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临床仲景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文老师想和你聊聊,小半夏加茯苓汤的故事。这个小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基本构成,是半夏24克,生姜24克,茯苓9克。水煎服。有的理论著作,由于换算方法不同,标注此方用量是半夏12克,生姜20克,茯苓12克。于临床,这个用量是灵活掌握的。这个小半夏加茯苓汤,能干啥呢?一般来说,它可以化饮利水、降逆止呕,还可以宁心。它治的是痰饮呕吐兼眩晕证。太多理论上的话,咱先不提。你看下面这段故事。看完,你就懂了。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30岁。她是游牧民族,身体历来强健。
结果,有这么一回,她吃了不少生冷之物,结果就开始胃疼,症状越来越重,不得已在1973年9月份投中医治疗。刻诊,患者胃痛,打嗝,吐清水痰涎。浑身上下畏寒。胃痛的同时还有些发胀,用手按压或热敷会舒服一些。整个人食欲减退,吞酸嗳气。口中虽然不渴,但是觉得喝热饮舒服。看舌脉,发现是舌苔白,脉微沉紧。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写了一张方子,非常简单:半夏40克(先煎半小时),茯苓30克,生姜30克。所有这些,水煎服。结果如何?患者药用4剂以后,诸证息平。为了巩固疗效,原方再用2剂。此后随访五年,病情未曾复发。这是在1983年的《四川中医》上,刊发的验案。这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个人发病,最初是吃了大量生冷之物。你记住啊,生冷之物,吃下去,是容易伤脾胃阳气的。年轻的时候,不觉得这是啥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吃生冷之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医案里这个患者,作为牧民,之前可能确实觉得无所谓。但是这一次,她吃完以后,就伤了脾胃阳气了。脾阳受损,温运无力,所以痰饮内聚,患者就呕吐清水痰涎。胃阳受损,和降之气不足,于是胃气上逆,患者就呃逆、嗳气、吞酸。中阳不足,温煦失常,所以患者就畏寒、胃痛喜热喜按、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沉紧,这都是脾胃阳虚、寒凝冷痛之象。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既然是寒邪伤了中阳,那就散寒邪、温中央。既然有痰湿水饮聚在胃脘,那就化饮利水。如此,脾胃之阳才会被挽救回来。
你看医家当时用的是啥?就是前面提到的,小半夏加茯苓汤原方。半夏40克(先煎半小时),茯苓30克,生姜30克。只不过,用量很大。其中,生姜温阳散寒,半夏燥湿化痰,并可以降逆止呕。茯苓则健脾利水,导水饮从小便而出。你看,简简单单三味药,就解决根本问题了。所以说啊,这个小半夏加茯苓汤,是非常实用的方子。它的主治,就是有些人多嗜生冷之物以后,中阳受损,导致水停心下、胃失和降。患者一般胃痛、呕吐清水痰涎、胃部痞闷不舒服,或者眩晕心悸,苔白滑、脉弦。这时候,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就对了。好了,我再给说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更能看出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实用价值。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41岁,是一个工人。啥毛病呢?梦游。她这个梦游可厉害了,睡着了以后,穿上衣服就往外走,能走出一里路去。有的时候呢,走到一半,她惊醒了,那就马上回来继续睡。有的时候啊,她无论怎么折腾都不醒,所以一直梦游,一晚上能梦游四五次。你说,这一宿,一直在梦游走路,她还怎么休息啊?所以,一觉醒来,浑身疲惫。怎么办啊?患者就想看中医。很多中医看,患者脉细无力,面色苍黄,肌肤甲错,皮毛枯槁,舌淡,两目无神,于是就按照养气血、安心神的路子来治疗。但是,效果不好。后来,这个患者继续求医,找到一位医家,姓李。刻诊,患者依然是脉濡细无力,舌淡,面色苍黄。但是,问诊当时,医家发现患者不停呃逆,声音短促。舌淡,苔白,湿润明显。面对这些, 医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患者脾胃为痰饮所困,导致气机不降而呃逆呢?脉濡,苔湿润,这都是痰饮阻滞之象。想你到这里,医家就用了小半夏加茯苓汤。只不过,加太子参益气、枇杷叶止呕,白蜜补中。这就是太子参30克,姜半夏12克,茯苓24克,枇杷叶9克,白蜜30克(冲),姜汁少许。6剂。结果,这么一用,患者果然呃逆减轻,食欲大涨,精神愉快。到这时候,回家改用补益安神之法,这就是大枣18克,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太子参30克,半夏9克,茯苓15克,远志6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4剂。这就是甘麦大枣汤加味。
这个方子,患者前后用了30多剂,梦游现象完全消失。这是1980年,在《广西中医药》上刊发的验案。这里的思路非常简单——患者最初,是中阳不足,痰饮阻滞。这就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患者心肝失养而梦游。所以,当务之急,不是补益,而是化掉中焦痰饮,从而恢复脾的运化之机。只有这样,后来补的东西,才可以发挥作用。你看,这小半夏加茯苓汤,在首诊的时候就用上了。干嘛呢?化痰饮,恢复中阳,为下一步治疗作打算。这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在其中的作用,承上启下,非常关键。总之,小半夏加茯苓汤,虽然很小,不起眼,但是能解决不少关键的问题,所以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是比较常用的。它就好比一枚棋子,放在最关键的位置上,从而盘活整个棋局。尤其是在脾胃消化疾病领域中,此方的应用率还是很高的。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909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