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师传五部脉2:
2024
07-13

师传五部脉2:

​束脉(二)上节课讲了束脉的形态,这节课讲怎么用束脉来诊断疾病。咱们再温习一下束脉,束脉是在荡脉的基础上出现缓掣脉感的一种脉态,其动态是向寸行或向尺行,其流动艰难缓涩,就象是约束了脉的运行,如同一个人拉着平板车上坡,艰难的使劲往前走,艰难而缓慢前行,它也象荡脉一样荡到我们的指头两侧,它的动作是缓慢而努力的向寸行或向尺行,或着向一方流去边走边向气球充气一样渐走渐涨大,渐满而止,涌满即有上涌感,主血气不能过去,血气受阻,这是气陷血堵,或是气机上逆,脑溢血的发作期前就是气机上壅脉,这个脉就是气机升降失调造成气血瘀堵。如果是短束脉就是气化失常。认识了束脉就要开始辨症了,把脉时要仔细寻摸脉流,找出脉感脉流的方向,脉力、脉的粗细,以及脉位的凸凹各有意义,这要靠脑袋的凝聚度,不专心致志,旁若无力,不能捕捉脉度。比如水泥地你看着很平,用手平拂,高低都能感觉出来。用手把脉就要灵敏的体会到脉搏的搏动感,或说脉搏的搏幅在五指诊脉法中的举、着、中、沉、伏这五候里哪层出现有力的束脉或无力的束脉,即脉是平走的,还是有上壅感或有张力感,还是脉来有下落感,能分清血液流动的脉落差,就能诊断出病性。把脉是个精细的活,必须细心摸索、体会,当意念放入到脉中,脉的形态就各异了,绝不是你认为的脉都是一个劲的往手指方向流去的,就象我们看人一样,初次见面,表面上和善或丑陋,其心里活动与面相也不是相符的,所以传统把脉大多是表相,五指诊脉法用的是里相。比如浮脉就是轻取即见,这是表相,而我们的五指诊脉法把这个脉,脉向寸行是涩脉还是珠脉,向尺行是束脉还是丝粒脉,同样,沉脉,你只觉得脉沉,它是伤在气分还是伤在血分,伤的如何,考虑这个,这就是咱们脉诊的优势。诊断的是气质和血质,模到了内在的现象才能识透疾病的病因和病性,或说是脏腑受损的程度。

脉 势

 图把脉就是诊断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痰瘀的,从脉理上讲,不明白其气血虚实、强弱,那是没法看病的。都说把脉难,就是对脉理没有弄清。现在的人把精力都用在怎么享受怎么不吃亏上去了,很少有研究的心。有些人悟性不到,没有耐心,一念不悟,耐性顿失。有反复不识此脉,即放弃不理,或有生嗔念,传统思想文化全无,皆是西方现实主义,憨厚无耐之心全无。学医之人要有耐心求学,踏实不躁,坚韧之力有余,常念书而不辍,这才是学医之道。我在我的“自序”里说:学医之路,漫长而持久,非有耐心者,非有兴趣者,不能成功….学医人必当宅心仁厚,有关爱之心,才能入微细究病人之有疾,泛者岂能究学之深,又要勤奋过人,才会遇病究因。若遇重病就心慌神怯,就不能练有高水平的医生,一定要苦心钻研积夜长年,才能游刃其间。你们学脉要每日三练,用三个指头伸出来左右摆动,同时脑里也跟着左右摆动,这样练脉就快了。没有笨人,就是没深究脉理,别人能设计它,你们顺着学还说难,就是没有用心琢磨,玩心大,懒得用心。我们太浮躁了,怎么能把技术提高?上图的脉势图是辨别疾病盛衰及人体气机升降图,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技巧脉,脉向寸行主气主寒,脉向尺行主血主热,向寸行脉气上升主气机上逆或主病邪盛。脉平行主体质与病邪相当,是气血不和,向寸行脉气下落是阳虚,气虚寒。脉向尺行,见脉气上升主血热,血气壅盛,血逆,病邪盛。脉平行是血滞不和,瘀血。脉气下落是血虚,血中气虚,身体虚弱。凡诸病见束脉,皆为气不顺,血不调,气血不调了。总之,见脉沉细迟弱,说明内脏的功能减退了,热量不足了,能量不够了,身体虚弱了。中医将之归纳为虚证,虚寒证。脉浮、大、滑,数为病邪有余之象,说明内脏功能亢奋,热势较盛,能量足,热毒亢盛,中医归纳为表证、实证、热证。掌握了诊断技巧才能对病的寒热虚实弄清楚。目前我们学习的中医模式就是五脏穴腑的相生相克。脏腑别通,六淫七情,但每个脏腑和小器官都有气机升降有大器官的气机升降,也有小器官的气机升降,也有脏与脏之间,腑与腑之间,更有脏腑与小器官之间的气机升降,更有膈膜、腹膜、筋腱、肌肉里的气机升降,故而大家不可忽视这个束脉的运用。就象我们干活,把一袋东西抱起放那边,抱来抱去,或快或慢,如用抻脉,搬运的时间长了,使累的慢慢抱起慢慢放下,甚至搬不起来累了,脏腑累了怎么升降呢,必须能认识到这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