。黄疸病是多种发病原因导致的,主要见于肝、胆、胰病变。

胆红素是人体中需要代谢排泄的废物,80%以上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脏、脾脏、和骨髓的分解下形成。黄疸的出现是胆红素的降解代谢发生紊乱导致,临床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胆结石、胆囊蛔虫、胆管发炎、胰头癌、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压迫等都能形成黄疸病。

总之,无论是分解不了,还是堵塞淤积,只要是超标的胆红素融入血液和皮肤中,就会对皮肤、脏腑组织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中医对黄疸病的辨证一般为湿热内毒。体内之所以瘀积湿热内毒,其主要还是因为身体虚弱,脏腑功能降低,不能把湿热内毒随正常的新陈代谢排泄出来。所以,治标退黄纵然重要,但过量的退黄药对肝肾胃肠的伤害是很大的。理应以治本为主兼来治标方为上策。慢性稳定期时可服用中药调养。兹据临床经验,拟定如下处方,以供患者参考。

(1)急性起病、黄染明显、病情很重,称为阳性黄疸病,大多以西医治疗,也可以同时服用下方。

组方:砂仁10克,生白术12克,陈皮8克,大腹皮8克,白茅根30克,丁香2克,大枣6枚,茵陈30克,大黄8克,虎杖6克,贯众6克,党参12克,甘草6克。

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5次温服。此方仅适于短期服用。

(2)当阳黄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慢慢转轻,皮肤黄染仍迟迟不能退完,这时就要服用下方以补兼清。阴黄也是服用此方。

组方:党参16克,生白术16克,黄芪15克,川芎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8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砂仁8克,小茴5克,陈皮6克,大腹皮8克,大黄6克,肉苁蓉18克,覆盆子18克,桑螵蛸9克,桃仁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枸杞子17克,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3枚,冬瓜皮50克。

每天1剂,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一天4次温服。


脂 肪 肝

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郁积障碍性疾病,主要是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代谢,使肝功异常、血脂升高,严重者可有肝肿大,甚或肝硬化等。

主要原因为嗜好饮酒、酒精中毒,营养过剩使身体肥胖,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紊乱,以及药物毒伤肝脏等。

临床可见劳累后肝区疼痛、胸闷短气、神疲乏力、大便溏稀、面色晦暗、黄疸、腹水、肝脾肿大、肝功衰退等。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脂肪肝的治疗难度比较大,治疗时间也会很长。所以,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采取药物治疗,而且日常生活还要做到节食减肥,加强锻炼身体,勿嗜烟、酒、油腻食物等,防止肝肿大、肝硬化的形成。

组方:炒山楂8克,炒苍术4克,川芎6克,红花4克,枳实6克,壳砂仁6克,炒莱菔子8克,赤芍6克,丹皮6克,陈皮8克,川牛膝8克,制香附6克,制延胡索8克,川郁金8克,柴胡8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菟丝子8克,炙甘草5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三七粉4克(冲服)。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温服。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油腻食物等,加强锻炼身体,坚持不懈地进行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保健调理。


乙肝“HBV”病毒含量过高

我在临床中遇到过好多年轻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通过肝功检查其他指标都是正常的,只是乙肝病毒含量非常高。

携带有乙肝病毒不可怕,但乙肝病毒含量过高,会造成肝脏的损害。长期的病毒含量过高,肝损伤后会出现肝功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肝脏纤维化,腹水,这些都是大病了。当预防,当早治,当积极,当重视。

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或“小三阳”,完全治好都恢复转阴,可能性是有,但很低。我临床总结只有6%~8%的年轻患者才会完全转阴康复。

只要乙肝病毒含量不高,携带乙肝病毒并不可怕。为了预防病毒含量增高,平时学会养生保健,不吸烟,不喝酒,注意饮食,早睡早起,加强锻炼身体。防病胜于治病,保持健康的身体,维护正气,保护肝脏,非常重要。

如若发现乙肝病毒含量超标,应该积极的服用中药调理养护。单纯的服用西药和中成药效果不好,中药汤剂效力高,顾及面广,能够全身调理养护,标本兼治。兹提供以下处方,请患者坚持长期服,才会收到理想效果。

组方:板蓝根8克,半枝莲8克,白花蛇舌草8克,砂仁9克,生白术18克,陈皮8克,山楂8克,枳实8克,女贞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9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小茴5克,延胡索8克,柴胡8克,党参18克,甘草3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凉服或温服均可。服药期间一定要戒烟酒,多睡觉,少玩手机和电脑,加强锻炼身体,坚持半年以上的治疗。


转氨酶增高

我在临床时会遇到这样一部分患者求诊,看其肝功能化验单,其他指标都是正常的,只是谷草(AST)和谷丙(ALT)两个转氨酶指标高出正常范围。通过进一步检查排除甲肝、乙肝、丙肝等肝病的存在,仅是单纯的转氨酶增高。

通过询问,患者一般都兼有一些临床不适症状,虽然眼前无明显大碍,但转氨酶的升高对身体的健康肯定有影响。单纯的转氨酶升高,说明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所降低,体内滞留的有害毒素超标。转氨酶越高说明人体血液中的浊毒越多,对肝脏的损害也越大。此类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多多休息,勿食对肝脏有伤害的药物,饮食清淡容易消化吸收,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品,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加强锻炼身体。并要坚持服用中药治疗,大多通过半年以上的治疗都能够恢复正常。兹提供以下处方,遵守医嘱者会收佳效。

组方:五味子18克,女贞子16克,山萸肉14克,砂仁9克,小茴5克,生白术18克,干姜6克,陈皮8克,枳实8克,山楂18克,半枝莲6克,白花蛇舌草6克,茯苓8克,板蓝根8克,仙茅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延胡索8克,甘草4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服药过程中大便稀腹泻明显者,可与本方中加入山药15克,金樱子7克,覆盆子7克,生姜8克,大枣3枚,同煎温服。


急性肝炎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在近几天时间内持续出现胁痛、纳差、厌油腻、恶心、呕吐、神疲体倦等症状,严重者肝部压痛、胀痛,肝肿大或伴有脾肿大,病原学检测呈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明显增高。

组方:太子参16克,炒白术18克,陈皮8克,炒枳实6克,炒山楂18克,壳砂仁9克,柴胡8克,制香附7克,炒麦芽6克,炒神曲6克,五味子9克,补骨脂9克,韭菜子8克,车前子9克,板蓝根12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甘草4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5次空腹温服。

加减:大便不通、热毒炽盛者加大黄8克,疼痛明显者加炙延胡索9克。

2.急性黄疸型肝炎

除有以上临床症状和特征外,身体出现目黄、尿黄、皮肤黄染瘙痒等症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尿胆红素呈阳性。

组方:太子参16克,炒白术18克,猪苓15克,壳砂仁9克,干姜5克,陈皮8克,炒枳实9克,柴胡8克,制香附7克,厚朴5克,茵陈15克,栀子8克,大黄5克,秦艽5克,虎杖8克,补骨脂8克,韭菜子6克,菟丝子18克,车前子12克,生姜8克,大枣4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5次空腹温服。

加减:如果患者黄疸鲜明,可于方中加入黄芩8克,薏苡仁15克。


慢性肝炎

1.慢性轻型肝炎

周身困乏,精神不振作,腹胀纳差,吃饭不香甜,偶尔有胁痛腹痛现象。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按本方坚持治疗,部分患者坚持服药治疗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只要能坚持间断性的治疗,就可缓解临床症状,阻止肝病发展,增强免疫功能,纵然有的不能彻底治愈,也可控制病毒对身体不产生伤害,携带病毒健康生存。

组方:西洋参16克,炒白术18克,炒山楂18克,炒枳实8克,壳砂仁9克,干姜5克,小茴香6克,川芎5克,炒白芍8克,枸杞子18克,山萸肉9克,五味子9克,菟丝子15克,川续断18克,巴戟肉16克,补骨脂6克,韭菜子6克,香附7克,柴胡7克,板蓝根8克,虎杖8克,贯众8克,白花蛇舌草8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空腹温服。

加减:如果患者怕冷明显,加入附子8克(开水先煎50分钟);若内热过重、大便干燥、手脚心发热者,加入生首乌12克,大黄8克。

2.慢性重型肝炎

有很明显的肝炎表现,如乏力、胁痛、纳差、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便溏等,严重者面部褐暗、肝掌、蜘蛛痣、肝部压痛、胀痛、肝脾肿大。重型肝炎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吃药,注意饮食禁忌,千万不要劳累生气。

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一定要从治本着手,切莫乱用清热解毒药再损伤肝肾功能。可采取“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进行治疗。

组方:炒白术18克,红参6克,茯苓8克,黄芪15克,陈皮8克,制延胡索9克,小茴香4克,猪苓8克,五味子8克,壳砂仁8克,山萸肉8克,炒山楂9克,干姜4克,枸杞子8克,菟丝子18克,炒枳壳9克,当归9克,炒麦芽6克,川芎6克,覆盆子18克,韭菜子8克,巴戟肉18克,川续断18克,炙甘草4克,三七粉4克(冲服),生姜8克,大枣4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空腹温服,三七粉分一天2次随药水冲服。

加减:体质不是很虚,饮食正常,大便不溏薄,体内有郁热者,可在本方中加入虎杖8克,贯众8克,板蓝根8克,白花蛇舌草8克。


肝硬化、腹水

1.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肝硬化是指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增生及纤维化形成等导致肝脏变性、变硬、失去功能。

肝硬化多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或酒精中毒等引起,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身体困乏无力,纳食不香,饮食减少,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胁疼痛,大便稀溏,肝掌,蜘蛛痣,肝质变硬,肝脾肿大等。

中医治疗重在温阳补肾,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化瘀清热。肝硬化是因肝肾功能降低所形成,在治疗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一定要少用,不能再损伤虚弱的脏腑,而补肾养肝温通消导药必须多用,扶正而祛邪。服药期间要注意生活及饮食禁忌,坚持积极按疗程治疗,一般都能康复,康复后也不能松懈,平时注重保健,不要劳累、生气、饮酒,间断性服用中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组方:红参12克,炒白术18克,壳砂仁8克,干姜5克,小茴香5克,醋三棱7克,醋文术7克,延胡索7克,枳实6克,山楂18克,炮山甲8克,大腹皮10克,炒鸡内金9克,川芎6克,桃仁12克,当归12克,鳖甲20克(先煎),山萸肉6克,枸杞子6克,五味子6克,川续断18克,巴戟肉8克,补骨脂8克,菟丝子18克,三七粉4克(冲服),甘草4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空腹温服,三七粉分一天两次冲服。

2.肝源性腹水

肝硬化治疗的不及时、不得当,进一步加重发展,导致肝肾更加虚弱,即会出现代谢失调障碍、浊水瘀积,形成肝腹水。肝腹水的积聚更容易使浊毒加重,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把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所谓失代偿期就是由于肝肾功能降低,失去了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明显出现肝脾肿大、下肢浮肿、腹水鼓胀、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临床还伴有如饮食减少、身体虚弱困乏、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消瘦贫血、出血或黄疸等症状。

中医治疗肝源性腹水一定要慎用寒性药,因为水为阴邪,是肝脾肾阳气虚弱、功能降低造成的,像桑皮、泽泻、车前子、白茅根等寒性利水药一定要慎用。最好是采取温阳利水的办法,使用温补药、温通药、温性或平性的利水药。利水应以补阳为主,肝、脾、肾阳气旺盛,自能代谢正常,水随尿出。太阳热盛自可蒸发水湿,“补肾壮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重症的肝源性腹水首先应采取西医治疗,输蛋白、能量,利尿或抽水,然后服用中药固本,坚持积极治疗,直至临床康复。

组方:附子8克,干姜3克,甘草3克(上3味开水先煎50分钟),黄芪18克,红参12克,炒白术25克,茯苓8克,陈皮8克,壳砂仁8克,干姜5克,小茴香5克,山楂10克,枳实8克,川续断18克,补骨脂8克,韭菜子8克,菟丝子18克,巴戟肉17克,大腹皮9克,厚朴8克,炮山甲8克,通草8克,石韦8克,甘草5克,上好沉香4克(碾粉冲服),琥珀粉4克(冲服)、三七粉4克(冲服)。

用法:每天1剂,前3味药先煎50分钟后再煎其他药,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6次空腹温服,沉香、琥珀、三七粉分一天3次,用煎好的药水冲服。

注意:肝硬化腹水病症重,服中药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大,若服药期间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合并出现其他症状如出血、感染、尿少、鼓胀严重等应及时采取西医手段综合治疗。


肝 囊 肿

肝囊肿临床很常见,多为1~2个,有的也可为数个,体积大小不一,生长缓慢,是良性的囊性肿瘤。

肝囊肿多发于女性,以30~40岁多发,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多在40岁以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消化不良、饭后饱胀、呕逆、嗳气、右上腹疼痛、周身乏困、腰痛腿软等。

现代医学对肝囊肿的治疗除了手术以外没有其他的好办法,消炎药和激素疗法对肝囊肿没有效果,所以,医师多安排患者不用治疗,只是定期检查,如果增大了就来手术。

我个人认为,肝囊肿虽是良性,近期不会对肝脏产生太大危害,但不治疗是不对的,因为它会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的症状,甚至在此基础上产生其他病症。

中医认为,肝囊肿的形成原因与先天体质虚弱有关,肝肾气虚、阳虚,加上情志郁结、生气劳累等,导致肝脏的代谢缓慢,局部寒湿凝滞,气血瘀阻,阴邪久留形成本证。总之,正气不足、肝肾虚弱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组方:红参8克,炒白术18克,川芎5克,炒白芍6克,红花3克,当归6克,香附6克,壳砂仁5克,干姜3克,小茴香3克,肉桂1克,山楂8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骨碎补8克,覆盆子7克,菟丝子7克,巴戟肉7克,枸杞子6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5克,女贞子5克,炙甘草4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共煎药水2.2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服药期间勿食辛辣,劳逸结合,丰富营养,加强锻炼,坚持服药3~6个月,不但能够消除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功能,肝囊肿也会不知不觉地缩小甚至消除。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因多种原因而积聚的液体,临床称为胸水。可由细菌感染、某种变态反应、物理创伤、结核病、肿瘤、手术等引起。

其临床表现可有发热、胸痛、畏寒、干咳或微咳、气急、呼吸困难等。

西医的治疗以抽胸水和抗感染为主,建议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医治疗重在温阳补肾,健脾渗湿,活血化瘀,降气止咳。一般通过2~4个月的治疗即能康复。

组方:西洋参8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大腹皮8克,干姜4克,陈皮8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小茴香4克,半夏8克,炒莱菔子8克,壳砂仁6克,仙灵脾4克,菟丝子8克,川芎6克,红花4克,三七粉4克(冲服),柴胡8克,羌活4克,炒山楂8克,炒枳实6克,炙甘草5克,大葱半棵,生姜4片,白萝卜50克同煎。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4次温热服。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中医称为面瘫或口眼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有一定治疗难度的慢性病。其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常见,常由慢性虚弱性的其他疾病而引起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在发病前因劳累、受凉、感冒等可使患侧耳后或头顶出现疼痛、发热等不适,继而出现患侧面部表情消失,或发音不清、眼睑闭合不全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口眼歪斜,吃喝时漏水漏饭。

传统中医的“口眼斜”“口噼”“中风”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基本相同。中医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邪的产生皆因正气虚弱。

面神经麻痹多因长期休息不好、生气劳累、生活紧张等原因,导致元阳肾气虚衰,新陈代谢缓慢,血液循环受阻,体内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瘀积经络,产热生湿化痰,上侵头面形成本证。

中医治疗重在温阳补肾,行气化痰,活血息风,且要坚持多服中药方能彻底康复。

组方:川芎5克,红花4克,川牛膝8克,僵蚕8克,地龙6克,全蝎6克,蜈蚣2条,川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炒苍术5克,阳春壳砂4克,炒山楂7克,炒枳实5克,香附6克,半夏6克,肉桂2克,炒白芍8克,甘草4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温热服。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加强锻炼,结合局部按摩或针灸治疗,收效会更好。


震颤麻痹

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疑难疾病,现代医学称作帕金森病,是原发性、退行性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临床表现常见头、手、口唇等出现不自主地抖动,静止性的震颤,动作缓慢,运动障碍,语言不利,大脑迟钝等异常现象。头或手颤抖会影响进食、讲话,口角流涎,语言不清等,两手或两腿颤抖使人握物不稳,拿筷子进食或写字障碍,行走缓慢困难,严重者大小便失禁、痴呆。

传统中医很早就有震颤病证的记载,属于中医的“瘈疭”“内风”等范畴,多由于肾气精亏,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虚风内动,痰湿瘀阻经络所致。

此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治疗时间也会很长,所以,早期发现就应该尽早地治疗,减缓症状,阻止发展,一般要坚持治疗一年左右。

组方:黄芪12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当归6克,山楂8克,枳实5克,壳砂仁8克,肉桂2克,大黄4克,干姜4克,小茴香4克,僵蚕6克,全虫6克,地龙6克,蜈蚣2条,川芎5克,红花4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骨碎补8克,巴戟肉6克,仙灵脾4克,甘草4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分作一天3次服用。大便秘结兼有上火症状者凉服,胃里怕凉而大便稀薄者温热少量多次服。坚持按疗程服用,不能急躁,半年以上会收到效果。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脉硬化(AS),是当今较常见、多发、危害身体健康的慢性病。由于动脉血管壁变厚,血管弹力减弱,致使血管腔道缩小,血管的内膜脂肪质堆积,形成血栓,色黄黏稠形似粥样,故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肝肾虚弱,代谢变慢,排毒不畅,浊气滞留血液,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都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据临床统计,长期吸烟饮酒吃肉的人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和死亡率高出常人6倍以上。而从事脑力劳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蛋肉奶吃得多,又不锻炼身体,性情急躁,精神紧张,吸烟喝酒,熬夜打牌,这样的人群都易患动脉硬化。

本病约在40岁以后开始发生,逐渐加重,于45~65岁之间又易发生动脉硬化的后期病症。男性多于女性,胖人更易发生。长期以来动脉变硬、变粗、变畸形,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供血不足,脑缺氧,眩晕,头痛,间而昏厥。脑动脉硬化栓塞或出血更易形成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或瘫痪死亡。

本病由于形成缓慢,早期的中草药煎剂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或阻止其发展的。兹将我平时常用方药录写于下,诚请患者参考服用,试看疗效。

组方:丹参15克,川芎6克,怀牛膝8克,钩藤5克,天麻9克,夏枯球4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8克,仙茅6克,肉苁蓉15克,枳实6克,山楂8克,砂仁6克,小茴香4克,党参8克,生白术8克,陈皮5克,女贞子6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4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服。身热便干者凉服,体寒便稀者温服。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遵守生活禁忌和锻炼身体非常重要。


冠 心 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俗称为冠心病,也可说是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血液通往心脏受阻;或者由于血液黏稠,直接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脏病变,甚或心肌梗死。

轻型的冠心病可有胸前区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疼痛憋闷,严重时疼痛剧烈,呈压榨痛或刀割样痛。可放射到肩、后背、腰肋、左臂等部位。多因熬夜劳累,生气动怒,情绪过于波动而使病情加重。明显特征是急性发作时马上服用硝酸甘油片即可很快缓解。

本病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所以,在服用西药暂缓症状以后,必须服用中药调养治疗,才是防止心脏病发作,保健身体,延长寿命的良好方法。患者可以参照以下处方连续服用3个多月,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发作次数。

组方:丹参15克,党参12克,红参4克,川芎4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川续断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枣仁10克,砂仁8克,生白术15克,小茴4克,干姜3克,枳实4克,山楂8克,延胡索8克,远志8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8克,枸杞子7克,覆盆子12克,肉苁蓉9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一天4次温热服。心情最重要,勿急勿气。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慢性的气管炎、哮喘,长期咳嗽咳痰,导致肺、心、肾等脏器虚弱。若没有进行很好的中医调养治疗,进一步使心肺功能衰减,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房肥大,肺循环受阻,肺缺血缺氧,即为肺源性心脏病。症状为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头昏乏累,胸痛憋胀等。严重者烦躁不安,冷汗淋漓,神志障碍,昏厥休克,或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

急性期,抢救治疗当然要进医院,以西医为主。但稳定期的肺心病患者,一定要煎服中药。中药在减轻症状,减少发作次数,预防复发,巩固疗效,增强体质方面能起到非常明显的疗效。

本病形成时间长,发展缓慢,病根深,累及多个脏腑,伤及身体的元气精髓,需要患者坚持不懈地积极治疗。兹提供以下处方,请参考用之。

组方:洋参8克,丹参8克,红参6克,生白术12克,砂仁6克,干姜4克,小茴3克,山楂9克,延胡索7克,鹿茸1.5克(冲服),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川芎6克,当归6克,杏仁10克,陈皮6克,天麻9克,肉苁蓉15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4次,共煎药水2.6斤,一天4次温热服。


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和三尖瓣病变。其临床表现有:劳累后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而咳嗽,早期干咳,而后由于心脏炎症或肥大、高压等引起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咳吐黏液样脓痰。常在夜间突发呼吸困难,严重者咯血。口唇和颧部出现紫绀,身体虚弱,疲乏怕累,心怯心悸,胸闷憋痛等症状。

本病在病情稳定期,一定要服用中药煎剂保健调理。更不能迁就拖扛,非等到病情严重住院治疗才重视。所以,每天煎服中药保肾保心、整体调理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我在临床中治疗很多这类患者,长期坚持服用中药,收效明显。

组方:丹参18克,红参8克,生白术18克,川芎5克,黄芪8克,砂仁8克,陈皮6克,枳实6克,杏仁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肉苁蓉15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桑螵蛸6克,覆盆子15克,鹿茸1.5克(碾粉冲服),枸杞子6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4次温热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以上这么多病名,虽然部位和症状表现不尽相同,但总归于心律失常。而在中医的辨证论治里却不是分得那样的细,一般用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胸痛、气憋等来概括形容,实际的用药治疗方法大体一样。

人体心脏的正常窦性心律一般是60~90次,节律规则。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或者节律有明显的变化,搏动的大小动力有所变化,都可称为心律失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好多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发生病变等。也有的检查不出什么原因,却仍有不定时的心律失常。不管怎样,只要出现心律失常,都应该积极治疗。中医治疗,从根本上对肝、肾、脾、肺、心五脏进行滋补,整体调理、养护、稳固病情。

心脏之所以发病,主因是虚,因为“五脏之病易虚,六腑之病易实”。心律失常是身体的多个脏器功能降低,气血不充足,免疫力低下,故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实,心脏的搏动、泵血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肾气的供养,肾精骨髓制造的激素通过神经直接传送到心肌上。所以,心脏不好的患者肯定肝肾功能也比较差,整体虚弱,心脏才会有病。

因此我临床常以补肾、补肝、补脾之综合方法来治疗心脏疾患,每每收到满意而明显的效果。兹录如下。

组方:丹参18克,党参18克,红参8克,生白术18克,川芎6克,当归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枸杞子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肉苁蓉8克,鹿角片4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6克,砂仁8克,小茴6克,干姜4克,山楂7克,枳实6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一天4次服。大便干、易上火、血压高者,可以加入天麻8克,大黄6克,同煎凉服。


心 肌 炎

心肌炎,外因为细菌病毒引发;内因为肾心阳虚,免疫力低、循环差。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免疫低下,循环障碍,心肌组织代谢瘀阻,细菌病毒乘虚而入,感染发炎。临床最常见的心肌炎是以病毒感染而引发的,故常称为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可以治愈,而少部分患者可因自身体质过于虚弱,会留下后遗症状,或转为慢性心肌炎。慢性心肌炎者常常心力不够,心气不足,胆子很小,犹豫抑郁,总有不适症状存在。

心肌炎的发病初期可有发热,似感冒,全身酸痛,咽喉疼痛,腹泻乏累等症状。继而出现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心慌,头晕恶心,短气乏困等。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

本病在急性期时,要马上进医院对症治疗,至稳定阶段,为了能尽快彻底康复,就要服用中药煎剂,进行全面整体综合调理,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抗击病毒细菌,恢复心脏功能。

西医治疗前期重在消炎治标,中医治疗后期重在扶正治本。中医主用补肾、健脾、补心、补气、行气、解郁、健胃或少量滋阴清热药。兹提供以下处方,请患者参考。

组方:党参9克,丹参12克,红参8克,生白术18克,麦冬5克,砂仁5克,小茴3克,丁香1克,川续断7克,骨碎补7克,桑寄生7克,杜仲7克,巴戟肉7克,菟丝子7克,补骨脂3克,仙茅3克,仙灵脾3克,五味子3克,女贞子3克,山萸肉3克,肉苁蓉7克,枳实3克,陈皮6克,山楂6克,枸杞子7克,甘草2克。

体寒无发热症状者,上方加入生姜8克,大枣3枚同煎温服;体虚热发低烧者,上方加入柴胡7克,鱼腥草8克,板蓝根8克,防风4克,同煎温服。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服。身虚热发低烧者,要煎4次服4次。


心 包 炎

心包是心脏外围的包囊,是固定心脏位置、保护心脏不受侵害、阻止细菌病毒入侵心脏、防止感染发炎和阻止肿瘤细胞入侵心脏的防护层。

心包发炎,是整体功能降低形成病变的局部表现。外邪入侵体表,肾阳肺阳抗之,肾肺俱虚才会浊邪传里,危及心包而发炎。现代医学检查出发病原因多与细菌、病毒、真菌、结核菌等感染有关。其关键还是传统中医那句老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临床表现:咳嗽,胸痛,牵连左肩左背甚至上腹部疼痛,活动或变化体位时症状加重。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面苍白,水肿,或休克。本病刚开始似小病,发热发冷,心慌气短,虚汗淋漓,纳差乏力。其后多天症状不好转,病情反而逐渐加重,形成心包炎。如若治疗不及时,或者身体很虚弱,就会转为慢性心包炎。所以,采取中西医结合,同时治疗,收效会更好。兹推荐处方如下:

组方:太子参8克,沙参8克,生白术15克,砂仁8克,党参15克,杏仁12克,鱼腥草12克,补骨脂6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4克,山萸肉4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骨碎补8克,杜仲8克,巴戟肉8克,菟丝子8克,川贝母8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大葱3寸许。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许,分作一天4次温服。

本方急性慢性者都可以服用,适于常服,多煎水,多喝水。


肠 炎

肠炎有伪膜性肠炎,有溃疡性结肠炎,还有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肠道炎症。肠炎是很常见的病,以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人的大便排泄次数,一天3次及以上为多,若两天以上仅排泄1次为少,均属于病理状态。肠炎主要为排便次数增多,排泄稀便,有的一天4~5次,或夹杂有黏沫、脓水、血液等。

素体虚寒,再不慎食入过凉、不洁或变质的食物,以及大量服用抗生素,都会破坏肠道,引起菌群失调,诱发肠炎。慢性肠炎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而急性肠炎在暑秋之季最易多发。

中医治疗肠炎,无论是结肠炎、直肠炎、伪膜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还是病毒性肠炎等,都以温补收涩法治疗,其方药大体相同,均可参照本篇用药。

用中药温肾健脾、收敛止泻,治疗肠炎效果较好。请参考以下处方治疗,可增强免疫力,有益健康。

组方:桑螵蛸8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12克,山药15克,砂仁8克,小茴4克,生白术12克,党参10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骨碎补8克,杜仲8克,巴戟肉8克,五味子4克,山萸肉4克,枳实3克,山楂7克,陈皮4克,延胡索7克,甘草1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4次温服。


结核性肠炎与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叫肺结核,侵入肠道叫肠结核病,侵入腹膜叫腹膜结核病。腹膜结核病与肠结核病在中医的治疗上是相同的,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分得那么细。中医主要是分辨疾病的证候阴阳来施方治疗,病变部位不同,只要证候阴阳相同,其治疗方药就类同。

临床常见的肺结核,治疗不到位,控制不好,就易引发肠结核,或进一步引发腹膜结核。肠结核以腹痛、腹胀、大便稀薄、腹内有硬块为主要症状。而腹膜结核则以发热、腹痛、腹胀、腹壁坚韧硬厚为主要症状。结核性肠炎与腹膜炎发病隐慢,形成时间长,治疗也相当慢。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服用中药扶正固本、保护肝肾。也可以配合西药同步治疗,分清缓急,急症时以西医为主,缓症时以中医为主。兹提供以下处方,可参考服用。

组方:党参15克,生白术18克,桑螵蛸8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6克,当归8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川楝子6克,延胡索7克,茯苓8克,枳实6克,洋参6克,三七粉6克(冲服),砂仁8克,山楂8克,山药12克,百部7克,白萝卜50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旺盛,免疫增强,抑邪控邪,结核杆菌自消。


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类型,最为常见。胃镜下可见黏膜水肿、斑点状充血和细微的红白相间等。病变往往呈弥漫性分布,容易发生于胃窦部位,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治疗的不及时或不得当,有些患者可以转变成萎缩性胃炎或者胃糜烂、胃溃疡。

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饭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反酸、呕吐,周身乏困、心情烦闷等。

发病原因:多由于吃饭不规律,热凉不注意,稀饭喝得太少,过食辛辣、油腻、太咸的食物,以及吸烟、饮酒、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长期休息不好,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功能降低而形成。

辨证分析:在治疗时,我把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虚寒型和虚热型两种类型。

(1)虚寒型

主症:胃隐痛而胀,喜温喜按,喜食热饭,纳差消瘦,怕冷肢冰,腰膝酸软,大便不成形,肤色白。

治疗:温补脾肾,行气消导。

组方:红参8克,干姜4克,炒白术12克,炒苍术5克,壳砂仁5克,肉桂2克,枳实6克,小茴香4克,香附6克,补骨脂4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菟丝子8克,巴戟肉8克,仙灵脾4克,半夏6克,陈皮7克,炒麦芽8克,炒鸡内金8克,炒山楂8克,甘草4克,白萝卜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水开后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温服。

(2)虚热型

主症:心烦胸闷,恶心呕吐,反酸嗳浊,周身困乏,皮肤发热,手掌发红,或有手汗,大便干结或不爽。

治疗:滋补肝肾,升阳散火,消导行气。

组方:山萸肉8克,五味子8克,制首乌8克,川续断8克,韭菜子2克,巴戟肉6克,补骨脂2克,菟丝子8克,干姜3克,肉桂1克,炒苍术5克,制香附6克,壳砂仁5克,川芎5克,陈皮6克,炒枳实5克,太子参8克,炒槟榔5克,防风4克,白芍7克,酒大黄5克,炒山楂9克,生甘草5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3次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分作一天3次凉服或温凉服。胃里热不怕凉者凉服,胃怕凉者温热服。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类型,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呈橘红色、苍白色,且色调不均,红白相间。黏膜皱襞细小平坦,黏膜之下血管显露,甚或结节增生,间杂有浅表糜烂或出血等。萎缩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发展至胃黏膜萎缩,个别患者治疗不得法也有癌变的可能。

临床表现:常见消化不良、食后饱胀、胃脘疼痛、纳差、嗳气、消瘦、贫血、腹泻、体质虚弱等。

发病原因:脾肾虚弱,加之生气劳累,恣食生冷,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生活紧张,长期有思想压力,心情郁闷沉重而引发。

辨证分析:萎缩性胃炎病久而虚,不但胃虚,连及脾肾都虚,采取温补脾肾、消导胃肠的“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治疗,并要坚持服用4~6个月的中药。

治疗:温补脾肾,健胃消导。

组方:西洋参6克,党参8克,太子参6克,当归6克,黄芪8克,炒白术8克,炒苍术5克,壳砂仁5克,干姜4克,肉桂1克,小茴香4克,枳实6克,香附6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菟丝子8克,巴戟肉8克,山萸肉8克,川续断8克,仙灵脾4克,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作引子同煎。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水开后煎20分钟,共煎药水2.3斤左右,分作一天4次温热服。早、中、晚饭前空腹温服,临睡之前再服一次。

说明:上方可用于一般的萎缩性胃炎,如果有虚弱怕冷,手脚冰凉,面消瘦,纳差腹胀,头晕乏力,大便稀薄等症状者可选用下方温补肾阳、补脾健胃治疗。

组方:附片8克,干姜2克,甘草2克(前3味先煎50分钟),红参7克,炙香附6克,肉桂1克,干姜4克,炒枳实5克,炒槟榔5克,壳砂仁5克,生白术12克,炒白术12克,制首乌8克,菟丝子8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巴戟肉8克,山萸肉8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炒山楂8克,炙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

用法:药锅内加水两斤多,烧开以后再把附子、干姜、甘草放入锅内,单独先煎50分钟。然后再放入其他中药及姜枣,水少时再适量加水,煎熬20分钟后滤药,第2次煎熬时再煎20分钟,第3次煎熬时煎25分钟。3次共煎中药水2.3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4次温服。

说明:萎缩性胃炎患者平时在不喝汤药的时候可以选用以下中成药治疗,补中益气丸、右归丸、生脉饮、人参蜂王浆,4种成药同时服用,对萎缩性胃炎和一般慢性胃炎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也是胃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常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较浅表性胃炎症状严重。在电子胃镜下可见乳头状隆起的增殖性病变,胃黏膜糜烂治疗不及时、不得当可持续数年不能消退,有的还可发展成蒂息肉疣状胃炎,有炎性渗出性的病变,胃黏膜出现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的隆起,直径一般5~15毫米,顶端黏膜缺损,中间有糜烂,周边有红斑,多发生于胃窦部。

临床表现:患者经常出现胃痛,有时痛连胸胁,口干、口苦、反酸、饱胀、纳差、嗳气等。个别患者出现胃出血,体质下降,身体虚弱,腰困、乏力或贫血、消瘦等。

发病原因:多由于饮食不规律,或过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吸烟、喝酒、熬夜、生活紧张、精神压抑、心情郁闷、生气动怒等因素皆可逐渐形成糜烂性胃炎。

辨证分析:慢性糜烂性胃炎并非短期形成,且影响饮食、消化、吸收,致使身体多方面功能降低,所以多为虚性病,我在治疗时又分为虚寒型和虚热型两种。

(1)虚寒型

主症:除有上述症状以外还有腰膝酸冷、手足易冰,大便稀薄,腰背困痛,小便频数,怕进冷食,胃脘疼痛,喜温喜按,精神萎靡等症状。

治疗:补肾壮阳,增强免疫,健脾开胃,行气解郁。

组方:红参6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菟丝子8克,覆盆子8克,仙灵脾4克,炒白术12克,炒苍术5克,壳砂仁5克,干姜4克,肉桂1克,小茴香4克,炒山楂8克,枳实6克,制香附6克,陈皮6克,巴戟肉8克,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温服。服药治病要有耐心,坚持按疗程治疗,一般3~4个月即能康复。

临症加减:胀满明显而服药后胀不减者,可于本方中加入山萸肉6克,党参8克,木香6克,厚朴5克;呕吐反胃明显而服药后仍呕吐者,可于本方中加入半夏8克,丁香3克,香橼6克。

(2)虚热型

主症:除有前述主要临床症状之外,同时伴有口干咽燥,口苦异味,或舌苔厚腻口黏,口疮糜烂,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易醒,心烦胸闷,大便干结或不爽,体虚有时潮热出汗有时虚寒怕冷。

治疗:引火归原,解郁散热,健胃消导。

组方:太子参9克,川芎5克,防风4克,炒枳实6克,酒大黄6克,炒槟榔6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菟丝子8克,干姜3克,肉桂1克,小茴香3克,炒苍术5克,炒白术8克,炒山楂10克,壳砂仁4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8克,炒白芍6克,炒香附6克,生甘草5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3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凉服或温服(胃怕凉者温热服,胃热有虚火者凉服)。服药治病要有耐心,坚持治疗,一般3~4个月即能康复。

说明:虚热型的糜烂性胃炎,虚为阴阳两虚,热为假热瘀热,在治疗上难度比较大。一般要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和服药以后的情况而随时进行药物的调整。虚热型的糜烂性胃炎所表现的阴虚内热,在治疗时还必须要在温肾阳、醒脾阳、健胃阳的基础上来滋阴益精,使阳生阴长,如万物得阳光热能而生长一样。

特别说明,慢性胃病虽然是很常见的病,可是很多患者都受够了胃病痛苦的折磨,都在很多家医院反复治疗过,吃过多种各样治疗胃病的药。由于没有从补肾、提高免疫、增强体质上着手治疗,很多都是好一段,歹一段,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或心情的好坏及身体状况的改变反反复复,甚或逐渐加重。

运用“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整体调理,标本兼治,还要有耐心,不怕煎药麻烦、喝药苦,坚持按疗程治疗。

3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运用中药汤剂要坚持治疗2~4个月,然后服用中成药间断性保健预防2个月,而35岁以上的年长者或老年患者服用中药汤剂就要坚持治疗4~6个月,然后还要巩固调理2个月,并且要注重饮食禁忌,间断服用中成药保健预防。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一种特殊的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障碍,使胆汁、胰液及肠内的碱性液体向胃里反流,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炎、糜烂甚至溃疡的一种胃炎。胃镜检查可见胃里有反流上来的胆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

临床表现:上腹部有烧灼感,伴有反酸、压痛、闷胀、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纳差等。患者每于进食后症状加重,长期患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可有体弱、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伴有胃出血,有的呕吐物里带血丝,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发病原因:肝气郁结,情志不舒,或劳累饥饿、饮食不规律,或吸烟饮酒、过食寒凉辛辣食物等皆可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辨证分析:由于脾、肾、胃、肠阳气虚弱、功能降低,导致新陈代谢变缓,升清降浊障碍,胃肠宿食瘀积,产热滋湿生酸,积聚而上逆形成本病。

治疗:温肾醒脾健胃,燥湿消导降逆。

组方:西洋参6克,炒白术7克,炒苍术5克,炒枳实6克,炒槟榔6克,酒大黄5克,壳砂仁5克,干姜4克,肉桂2克,炒山楂8克,丁香2克,半夏8克,陈皮8克,川芎4克,乌贼骨8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五味子7克,菟丝子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水开后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3次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凉服或温凉服。

兼有身体虚弱怕冷,四肢易冰,大便稀薄,面色白,胃脘胀痛,烧灼反酸等症状者可采用下方:

组方:附片8克,甘草2克,干姜2克(前3味药先煎50分钟),壳砂仁5克,吴茱萸2克,干姜4克,沙参6克,太子参6克,西洋参8克,肉桂1克,炒白术12克,炒苍术6克,炒枳实6克,五味子6克,川续断8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覆盆子8克,金樱子6克,陈皮7克,炙甘草5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药锅内加水2斤多,水烧开以后把附子、干姜、甘草放入锅内,单独先煎50分钟。然后再放入其他中药及生姜、白萝卜,水少时再适量加水,煎熬20分钟左右,余药水8两时滤出。第2次煎熬时再煎20分钟,第3次煎熬时煎25分钟。3次共煎中药水2.3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4次温服。

随症加减:疼痛明显者可于方中加入炙香附6克,炙延胡索8克,白芷4克。反酸严重者可加入煅瓦楞子8克,海螵蛸8克,焦山楂8克。口干、口苦、舌瘦红津少苔腻者可加入山萸肉6克,白芍6克。腹胀明显者加入木香4克,厚朴6克,炒莱菔子8克。睡眠质量差者加入生炒枣仁各5克,仙灵脾4克。嗳气、呕吐者加入炒鸡内金8克,炒槟榔6克,半夏7克。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慢性的常见病,其发病高峰在40~60岁之间,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男女患病率约为2∶3。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胃及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及纤维化病变。

临床表现:心窝处或者胸骨后有烧灼感,疼痛不适,患者每于进食后症状加重,胸腹疼痛有时也牵连后背痛。咽下有异物感或者吞咽困难,有的出现呛咳、咽炎,严重者呛咳出血。并伴有反酸、闷胀、恶心、呕吐、嗳气、纳差、消化不良等。

发病原因:劳累过度,身体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烟酒过量,感受寒邪等,滋生湿热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还是因虚而积,如若胃不虚的话,就是受到寒凉或辛辣食物的刺激也不会得病,即使患了病过几天也会自然恢复。所以,胃虚是关键。而胃的腐熟功能要靠肾阳之气的温煦,如“灶底的火旺,锅内的食物才可蒸熟”。所以,食管、胃肠的消化导浊功能其根本动力源于肾阳、肾气。“肾司二便”,肾阳不虚,肾气旺盛,肠内传导功能正常,胃内自无积热湿浊,无积热湿浊何有胃、食管的反流。故治疗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当从胃、脾、肠、肾几个脏腑同步调治。

治疗:健脾补肾,温胃降逆,升阳消导。

组方:焦山楂10克,炒苍术6克,炒枳实6克,酒大黄5克,川芎5克,半夏8克,炒槟榔6克,干姜3克,丁香2克,壳砂仁5克,肉桂1克,补骨脂3克,韭菜子3克,菟丝子8克,五味子7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炒香附6克,炒鸡内金10克,海螵蛸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各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凉服或温服(只要凉服胃里不难受就可以凉服,凉服胃里不适的就温服)。服药治病要有耐心,坚持按疗程治疗,一般3~4个月即能康复。服药期间禁食寒凉、生硬、辛辣、油腻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生气、不动怒、不熬夜、不打牌,坚持锻炼身体。


胃 下 垂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的时候,胃的所在位置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一般分为Ⅰ、Ⅱ、Ⅲ级,有时也伴有肝、肾、肠等其他脏器的下垂。胃下垂有的还并发慢性胃炎,引起功能性的消化不良。重度胃下垂的胃下缘达盆腔部,胃小弯弧线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

临床表现:脘腹胀闷兼有下坠感,食后症状增重,腹部隐痛、纳差、恶心、嗳气、短气、心悸、乏力、头晕、大便不正常等。

发病原因:本病多发于女性,以瘦长体型和生育多胎以及体质虚弱者多见。生活紧张、辛苦劳累、损伤元气,七情伤感、精神抑郁、损气伤血,营养不良,饮食不规律等皆是本病形成的诱因。

辨证分析:胃下垂为慢性虚弱性疾病,以阳虚、气虚、血虚为主,因阳气虚弱,韧度减低,升举不力而导致脏腑下垂。因其病形成时间较长,所以治疗收效缓慢,需要坚持数月的不间断治疗,还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不要生气,加强营养。

治疗:补肾阳,健脾阳,温胃阳,升阳举陷,益气养血。

组方:炒白术12克,红参6克,黄芪12克,枳实5克,壳砂仁5克,山楂8克,干姜3克,小茴香3克,柴胡7克,川芎5克,炒苍术6克,当归6克,党参8克,五味子6克,覆盆子6克,仙灵脾4克,补骨脂4克,韭菜子4克,菟丝子8克,巴戟肉8克,炙甘草5克,鲜生姜8克,大枣4枚,白萝卜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水开后煎20分钟,每次余药水8两许,后一次水开后煎25分钟,余药水6两许。把3次煎熬的药水混合,分作一天4次温热服。各在早、中、晚饭前空腹和临睡觉之前九点半许服。

说明:中医常讲“虚不受补”,所以胃下垂的虚要慢慢补,煎的中药水一次少喝一些,多喝几次,少食多餐,慢工出细活。

另外,为什么我的药方中十有八九少不了白萝卜、干姜、生姜、壳砂仁、茴香、肉桂、山楂这些药呢?因为用补益药治病就像做饭一样,一定要加入调料调和食物的味道,既适口性强、好吃鲜美,又能帮助消化吸收代谢。像牛肉、羊肉、猪肉等这些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如不放调料的话,食后会很难消化的,且适口性也差。而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各种药物如不加入“调料”,这些补药会难以吸收,壅塞脾胃,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像一些患者说的那样“我虽然虚,但不能补,一补就上火”。我的药之所以补而不上火,就是因为里面有芳香、温通、消导的“调料”。无论是补益药还是清泻药,在药方中加入少量的白萝卜、干姜、生姜、壳砂仁、茴香、肉桂、山楂等“调料”药物,不但能保护脾胃的消化疏导功能,还可帮助胃肠充分的吸收代谢,也能更好地发挥补益药物的性能,使补而不滞,补能收益,此为我善用芳香、温通、消导药之目的。

胃下垂中成药参考用方:

(1)四肢冰凉,喜热怕冷,大便溏薄的患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每天3次,每次8粒;加右归丸,每天3次,每次15粒。两药同时温水送服,用生姜大枣煎水送服最佳。

(2)胃脘疼痛,呃逆不适,形体消瘦的患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每天3次,每次8粒;加附子理中丸,每天3次,每次8粒;加桂附地黄丸,每天3次,每次8粒,3种药同时服用。

(3)在服用上药的同时,还可服用黄芪精口服液、人参蜂王浆口服液作为保健、补益、治疗的辅助药品,对胃下垂的恢复非常有益。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只是发病的部位不同,但其形成原因是基本相同的,所以两病统一论述。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占人口的5%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于胃溃疡。

现代医学认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肠黏膜破坏,形成圆形、椭圆形或线型等病灶,使黏膜下肌层溃疡。可单发、多发,或复合性存在,近几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溃疡病的形成与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重要关系,严重的患者可形成胃出血、胃穿孔等。

临床表现:周期性的、有一定规律的长期腹部疼痛,并伴有嗳气、反酸、嘈杂、呕吐、腹胀等。胃溃疡常于食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食后3~4小时或者半夜时出现腹痛。疼痛时吃些东西会好一些,但又不能多吃,很多患者都会有大便不顺畅或秘结症状。

发病原因:传统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以及劳累过度、生气动怒、吸烟饮酒、感受风寒或者服用毒副作用很大、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及各种慢性胃炎没能积极治疗,病情进展加重等进而引起。

辨证分析:正气虚弱,免疫低下,胃肠导浊能力降低,而致胃内浊邪积聚,积而产酸生热,腐浊胃及十二指肠形成溃疡。根本原因是肾、脾、胃、肠功能虚弱,虚中夹杂有浊邪积热。

治疗:十二指肠以上属脾,以下属肾,增强脾肾功能,补肾壮阳,醒脾健胃,行气消导,排积泻浊为治疗总法。

组方:西洋参6克,炒白术12克,炒苍术5克,炒白芍5克,炙甘草4克,炮姜2克,炒枳实5克,炒香附6克,补骨脂3克,韭菜子3克,菟丝子8克,川续断8克,巴戟肉7克,山萸肉6克,炒麦芽6克,炒鸡内金10克,炒山楂8克,壳砂仁5克,干姜2克,小茴香3克,肉桂1克,海螵蛸8克,生姜8克,白萝卜30克。外加白及粉4克冲服。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分作一天3次温热服。白及粉也是分作一天3次温水冲服或随汤药水送服。

注意事项:溃疡病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最为重要,所以患者平时不要生气,勿劳累,多喝稀饭(用豇豆、绿豆、红小豆、小红皮花生、黑米、粳米、山药各少量,共熬30分钟再加入少许面粉,不要熬太稠)。忌寒凉、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定时定量进餐,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好,预防感冒发生(治疗感冒的西药对胃有刺激,应谨慎服用),加强锻炼身体,坚持服用中药。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功能紊乱也叫胃肠神经官能症,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组胃肠综合征。患者均有胃肠不适的表现,但经胃镜及各种检查均查不出具体的病变。多因精神抑郁、生气动怒、休息不好和劳累等因素而发病,起病缓慢不自觉,病程时间长,持续性反复发作,形成功能性的消化不良等。本病的发生率约占胃肠疾病发患者群的20%以上,发病年龄段在3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生活紧张,有一定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性格偏执,心情烦怒者易患此症。一般只要能积极治疗,坚持服药,通过2~4个月对脾、肾、胃、肠等脏器的调理即可缓解和康复。

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各种不适症状,以上腹胀满、疼痛不适、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纳差憋闷为主,兼有焦虑、紧张、失眠、耳鸣、头晕、乏力、注意力涣散、容易情绪变化、生气动怒等。

发病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脾胃功能降低,加之过度劳累,生活紧张,家庭或社会等各方面不顺心的事情造成心理的压力,以及感情挫折、事端纠纷等皆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障碍,形成胃神经官能症。

辨证分析:本病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累及心、肝、脾、肾、胃、肠等多个脏腑。怒伤肝,忧伤脾,急伤心,易损阳耗气,伤阴败血,病程日久累及肾脏。肾虚更易使人的自控自调能力降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容易生气上火、心虚焦虑、烦躁不安或失眠;肝虚,肝气横逆、两胁胀满不适;脾虚,输运失调、四肢发困无力;胃虚,降逆消导减弱,热毒瘀积。

治疗:补脾肾之阳,益肝肾之阴,疏肝理气,和脾健胃,温通消导,养心安神。

组方:炒白术18克,壳砂仁8克,菟丝子8克,补骨脂8克,韭菜子4克,巴戟肉18克,川续断18克,山萸肉7克,枸杞子7克,五味子7克,炒枳实6克,炒山楂9克,干姜5克,小茴香4克,炒白芍6克,陈皮6克,制香附7克,炒枣仁9克,远志9克,大黄4克,炒莱菔子7克,甘草5克,白萝卜3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各煎20分钟,3次煎的药水共计2.2斤,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凉服或温凉服。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不能生气、劳累,生活也不要太紧张,做事悠着点,别急。饮食规律,忌食辛辣、寒凉、油腻、过硬、难消化食物。不抽烟,少喝酒,平时多喝豆类稀饭,加强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锻炼至少1个小时以上。

特殊说明:由于胃肠神经官能症发病缓慢,病因复杂,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吃几剂药是看不出明显效果的,慢性病不能急,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按疗程服用中药。


胃黏膜脱垂症

胃黏膜脱垂症是指胃窦黏膜因为过度松弛,而向下垂落,通入幽门或十二指肠的球部。严重脱垂的黏膜表面还会伴有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增生、息肉等。本病多见于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发,而女性少见。可能与脾肾阳虚,脾胃气虚,心情不畅,过食寒凉食物,喝酒吸烟或不规律饮食等有关。以上因素中,喝酒吸烟、饮食不规律仅是外因,而内因——先天体质较差,胃肠脾肾的功能虚弱,才是导致本病形成的主要因素。

轻度的胃黏膜脱垂症临床表现不那么明显,可能有纳差、胸闷、腹胀、嗳气、困乏等表现。个别脱垂严重者可引起隐痛、烧灼痛,甚至剧烈绞痛等。还会向后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泛清水症状。多于进食后发生,食后1小时可慢慢缓解。上腹部可有压痛,但多见右侧,卧位明显,左侧卧位症状较轻或消失。

本病为虚证,以阳虚、气虚为主,所以,以补肾健脾、温胃消导的药物治疗。兹提供以下处方,可长期服用4~6个月,收效明显。

组方:砂仁8克,小茴4克,陈皮6克,枳实6克,党参10克,生白术10克,山楂9克,补骨脂8克,仙茅8克,川续断18克,巴戟肉18克,杜仲8克,菟丝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桑螵蛸8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5克,当归6克,山药12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


肾 囊 肿

肾脏囊肿性疾病,简称肾囊肿,是指在肾脏出现一个甚至多个,内含液体的良性囊肿。肾囊肿患者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表现的,但个别大者、多者会影响肾脏功能,给身体带来不适,严重者甚至出现肾衰竭。

年轻人肾囊肿发病率非常低,而30~60岁人群的发病率却高于年轻人50倍。身体素质差的,容易疲劳的老年人患此病最多。

虽然现代医学称其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但从中医辨证观点来看,身体虚弱,免疫低下,肾脏功能差,过于劳累熬夜等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降低,血液、水液循环障碍而瘀堵,导致肾脏周围的温度、湿度、密度等发生了变化,继而进化出囊肿来。所以,身体虚弱老化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肾囊肿早期,大多数的患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很多患者是在检查身体时无意发现。西医医生一般是不主张早期治疗,只是叮嘱患者过半年或一年后复查,若大了,对肾脏有压迫、有伤害了,再做手术切除。而中医则不然,无论是肾囊肿,还是肝囊肿,只要有发生,肯定本脏虚弱了,功能降低了,气血水液瘀堵了,就要服用中药补虚治本兼疏通治标,调理、调养、调治。

很多患者通过服用中药积极治疗可以使囊肿缩小或消失。纵然有的没有消失,但却增强了体质,减轻了症状,控制了发展。不让囊肿增大增多是可以做到的。一般要长期治疗,坚持6~12个月时间,以下处方既保健又治囊肿,可以长服。

组方:三七粉6克(冲服),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桑螵蛸8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6克,延胡索9克,山楂8克,怀牛膝18克,桃仁8克,川芎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生白术10克,山萸肉5克,五味子4克,女贞子4克,鹿角片5克,茯苓8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女性最容易发生,因为女性为阴柔之体,身体多有虚弱,易于肾阳不足,小腹寒凉,再加上尿道和膀胱距离很近,阴户又呈开放性质,极容易被细菌入侵,免疫功能稍微降低就会感染发炎。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不畅、尿道烧灼、排尿时刺痛、尿液残留尿不尽、尿液黄浊、小腹拘紧、胀痛不适、腰背凉困疼痛等。

中医治疗重在治本,消炎杀菌只是治标。关键是要增强体质,温补肾阳。肾阳虚体质差,阴户内聚寒湿,就易被细菌入侵感染而发炎;肾气旺体质壮,免疫力增强就会有抗细菌防感染的能力。患了尿路感染后,前期治标消炎靠西药,后期治本补虚、稳固疗效,增强免疫,预防复发,一定要服中药。千万不能嫌熬药麻烦喝药苦,不然的话好了又犯,反复发作,经常不适。兹录以下处方,可参考服用。

组方: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桑螵蛸8克,生白术12克,茯苓8克,党参12克,延胡索9克,砂仁8克,当归6克,陈皮6克,枳实4克,大腹皮4克,川牛膝8克,白茅根12克,沙参8克,玄参8克,生姜8克,大枣3枚,苹果100克,梨10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3斤,分作一天4次服。上火重者冰凉服,腰腹怕凉者温热服。


肾盂肾炎

肾病如果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再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很多是可以治好的。肾病患者不要惧怕,积极服用中药,坚持不懈的治疗,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服用中药宜服用温热温补类的中药,才能保护和恢复肾脏功能。个别中医喜用寒凉药治疗肾炎,这是个很大的错误。因为肾在下焦,为阴脏,五行属水,八卦阳亏,肾易虚无实证,故不能用寒凉药治疗肾病。

先天禀受不足,肾虚功能差,如果不知爱惜身体,劳累熬夜损伤正气,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感染肾脏,久之功能降低,肾脏萎缩。患得肾病后,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就会发生肾衰竭、尿毒症。

肾盂肾炎临床表现有乏力、腰痛、腰困、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等。初发现肾病,急重症时先看西医,待稳定后就要认认真真地看中医、服中药。只要有信心,坚持长期服温补肾脏的中药,慢慢会好的。一般治疗2~3年才能收到好的疗效。兹据临床经验提供如下处方,请参考服用。

组方:桑螵蛸8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山药18克,肉苁蓉18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杜仲8克,川续断1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枸杞子8克,陈皮6克,砂仁8克,小茴6克,枳实4克,山楂8克,鹿茸1.5克(碾粉冲服),益母草10克,川芎4克,当归6克,生白术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生姜8克,大栆3枚,白萝卜50克。

有高血压者加入天麻8克,钩藤6克,川牛膝8克,夏枯球5克,同煎。腿肿者加入冬瓜皮50克,同煎。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4次温热服。生活注意事项按“慢性病患者生活饮食注意事项”进行。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隐匿,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由于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初期周身没有很明显的不适,只是尿检发现潜血或者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加重,身体感觉乏累,面部及四肢出现轻微的水肿。如果治疗的不积极,平时又过于劳累,又没有坚持服用中药治疗,可出现周身水肿、高血压、严重贫血、肾衰竭等。

中药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希望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同时,尽早接受中医调养治疗。

每天坚持不懈地服用中药,轻症患者有可能临床治愈。特别严重的患者,虽然没有完全治愈的可能,但也会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症状,减少痛苦,减缓疾病的发展,延长生命,不至于形成肾衰竭。

兹推荐我的常用方药如下:

组方:桑螵蛸8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山药15克,枸杞子8克,益母草9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女贞子8克,小蓟6克,生白术12克,党参9克,黄芪9克,砂仁6克,小茴5克,怀牛膝8克,生姜8克,大枣3枚。(切记,肾为至阴脏,因阳虚而病,慎用苦寒药!)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


IgA肾病

IgA肾病是指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垃圾物堆积,引起炎症、水肿、血尿病症。本病的前后期症状变化比较大,其临床表现也呈多样性。而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在呼吸道感染1~3天后出现血尿症状,短时间内没有好转,且伴有全身性的不适症状,乏累、低热、腰背酸痛、尿痛等。

现代医学对IgA肾病没有确切的治疗措施,对症处理原则就是防止感染,稳定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流失,尽量减缓肾脏的损害。而中医中药自然疗法对IgA肾病的治疗却能显出优越的效果。因为中药补肾壮阳效果很好,可以增强肾功能,提高免疫力。

中药治疗要通过几个月的调补,在身体恢复,免疫力提高后,才可佐用解毒消炎、清热止血药。多补少泻兼止血,收缩肾气控制蛋白流失,补泻兼施。而不能多用寒凉药破坏肾脏功能。兹提供以下处方,可参考服用。

组方:桑螵蛸8克,山药15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2克,生白术18克,怀牛膝12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小蓟8克,菟丝子18克,巴戟肉18克,仙鹤草6克,砂仁8克,小茴5克,山楂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女贞子8克,枸杞子8克,肉苁蓉8克,益母草8克,茯苓7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冬瓜皮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主要见大量的蛋白尿,或者出现肾病综合征。早期患病肾脏易肿大,慢性肾衰竭期肾脏缩小。此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30~40岁年龄段较多发生,男性多于女性。

膜性肾病起病缓慢,少有的腰酸背困往往不会被人重视,故现代医学称其为隐匿性发病。前期症状都不明显,有小部分是无症状表现的蛋白尿,80%的患者会表现出肾病综合征。多半可查出血尿,或有高血压症状。晚期的最主要表现是水肿和大量腹水。

膜性肾病是最怕劳累的,水肿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在西医西药积极治疗的同时,病情稳定时一定要配合中药同时治疗,并且要坚持不懈,静心加信心,这样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西医治标拦头,缓解症状;中医扶正固本,稳定病情,控制发展。

在消水肿方面中医有很好的效果,主用补,兼用消,标本兼治,收效稳定。兹据临床经验提供以下处方,虽然显效慢,但服用时间长就会收到好效果,且一旦收效,会稳定和持久。

组方:党参12克,生白术12克,黄芪12克,鹿角片6克,枳实6克,猪苓8克,覆盆子18克,桑螵蛸8克,金樱子16克,三七粉6克(冲服),天麻8克,陈皮7克,茯苓皮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枸杞子8克,山药18克,益母草12克,冬瓜皮30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余药水2.5斤左右,分一天4次温服。治疗期间多吃山药薏米粥有帮助。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以水肿、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及高脂血症为特征的症候群。临床确诊指标为:24小时尿蛋白大于3.5g,血浆白蛋白含量低于30g/L,血清胆固醇大于6.5mmol/L,周身明显水肿,只要具有“二高一低”就可确诊。

临床表现:周身水肿明显,颜面、四肢皆有凹陷性水肿,有的患者可伴有胸、腹水,气短胸闷,胸腹胀痛,尿量明显减少,尿中带泡,精神萎靡不振、头晕身重、心慌心悸、纳差反胃、恶心呕吐,患者痛苦懒言。

辨证治疗:可用补肾温通利水汤。

组方:桑螵蛸10克,炒白术18克,生黄芪20克,茯苓12克,巴戟肉18克,干姜6克,小茴香4克,壳砂仁8克,川续断18克,枳实6克,枳壳8克,菟丝子15克,通草4克,猪苓8克,五加皮8克,防风4克,大黄5克,覆盆子15克,炮山甲8克(碾碎冲服),琥珀粉4克(冲服),生姜皮6克。

用法:每天1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3次煎余药水2.5斤许,混合,分作一天6次温服。

本方经临床观察,对多数患者都有明显效果,由于药多量大,宜多煎药水多服几次,可与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使用。喝过中药后最好让患者多喝一些小米热粥,然后加厚被子取汗,或者让患者怀中抱一个热水袋加温取汗,得汗后患者会自感症状减轻。服药时观察患者临床反应,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系统性疾病,累及全身组织器官较多。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9。红斑狼疮的发病与先天体质、生活习惯、药物对身体的伤害和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发红,先有皮疹形成,可有绿豆大水泡,常在颧颊、鼻梁和前额处呈蝶翼状分布。患处痒痛不适,红肿,严重者肩胛、上臂、四肢大关节伸面,或手背、甲周、跖趾关节伸面等都可以侵犯。大多数患者都是体温偏高,或长期低热,也会出现骨关节疼痛、红热、肿胀症状。

本病初始损害皮肤和关节,如果治疗的不积极,没有很好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体质越来越差者会病情加重,伤及心包、胸膜、消化道、淋巴、神经等。

最严重又最易伤害的就是肾脏。约有75%的患者发生继发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红斑狼疮临床发病率高,伤害大。有一些中医大夫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红斑狼疮,方法不对。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因为免疫紊乱、代谢紊乱造成的。那么,用西医西药拦头治标,控制病情,而后坚持服用中药煎剂补养身体、增强免疫、稳定病情,治根治本,加强西药疗效,才是最正确的治疗方法。

我临床治疗许多例患者,效果很满意,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

组方:女贞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8克,枳实6克,陈皮6克,钩藤6克,天麻12克,大黄5克,桑螵蛸9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6克,肉苁蓉18克,生白术18克,黄芪15克,山楂7克,砂仁8克,丁香1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肾衰竭、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有急性、慢性两种,当肾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即形成尿毒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平时不注意保健爱惜身体,很容易形成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若早期没有配合中药煎剂进行保健调养,只是图省事、方便、快捷而简单服一些临时缓解症状的药物。天长日久,就会导致肾脏功能逐渐损害,进行性加重,从而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障碍,肾功能衰竭病症。当肾脏功能严重衰竭时,无法将体内代谢的废浊垃圾排出体外,即称为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因为肾衰竭病症形成缓慢,初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不易被人发现和重视。肾脏功能在损伤了百分之三十的情况下,仍能够清除体内垃圾,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代谢稳定。肾衰竭早期有可能仅见腰酸困、夜尿多、尿混浊、有潜血或蛋白尿等,患者不会重视。等到发展到脚肿脸肿、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时,其时的肾脏功能已经丧失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进一步发展即可能形成尿毒症。

所以,肾衰竭的早期中药治疗调养非常重要。

我在临床上采取“中医全息补肾论——中药温通热疗法”,治疗了很多慢性肾衰竭患者。好多都能稳定病情,控制发展,或停服西药。像薛女士,来时尿蛋白3+,血压高,治疗一年半后恢复正常。陈女士,来时肌酐800μmol/L以上,医院建议透析,现治疗2年半,病情稳定,肌酐380μmol/L,身体很好。兹提供以下处方:

组方:鹿茸1.5克,海马1克,紫河车1克(上3味碾粉冲服),桑螵蛸8克,覆盆子18克,金樱子18克,菟丝子18克,山药15克,益母草10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仙茅6克,砂仁8克,小茴5克,生白术18克,山楂8克,茯苓8克,川芎4克,怀牛膝8克,枳实4克,山萸肉8克,五味子8克,枸杞子16克,肉苁蓉16克,党参18克,黄芪18克,当归8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3斤左右,分作一天4次温服。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大

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神经兴奋,功能亢进。而甲状腺肿大可由甲亢引起,也可由碘缺乏引起,还可由其他的浊毒积聚引起。

甲亢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一般为单侧,也会有双侧都肿大的。甲状腺肿大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呈弥漫性肿大的。甲亢有眼球外凸的症状,多发于30~50岁之间的女性。因为女性在这个时间段心理压力大,遇到困难急躁易怒,且胸窄量小,压抑焦虑。由于想得多,爱生气,睡不好,失眠熬夜,再加上女性身体本来就虚弱,平时吃饭也少,长期以来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才会发生甲亢、甲状腺肿大病症。

甲亢、甲状腺肿大病症,传统中医记载得很早,称为“瘿瘤”或“气瘿”。发病原因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痰湿结聚,脾肾虚弱等有关。治疗此病不能心急,因为本病形成慢,治疗时好得也慢。只要有信心,有恒心,静下心来积极配合,坚持服用中药治疗,就会慢慢好转的。兹提供以下处方:

组方:钩藤5克,天麻8克,砂仁8克,山楂8克,枳实8克,陈皮6克,枣仁12克,灵芝4克,川续断17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6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8克,当归8克,川贝母8克,海藻4克,昆布4克,茯苓7克,玄参6克,沙参4克,三七粉4克(冲服)。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3次服。容易上火者加入梨150克同煎凉服,身体虚寒怕冷者加入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同煎温服。月经期间正常服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身体虚弱未及时调补,经常吵闹生气、心情不畅,嗜食辛辣刺激食物,辛苦劳累,熬夜打牌,饮食物中碘的缺乏,以及工作环境和职业种类的影响等,都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形成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甲减。

女性易发病,大多由于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差,或甲状腺炎而引发。以30~50岁的女性多见。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当发现症状时就已患病很久了。所以,本病发展慢,形成慢,在治疗时也很慢,需要坚持多服中药。

小儿甲减多表现为发育迟缓,个子矮小,面容呆痴,口唇厚反,舌头外伸,口角流涎,容貌丑陋,四肢短粗。而成年人患此病时会出现周身困乏,动作缓慢,嗜睡愣神,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苍枯,视力、听力、嗅觉、触觉均降低,耳鸣耳聋,幻觉恍惚,抑郁焦虑,甚至偏执狂躁。肌肉松弛,筋骨强直痉挛,心悸气短,纳差腹胀等症状。

在治疗甲减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服用西药以补充甲状腺激素了事,应该长期坚持服用中药进行整体全面的保健调理。一般需中医治疗1~2年,才会从根本上治愈。兹提供以下处方:

组方:怀牛膝8克,仙茅6克,川续断1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7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党参8克,玄参6克,沙参6克,生白术10克,茯苓8克,夜交藤9克,丹参8克,枳实6克,陈皮6克,制首乌8克,砂仁8克,山楂8克,枣仁10克,灵芝4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3次服。容易上火者加入梨150克同煎凉服,身体虚寒怕冷者加入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同煎温服。月经期间正常服药。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有因甲亢者,有因甲减者,还有的与甲亢、甲减无关。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临床称为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与甲亢或甲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在中医治疗上基本是相同的。

传统中医把甲状腺肿大称为“瘿瘤”,发病原因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痰湿结聚,脾肾虚弱等有关。

本病多发于20~50岁的女性,小儿偶尔发病,老人少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腺体轻度肿大,呈弥漫性,质较软韧。久病未及时治疗的腺体肿大非常明显,严重影响美好形象。

如果能够积极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再加上自己调养保健,生活规律,饮食注意,精神愉快,睡好觉,一般通过半年到1年的治疗均可康复。兹提供以下处方,供患者参考服用。

组方:川贝母8克,天麻8克,夏枯球6克,生白术18克,川芎7克,白芍7克,当归7克,延胡索7克,郁金7克,砂仁8克,小茴4克,干姜4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6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仙茅8克,五味子8克,肉苁蓉17克,枸杞子17克,山楂8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3次服。


脑 梗 死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元气已虚,加之操心劳累,忧思动怒,或嗜酒纵欲,恣食肥甘等导致脾肾阳虚,肝肾精亏,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致身体形成上火下寒、上瘀底虚的症状,导致头脑部位的经脉热毒瘀聚,循环障碍。肾脏因亏虚不能上供精血于脑,而脑部因缺血缺氧使局部脑组织坏死、软化,或形成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栓塞等。重者可夺去患者生命,轻者造成四肢瘫痪、半身不遂、失语或言语不清、视力障碍等症状。

脑梗死的前期一般采取西医急救,而后遗症运用中药治疗是较佳的选择,兹推荐以下方药供参考试用。

组方:蜈蚣2条(最好碾粉冲服),丹参18克,三七8克,壳砂仁8克,川芎8克,白芍8克,当归8克,枳实6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6克,怀牛膝18克,川续断18克,骨碎补8克,鸡血藤8克,鹿角片6克,炒白术18克,生甘草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3~6次温热服。服药期间勿急躁,勿恼怒,注意休息,加强锻炼。


脑 出 血

脑出血大多是因血压升高而导致的小动脉破裂,引起脑内自发性出血现象。发病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常因过度劳累、生气恼怒或休息不好而引发。恣食肥甘油腻、过多饮酒纵欲、喜怒无常、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者,虽无高血压病史,也可能引起脑出血。

脑出血发病比较突然,初发作时可有头晕、眼黑、头痛、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继而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视力模糊、意识障碍、手脚无力、不听使唤等。可因脑部出血量的多少以及出血的部位而形成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如失语、偏瘫、昏迷等。

中医认为五脏真阴亏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人过四十,精气耗半,肝肾精亏,阳虚阴瘀,肝火上亢,虚热生风,痰湿内阻,上扰神明,瘀滞血脉,形成本病。中医治疗重在安五脏,活气血,纳气归肾,填精益髓。前期采取西医西药控制症状的发展,后期运用中医中药帮助后遗症状恢复,如能坚持服用中药治疗,会恢复得更快更好。

组方:川牛膝8克,巴戟肉18克,炒杜仲15克,川续断18克,山萸肉8克,五味子8克,丹参18克,川芎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远志7克,石菖蒲7克,桑枝8克,桂枝4克,蜈蚣2条(碾粉冲服),地龙8克,炒山楂8克,肉桂2克,壳砂仁5克,大黄4克,枳实5克,香附5克,甘草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许,分作一天3次温热服。服药期间勿急躁,勿恼怒,注意休息,加强锻炼。


脑 萎 缩

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从肠中吸收营养,在骨髓中制造精微能量,其最精华者输储于脑,化生激素供控周身。肾亏虚,肾不制造精微能量上输大脑,大脑只使用,无补给,自然慢慢衰老,逐渐萎缩。

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就是因为有高智商,人的脑容量比其他动物的脑容量大很多。人的运动灵活,反应敏捷,伶牙俐齿,聪明智慧等,都来自于大脑。然而,由于现代人过度使用大脑,半夜不睡觉穷思琢磨,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时时刻刻图谋划策,长期以来就会使大脑疲劳,逐渐衰减,形成脑萎缩。

脑疲劳、脑衰减、脑萎缩并不都发于老年人,中年人也会发生。由于大脑统管周身,脑萎缩会导致身体的很多功能衰退。临床表现有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言语啰嗦,弓腰驼背,甚至痴呆聋怔,步态不稳,左右不平衡,走不了直线,手或头震颤发抖,大小便失禁,直立时低血压,头晕、眼花、昏厥、不能行走,卧床不起,痿弱而死亡。

严重的脑萎缩到了晚期很难治疗,但长期不间断的服用中药治疗调养,会收到很好的疗效。通过治疗调养均能减慢脑萎缩发展,减轻症状,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脑萎缩早期的保健预防治疗非常重要。人像机器一样,不能不停歇的老运转,要间歇工作,劳逸结合,定时维护保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才会减慢脑萎缩而益寿延年。

兹提供以下处方,供参考试用。

组方:鹿茸1.5克,五味子1.5克,紫河车2克(3味药共同碾粉每天晚上开水冲服),红参6克,丹参15克,党参12克,生白术18克,砂仁8克,山楂8克,枳实8克,川芎6克,当归8克,川续断17克,杜仲12克,巴戟肉17克,菟丝子17克,黄精16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枸杞子9克,桑螵蛸8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6克,怀牛膝17克,干姜4克,小茴4克,灵芝6克,肉苁蓉17克,生姜8克,大枣3枚,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4次温服。餐前服用。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指神经与肌肉连接处传递信号发生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虚弱顽固性、多种症状的慢性疾病。本病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女性比较多见,青春发育期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几率较高。

初病时身体很容易疲乏,一般在劳累和熬夜后症状表现明显,好好休息后恢复。以后肌无力症状逐渐明显,疲劳后加重,反复发作。肌无力症状多在早晨起来轻些,至晚上活动一天后加重。肌无力症状初病的时候通过休息可以自行缓解,到后来反复发作病情增重,就是多休息也不能恢复。

本病的早期称为重症肌无力,若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病情加重至晚期会出现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一般发生在下肢或左侧,严重患者可累及全身,可因呼吸肌受累,呼吸困难而病危。

本病在传统中医学里称“痿证”,属于虚劳范畴,与现代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异名同症。

兹提供以下处方,餐前服用,坚持1年以上可收功。

组方:生白术18克,党参18克,黄芪18克,川芎6克,当归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川续断18克,仙茅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鹿茸1.5克(碾粉冲服),紫河车2克(碾粉冲服),海马1克(碾粉冲服),砂仁8克,山楂9克,枳实8克,小茴4克,干姜4克,枣仁8克,肉苁蓉15克,玄参9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骨质退化性慢性疾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很高,女性20%~30%,男性10%~2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主要是因为社会进步,现代人室外活动少,体力劳动少,对骨骼和肌肉的使用锻炼减少,长期闲置才导致骨质过早衰老退化。

早期的骨质疏松常无明显的症状,因身体功能的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后期可有腰痛、腿痛、骨关节痛、周身乏力等。随之慢慢出现骨骼萎缩,有的也伴有肌肉萎缩。可由于轻微的外伤或运动不慎形成骨折。

目前大家都知道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而盲目的大量喝奶来补钙,其实事与愿违。奶是凉性的,奶是腻胃的,奶是难消化的,过多喝奶会给肝肾造成负担使之更虚,给胃肠造成堵塞而积食上火。可服用具有补肾壮阳功效的中药,并多锻炼身体,多晒太阳。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

组方:川续断18克,桑寄生8克,骨碎补8克,杜仲8克,巴戟肉8克,菟丝子8克,仙茅8克,鹿角片6克,鳖甲20克,龟板20克,砂仁5克,小茴4克,党参8克,生白术10克,黄芪8克,枳实4克,山楂8克,川芎4克,当归6克,白芍5克,玄参6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草鸡蛋壳2个。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上火者加入苹果150克,梨150克,菊花10克,同煎凉服。腰痛、四肢痛、关节痛都可以服用此方。


遗 忘 症

年纪大了,脑退化了,会丢东落西,忘性很大,这是自然衰老的规律。而现在很多30~50岁的上班族,却因生活工作的压力,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无休止地玩弄手机电脑,过度的脑力劳动,而致脑能量大量耗损,脑细胞过早衰老,提前出现像老年人那样的遗忘现象,称为遗忘症。

在现代医学上,遗忘症是一组记忆损害、认识功能障碍的综合征。长期疲劳而身体虚弱的人最易发生,大病之后或外伤之后都易增重。患者的自我意识是清楚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和人容易忘记,但能清楚记忆过去很久的事。

遗忘症本来是不算病的,若出现的早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学习的新东西记不住,需要办的事老被忘掉,这就是病了。这是脑疲劳的信号,肾虚的表现,身体不健康的征兆,需要重视,认真对待,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养护保健治疗。

遗忘症主要是因为肾脏虚弱所致。肾主骨生髓,其制造的精华能量上输于脑,供大脑使用。由于脑力劳动过度,精髓空虚,肾脏制造的精微能量供给不足,导致肾脏虚劳。

治疗遗忘症首先要靠患者自己的积极配合,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多多休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都放慢些。精神不紧张,不急躁、不生气、不恼怒,少玩手机和电脑,多到户外做有氧运动。长期坚持服用中药煎剂调理保养身体,是治疗遗忘症的较好方法。兹提供以下处方,请患者参考用之。

组方:石菖蒲8克,黄精12克,肉苁蓉12克,怀牛膝12克,生白术18克,川芎6克,川续断17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仙茅6克,枸杞子6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6克,山萸肉6克,砂仁6克,陈皮6克,枳实6克,大黄4克,天麻8克,桑螵蛸6克,覆盆子16克,枣仁8克,党参18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服。容易上火者凉服,身体虚寒者温服。


痴 呆

痴呆是老年脑萎缩,或脑受损伤,或老年病继发的一种慢性脑智力障碍的综合症状。痴呆起病缓慢,病程长,治疗难度大。

脑积水,颅内感染,脑外损伤,脑震荡,脑肿瘤,癫痫病,长期药物中毒,慢性酒精中毒,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老年病多而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肺心病等),都是导致本病形成的主要因素。

痴呆的临床表现:早期可有记忆减退,对熟悉的空间失去记忆,找不到自己的房间,找不到回家的路。言语出现障碍,讲话慢,想不起来该用哪个词,表达意思不完整,反复述说。身体运动功能下降和障碍。精神恍惚,思维迷糊,常有幻觉,焦虑、抑郁、恐惧等。严重者活动困难,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能自理。

本病的后期治疗难度非常大,但是,对重症老年痴呆患者,只要能够服用中药治疗,对阻止本病的发展,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都有一定的疗效。最重要的是对此病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当发现老年人有些许痴呆表现时,就应该积极认真的长期坚持服用中药煎剂保养调理治疗,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临床治疗过许多例,收效都很理想。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

组方:生白术10克,砂仁6克,山楂8克,天麻8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枣仁8克,远志12克,半夏8克,川芎6克,白芷4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仙茅8克,胡核桃仁9克,肉苁蓉15克,大黄4克,五味子8克,丁香3克,制首乌8克,生姜8克,大枣3枚,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服。容易上火者凉服药,身体虚寒者温服药。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震颤麻痹,主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发生于不知不觉中,缓慢进展,逐渐加重。常由指端一侧开始,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累及全身。

患者肢体运动缓慢,震颤麻痹,关节强直,是本病的三大特征。当患者想做某一事情时,起步较慢,机械性质,停顿一秒,节奏与思维总是慢一些。走路时迈步困难,步小急促,上肢不摆,想停下来时而不能及时停止。想转弯时,身体需要全部转向,小步挪动转向。起坐、翻身、系带子、解扣子、穿衣服、洗漱等都比较困难。写字不正且越写越小。面无表情,眨眼很少,易流口水。

震颤多于上肢重,头摇动也常见,早期患一侧,后来加重至双侧。静止时也震颤,睡觉时却停止,心急生气时震颤加重。肌肉不仁,关节强硬,身体像灌了铅一样笨重,严重者一碰就倒。还有的会伴随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等。

本病是当今世界的医学难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仅可减缓但疗效不理想。其主要病因是:年老体虚,代谢紊乱,气血瘀阻,滞痰留湿。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应该鼓励患者及家属,在西医西药治疗的同时,积极采取中药治疗,坚持1~3年的保健调养。

加强锻炼身体,培养业余爱好,处事乐观,心情愉快,精神治疗,心理调养,全方位综合治疗,逐渐会控制病情。

兹提供以下处方仅供参考,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加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但主因虚、寒、湿而引发,临证不可用太凉或太润之药。

组方:鹿角片6克,川芎6克,白芷4克,当归8克,生白术18克,枳实6克,砂仁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天麻15克,石菖蒲9克,远志9克,陈皮8克,全虫8克,蜈蚣2条,黄芪18克,甘草2克。

用法:长期服用,上火时加入苹果、梨各150克同煎凉服,平时不上火就只加入50克白萝卜同煎温服。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服。坚持服药一年以上,肯定会收到好效果。


癫 痫

癫痫,传统中医称癫病,民间俗称羊角风或羊羔风。癫痫是因为脑神经异常放电,而引起的一组突然发作、时间短促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本病是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性疾病的共同表现,若服用中药进行长期的保健调理,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的症状,或阻止癫痫的发作。我在临床中用中药治疗过很多癫痫病患者,都能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

癫痫在我国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3‰~4‰,发作症状及轻重长短不完全一样。碍于面子和以后的婚姻生活,少部分轻型患者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患有癫痫。本病男性较女性稍多一些,一般18岁之前发病率及发作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激素的稳定,身体状况的改善提高,癫痫的发作逐渐减少减轻。

手术、外伤、生产时的颅脑受伤等都是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身体状况越差的人,其发生率越高,发作程度越大,而女性在经期之前身体虚弱很容易发作。所以,癫痫与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在治疗上不但要局部用药控制治标,还要全面调养保健增强体质以固本。一些患者单单服用西药临时控制病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长期服用中药煎剂,进行整体保健调理。不但要控制癫痫发作,减少发作次数,还要减轻发作程度,使身体逐渐健壮,让正气克服病邪,就会慢慢痊愈。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

组方:全蝎8克,蜈蚣2条,僵蚕8克,地龙8克,土鳖虫6克,砂仁8克,山楂15克,川芎6克,陈皮8克,生白术18克,党参18克,川续断17克,杜仲12克,巴戟肉17克,菟丝子17克,仙茅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女贞子8克,枣仁8克,丹参15克,鹿角片5克,干姜4克,钩藤8克,天麻15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大葱3寸许。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慢性免疫反应性疾病,皮下毛细血管发生出血形成皮肤紫癜、瘀斑、瘀点,并兼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周身关节及肾脏损害。

临床表现:患者下肢及臀部常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紫癜,有的高出皮肤表面,有时还伴有荨麻疹或水肿。周身关节肿胀疼痛、乏力、低热等。本病多见于青年和少年儿童。

组方:生黄芪15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旱莲草6克,炒苍术3克,菟丝子15克,炒川续断8克,炒杜仲8克,仙鹤草6克,补骨脂4克,壳砂仁3克,防风4克,地龙6克,荆芥炭4克,三七5克,甘草4克。白萝卜30克,藕节30克(作引子同时煎)。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温热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30岁以上,高发于40~50岁之间。其中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比例大概为3∶1。

临床表现:多缓慢发病,手指、脚趾、腕关节及其他小关节出现肿痛僵硬现象,可在劳累、受凉、休息不好等情况下加重病情,并伴有乏累、纳差、消瘦、全身不适等症状。类风湿关节炎是典型的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以掌指关节、跖趾关节、腕关节最为常见,严重者侵及肘、肩、踝、膝、颈等关节。常见关节畸形,肌肉萎缩,手掌外斜。除关节病变以外,还兼有皮下结节,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胸膜炎,胸水。重症患者可伴有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炎、神经系统障碍、四肢瘫痪,甚至突然死亡。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也大。但是,只要能够坚持服用中药长期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减慢发展,或者部分临床治愈。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

组方:

(1)白花蛇10条,蜈蚣20条,鹿茸15克,生白术60克,砂仁10克,制川乌50克,巴戟肉80克。

上药焙焦碾粉,分30天冲服,早、晚各服一次。

(2)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干姜4克,甘草6克,麦冬8克,生白术15克,砂仁8克,山楂18克,鹿角片6克,川续断18克,桑寄生8克,骨碎补8克,杜仲8克,巴戟肉8克,菟丝子8克,补骨脂4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川牛膝8克,怀牛膝8克,川芎4克,延胡索8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肉苁蓉15克,生姜8克,苹果3两。

每天1剂,前5味单独先煎1个小时,再与余药同煎。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先煎药另计时),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服。坚持服药1年以上,肯定会收到好效果。


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血中尿酸高,尿酸盐晶体异常沉积而引起的疾病。缺少运动、多吃多喝、吸烟饮酒、睡眠不足、过于劳累,导致身体虚弱、代谢紊乱,热毒浊邪瘀积体内排泄不出,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形成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或者痛风性结石。长期痛风症状反复发作,不能得到有效的中医调养治疗,还可进一步增重,导致关节畸形、尿路结石、间质性肾炎、肾衰竭、冠心病、脑血栓等。

人体尿酸为啥会高呢?其原因还是肝肾排泄解毒功能不好。尿酸的形成30%取决于外因——饮食,而70%取决于内因——体质、肝肾排泄解毒功能。可见,锻炼少、熬夜劳累、体质差、肾虚是导致痛风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人体的尿酸70%是由肾脏分解经尿液排出的,仅有30%是经肠道分解从大便排出。在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排出尿酸。而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每天饮食产生的尿酸,和每天二便排出的尿酸是维持平衡状态的。长期饮食过于辛辣油腻,过量饮食或夜餐,过多饮酒,经常熬夜劳累,则会大大增加痛风的发生率。

痛风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但原发性痛风占90%。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动脉硬化患者易发生痛风。中医辨证可知痛风为湿热浊邪,湿热黏滞容易下注侵袭阴位,下肢为阴、偏虚寒,故易被湿热侵入。

尿酸过高进一步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异常沉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痛风患者发生肾结石的几率高出正常人200倍。本病发生急骤,一次吃饭过饱后,半夜发病痛醒。发展快,数小时疼痛即达高峰,红肿热痛剧烈。多发于下肢,首发于跖趾关节,反复发作可牵连踝、膝、指、腕、肘关节。如果不用中医治疗,容易反复发作,难以除根。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

组方:

(1)早期、发作期

大黄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丹皮10克,砂仁8克,生白术12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天麻10克,川续断7克,桑寄生7克,骨碎补7克,杜仲7克,巴戟肉7克,菟丝子7克,川牛膝7克,桑螵蛸6克,覆盆子7克,金樱子6克,山药10克,泽泻8克,茯苓8克,白萝卜50克。

(2)稳定期

桑螵蛸8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川牛膝8克,天麻15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枳实8克,山楂15克,砂仁8克,仙茅8克,仙灵脾8克,怀牛膝8克,女贞子8克,陈皮5克,鱼腥草6克,白萝卜50克。本方要长期煎服,保肾调养,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凉服。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指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多呈阵发性发作,主要发生在四肢,以手指最易发生,而且呈对称表现,手指反复出现苍白、青紫,或潮红现象。

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之间的瘦弱女性,冬季发作频繁。临床表现:发病缓慢,受冷引发,手直接触及寒冷物体后易引起。发作时手指开始呈苍白色,慢慢地变成紫青色。指端表现明显,往后逐渐波及手指和手掌。发作时又痛又麻,双手冰冷,针刺一样难受,过一会儿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相继出现潮红、烧灼、刺痛现象。用热水温烫,放温暖处加温,用力反复揉搓,或大幅度活动双臂,可以帮助尽快恢复。出现病症往往是两手对称,以左手明显,小指及无名指最先表现出不适症状。

四肢冰凉说明脾肾阳虚,小指及无名指代表下焦的肾,此病与肾阳虚有关。此病若反复发作不积极治疗的话,会诱发其他重大疾病。因本病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脾肾阳虚,气血虚寒不活,当最早采取中医调养治疗,效果显著。兹提供以下处方,不但能治疗本病,还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预防其他疾病发生。

组方:川芎6克,当归15克,鸡血藤8克,红花4克,党参12克,黄芪10克,肉苁蓉9克,川续断18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杜仲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砂仁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女贞子8克,山楂8克,桑螵蛸8克,枸杞子8克,延胡索8克,肉桂2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大葱3寸许。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药渣子再煎4次,煎30分钟,温热洗手。坚持100天以上,即可巩固疗效。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减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常表现于口腔、眼角、食管等处。本病临床很常见,身体虚弱、慢性病久不愈、年老消瘦之人很容易发生此病。

本病发生于不知不觉中,逐渐表现明显,引起多个部位出现干燥症状,轻重不一。不经治疗持续数年后进一步加重,还会引起肾损害。

轻症患者自觉唾液少,口干,老想少量饮水。可反复多次饮水也解决不了口干现象。严重者咀嚼馍饼不好下咽,吞咽困难,口唇干裂,口腔疼痛不适,影响口感味觉。

眼部表现有眼睛干涩、泪少、眼角痒痛、异物感或灼热不适。还会导致视物昏花、畏光、角膜炎、结膜炎、充血、糜烂、溃疡等。

大多数患者还有皮肤干燥,阴道、尿道、肛门干涩瘙痒不适等。另外,对呼吸道也有影响,鼻腔干燥,声音嘶哑,干咳燥痰等。重症患者可发展为消化腺萎缩,神经障碍,甲状腺肿大,淋巴肿大结节或肾病。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供患者参考服用。

组方:麦冬6克,沙参6克,玄参6克,女贞子6克,砂仁8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6克,小茴4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肉苁蓉12克,山楂8克,川芎6克,当归8克,太子参8克,鹿角片4克,枳实4克,梨150克,苹果150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作一天5次慢品温服。


白塞病(口腔溃疡、眼角炎、生殖器炎)

白塞病于1937年由土耳其的一个医生报道并命名。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本病与身体素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微生物的侵入等都有关系。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差、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障碍,身体虚弱,抗击病毒与解毒的能力降低,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致使毛细血管、细小动脉或静脉炎症性改变。

白塞病的发病年龄段比较宽广,但以20~60岁之间的人较多,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相近。生活紧张、心情急躁、睡眠不足、长期消化不良的人最易发生。发病早期会有轻微的周身不适,以口腔发红、疼痛发炎,继则溃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

慢性的、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虽然不算什么大病,但经久不愈,给吃饭、说话、进食、心情均带来很大影响。长期发展还可侵及生殖器,男性的阴囊、阴茎、龟头,女性的大小阴唇、阴部毛囊都可能发炎、溃疡、疼痛不适。后期还可造成对眼睛的损害,神经及精神障碍。

本病治疗必须少些脑力劳作,多些体力运动。少玩手机电脑,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少食辛辣油腻,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稀饭。服用中药,调理脾肾胃肠功能,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疗方法。我常用以下处方治疗,效果明显。

组方:山楂8克,枳实8克,大黄8克,川续断15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6克,陈皮6克,砂仁8克,槟榔6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生白术15克,甘草6克,半枝莲6克,白花蛇舌草6克,鱼腥草6克,覆盆子16克,金樱子16克,党参18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梨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皮 肌 炎

皮肌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大人小儿都可以发生。发病原因主要为身体虚弱,免疫低下,其次是饮食不合理,生活不规律,导致外来病毒入侵。

皮肌炎形成缓慢,通常先表现于面部、眼睑周围,逐渐弥漫发展至前额、颧颊、耳前、颈周、及胸前V字区域。皮肤初起紫红色斑点,严重时为鲜红或棕红色皮疹,损害扩散,主以头面部明显,呈酒醉样的面容。

而肌肉损伤主要表现在肢体的近端肌肉,肩胛、骨盆肌肉容易先受损伤。患者困乏无力,肌肉酸痛,肌力降低,运动受限,抬头、扭身、下蹲、站起都困难,严重者走路笨拙,还会伴有心慌、困累、低热、心情烦乱等。

此病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一定要积极及早治疗。慢性病采用中药治疗是最好的,调理整个身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肝肾解毒能力,排出体内热毒,疏通气血,慢慢恢复皮肌功能。以补五脏为主,通六腑为辅,兼施疏泄,少抗病毒,兹录方如下。

组方:砂仁8克,山楂8克,生白术15克,怀牛膝18克,覆盆子15克,金樱子15克,大黄8克,川续断1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6克,仙茅8克,肉苁蓉15克,黄精15克,川芎6克,桃仁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木瓜6克,土茯苓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凉服。


低 血 压

一般正常人的血压,收缩压(也称高压)应在90~140mmHg之间,而舒张压(也称低压)应在60~90mmHg之间。当高压小于90mmHg,低压小于55mmHg时,即可称为临床低血压症。

低血压症在临床上可分为3个类型:①一般低血压:患者可无实际病症,但常感头晕、乏力、心虚、力不从心等轻小表现,多次测量血压后发现较正常人低些。此常见于瘦长体型、皮肤白净、面色微黄的女性。②直立性低血压:当患者站立时血压降低,平卧时血压又正常。饥饿、劳累、出汗多时表现明显,常常头晕、心悸、虚脱、面色苍白、易出冷汗等。③因病而继发的低血压:长期减肥、营养不良,长期心情不好、吃得少,有慢性胃肠疾病影响消化吸收,糖尿病、心脏病、脊髓病、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大量出血、放化疗后、大手术和严重外伤等,均可造成低血压症。

低血压症可采用中药治疗。兹提供如下处方,可以长期煎服。

组方:党参18克,黄芪18克,生白术18克,红参6克,枣仁16克,川续断18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补骨脂8克,仙茅8克,枸杞子18克,山药18克,山楂15克,枳实8克,砂仁8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黄精16克,肉苁蓉15克,川芎6克,白芍8克,当归16克,陈皮8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5斤,分一天4次温服。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过低,一般低于2.8mmol/L。正常人的血糖范围在3.6~6.1mmol/L。人体内的血糖每天都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血糖低了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高了则胰岛素分泌增加。

肝脏是储备和代谢葡萄糖的最主要脏器,肾脏则是供给和分配葡萄糖的最主要脏器,生成的葡萄糖供大脑和周身使用。所以,血糖的过低与肝肾的虚亏、功能降低有关。

低血糖症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在于神经系统,尤以脑部的交感神经最明显。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血糖,当血糖过度降低时,脑能量缺乏,就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低血糖临床表现有出汗、饥饿感、乏力、心率加快、震颤、焦虑,严重者出现抽搐、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死亡。

低血糖症临床常见,可用中药调理以减少其发生次数。兹提供以下处方:

组方:党参12克,生白术12克,黄芪12克,砂仁5克,肉苁蓉8克,制首乌8克,黄精7克,沙参8克,红参6克,山楂8克,巴戟肉8克,菟丝子8克,杜仲8克,补骨脂8克,桑螵蛸6克,山药12克,当归8克,白芍8克,熟地黄7克,陈皮5克,香附4克,枳实4克,鹿茸1.5克(碾粉冲服),阿胶10克(烊化冲服),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凉服。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富裕和人们劳动强度的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就其发病率来说,富人明显高于穷人,脑力劳动者远远大于体力劳动者。长期的高脂血症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最有可能引发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肾病和肥胖等。

高脂血症多因饮酒吃肉,过食肥甘,导致营养过剩;没有适当的体能消耗,又缺少必要的身体锻炼,加上平素体质偏差,新陈代谢缓慢,造成脂蛋白瘀积增高而形成。

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控制饮食,还要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加强锻炼,节食减肥,使体重恢复到正常标准,降低体重可以使血浆的总胆固醇降低。日常饮食少吃动物性脂肪,可多食豆类和谷类食品,多喝豆类熬制的稀饭,多吃蔬菜、水果等。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运化、输布、导浊、排泄功能降低,导致升降失司,热浊瘀积,湿痰结聚,形成本病。运用中药治疗要有耐心,坚持半年以上,并且结合节食锻炼,定会使高脂血症好转。

组方:川芎6克,丹参15克,生山楂15克,川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骨碎补10克,枳实8克,槟榔8克,旱莲草4克,通草4克,砂仁8克,补骨脂8克,陈皮8克,炒苍术5克,生白术15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大黄6克,甘草3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凉服。


高 血 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于1999年公布的标准是:低压(舒张压)高于90mmHg,高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则称为高血压。

临床表现常有头晕、头痛、乏困、心悸等,常因劳累、生气、紧张或休息不好使症状加重。本病是由肾、肝、心、脾脏器虚弱,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然而长期的高血压还可进一步损害心、脑、肾的功能。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非常重要,目前的西医治疗只是暂时控制,很多高血压患者只是知道血压高了就抓紧服降压药以缓解当时之急,而不知道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扬汤止沸”仅能缓解一时,血压反复地升高、降低,长久以来身体会更加衰弱,形成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并发症。

我临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纯中药治疗,其效果都非常理想,而且疗效稳定持久。所以,初期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最好运用传统中药间断性地坚持治疗,对防止病情的进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以下方药可供患者参考试用,或结合西药同时治疗。

组方:川牛膝12克,炒山楂10克,川芎8克,桑寄生18克,川续断18克,骨碎补8克,菟丝子18克,五味子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16克,大黄8克,枳实6克,香附6克,壳砂仁6克,天麻18克,钩藤6克,夏枯草6克,生白术18克,生甘草2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前两次煎20分钟,后一次煎25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服,四肢冰冷怕寒凉者温热服,手脚发烫胃积热者凉服。

服药期间禁食寒凉、油腻、辛辣,烟酒等,不急躁,勿恼怒,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坚持按疗程多服一段时间的中药。


糖 尿 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若不有效控制,会引起多个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

中医把糖尿病归入“消渴病”的范畴,主要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一般患者均有身体困乏、头晕嗜睡、腰腿酸痛、皮肤干燥或瘙痒、性功能降低以及女子月经不调等。

组方:山萸肉8克,五味子6克,覆盆子8克,菟丝子8克,枸杞子7克,女贞子7克,补骨脂3克,韭菜子3克,金樱子4克,山药9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8克,红参4克,洋参4克,太子参7克,玄参7克,桑螵蛸8克,壳砂仁4克,枳实4克,山楂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分作一天3次凉服。服药期间勿食辛辣,不饮酒、熬夜、打牌,千万不能急躁,工作悠着来,劳逸结合。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有害身体健康,导致肝中毒、肝损伤、脂肪肝等,严重者可致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每次饮酒超过4两,一周以内饮酒超过1斤,常常空腹饮酒,两种酒以上混合饮用,都容易发生肝中毒。而且饮酒过多还会降低肝脏的解毒抗病能力,也易导致甲肝、乙肝等其他病毒的入侵。

酒精性肝病病变不一样,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脂肪肝表现为肝大,肝炎可见纳差、乏力、恶心、肝区疼痛、腹泻等,肝硬化出现红脸、肝掌、蜘蛛痣、脾大、肝衰竭、心肌病、消化道出血、昏迷等。治疗酒精性肝硬化首先要戒酒,早一天戒酒对身体健康早一天有益,对治疗恢复就会更有利。治疗慢性肝病采取中药调养,是最关键的。重症患者在接受西医系统治疗后可再结合中药,治本巩固、调养治疗。

中药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既解毒祛邪,又养肝补肾、扶正固本。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参考服用。

组方:生白术15克,党参15克,黄芪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肉苁蓉15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枸杞子12克,玄参8克,山楂8克,枳实8克,砂仁8克,葛根12克,陈皮8克,洋参6克,灵芝6克,小茴5克,延胡索8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一天3次温服。


酒精依赖症

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酒精依赖症患者很少。吃穿都有问题,哪有闲钱买酒喝。但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随着钱包的增厚,幸福安逸的生活却使酒精依赖症患者越来越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还远高于我们国家。长期大量饮酒于家庭、于社会、于工作、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酒精依赖症就是酒精中毒。越依赖,越嗜喝,中毒越深,体质越差,身体早衰,严重者出现大病或死亡。

酒精依赖症,是指患者在停止饮酒或戒断饮酒,或不能及时满足饮酒需求时,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当症状发作时,渴望饮酒,非常冲动,手揺身抖、站立不稳,心动过速、坐卧不安,血压升高、大汗潮热,瞳孔散大、面无血色,抽搐冷缩、惊恐幻视,言语模糊、意识不清等。长期的酒精依赖、酒精中毒可导致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

长期饮酒害处多,醉酒伤害更大,应当慢慢戒断。重症患者应到医院治疗。能听进劝、积极配合者,可用中药调补治疗。兹提供处方如下:

组方:党参12克,红参5克,丹参9克,沙参8克,葛根12克,砂仁8克,小茴4克,干姜4克,山楂8克,山萸肉8克,五味子8克,枳实6克,陈皮6克,肉苁蓉10克,黄精16克,天麻8克,巴戟肉12克,杜仲8克,川续断18克,石菖蒲8克,生姜8克,梨1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4斤,分一天4~6次温服。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