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道医用药法则
2024
07-12

道医用药法则

​师传用药法则

一、五脏六腑虚实补泻用药要领

不论是传统中医还是道医,所用中药都是相同的。有时两位医生同样开一个药方,并在同一个药店取药,治疗同一种病,但其效果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有经验的医师不仅熟悉五脏六腑及虚实寒热,而且掌握药物的共性及其特性,此乃所谓“神医”背后不被人知的“诀窍”,就是用药法则。历来医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笔者将老师传授的用药法则和诀窍公开于此,以供各位学贤参考。如表4-1。

表4-1 五脏六脏虚实补泻用药要领表

二、道医引经药

老师曾经讲过,他喜欢在一些方子里面加气药,如柴胡、陈皮、生姜、桂枝、麻黄。因为这些药可以改善原方药气的行进方向和速度,比如要使药力到达头部,就应加白芷或是藁本、苍耳子之类的药;如果要使药力到达腰部,就加细辛、杜仲之类的药;如果要到达下肢,可加木瓜之类的药;这就是引经药。引经药很重要,它是一个向导。关于引经药,老师有自己的一套传承,现转录于此,以供杏林同道临证时参考。

藁本走头顶;薄荷、川芎、白芷、苍耳子走右头;荆芥走左头;葛根走颈部;桂枝、姜黄走手;杜仲、细辛走腰脊;牛膝走下肢;木瓜走两足;青皮走左胁;柴胡走右胁;枳壳、桔梗走胸部;破血用桃仁;活血用红花、土鳖虫、鸡血藤。血中行气,用延胡索、莪术、三棱。妇女需加香附、郁金、砂仁。

气虚宜补:人参、黄芪、甘草。

气升宜降:轻则紫苏子、乌药、枇杷叶;重则降香、沉香。

气逆宜调:木香、陈皮、香附、草豆蔻、砂仁。

气实宜破:枳壳、青皮、厚朴、槟榔。

血虚宜: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茱萸。

血热宜:生地黄、芍药、阿胶,大热宜犀角(代)。

血瘀宜:桃仁、红花、苏木。

血瘀而痛宜:没药、乳香、五灵脂。

血滞宜:丹参、益母草。

血寒宜:干姜、肉桂。

三、服药时间

服药是要讲时间的,什么时候服,一天服几次,都是有讲究的。这是因为,一天的气机,是有规律的,子时一阳升,午时一阴降。这其实就是气的升降问题。人体的气机,也是这样的一个运行过程。如果,把中药的药与时辰对应,就可以增加药的功效,快速恢复人体正常气机运行状态。

古代计时方法是一日十二时辰,而中国的时辰往往包含了很多人文的思维在里面。所以中国的时辰还与阴阳、五行、方位有很大的关系,归纳总结见表4-2。  

表4-2 时辰与阴阳五行方位对应表

凡是病在阳者,皆以午时以前服用为佳。凡是病在阴者,皆以午时以后服用为佳。

医案举例:此人在外地,电话咨询诊治。

某男:我老爸57岁了,天气冷的时候流眼泪,天气暖和的时候就没事(冷暖是指季节说的)。

笔者:你父亲是不是有鼻炎,或是咽炎之类的病史。

某男:他有时候会咳嗽一阵。

笔者:可能是有咽炎,你可以试用桂枝汤加柴胡。记住,每天服2次,一定要在中午12点前服,一共服药2周。

处方:桂枝29克,芍药18克,生姜32克,大枣20枚,甘草10克,柴胡28克。

按: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病人只是得阳不流泪,得阴而流泪。病在阳,阳不统表,则流泪,流汗。按《伤寒论》里讲:“太阳中风症”。肝木主风,主眼,如果用原方,则效难达,故加柴胡,以畅肝气。

还有的病人就诊时主诉:小便多,或流泪,或口中痰多,我认为可以归为伤寒中风里的汗证一类。

不要只认为伤寒中风症就是专指出汗的情况。把太阳证搞清楚了,可以治很多病症,例如有的糖尿病也是太阳证的一个变证。所以在临床治病时,不要被一个病名给迷惑或局限了。别人说是糖尿病你就从脾肾去考虑,这是机械的推论。

笔者的体会,当病人有什么症状时,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分析辩证。离开了辩证,就失去了灵魂。道医和中医一样,特别注重“气”,气有常气、变气之分。常气,就是有规律的气机运动;变气,就是没有规律的气机运动。如:五运六气,就是以常达变,按规律推测变化。但是,单靠这还不够,这只是一个侧面,还要以通达变。万物之大,天地之众,我们的思维和后天智慧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其规律,也不能尽通天地之变的。所以老子讲:“虚其心,实其腹。”讲的就是一虚一实,一动一静,一上一下。认识问题上要能从多方面去考虑,往往能在那“妙机一发”之中“突现灵光”。

四、刮痧方药及常用部位

药方:麻黄、蓖麻子、斑蝥、酒、醋(各等分)。

常见病刮痧治疗部位如图4-14。

图4-14 人体背侧刮痧部位

头颈段:主要治疗头晕、头痛、鼻塞、感冒、肩周炎、颈椎病等。特别是感冒,只要不是很严重的,一般刮痧就可以治愈。

胸肺段:主要是对咳嗽、胸闷、心慌、失眠等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我曾经对一个患者刮痧治好了其胸闷一症,先嘱其女儿去药店买了20克麻黄,然后把麻黄泡入酒中,再放一点醋。待调匀后,用瓷勺(喝汤用的小瓷勺)边蘸药酒,边刮其背部胸肺段。当刮到肺俞部位时,痛甚,而后见此位紫黑色,知是气滞不通而使风寒入里所致,刮完后,诸症消失,唯所刮之处有些疼痛。

脾胃段:主要对应人体中焦,可治脾胃疾病。如胃痛、胃胀、食欲不佳、纳呆、中气不运、五谷不化、五更泄泻等。

肝肾段:主要对应人体下焦,可以治肝肾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腰痛、腰胀、乏力、疲劳、月经不调、小腹疼痛、肝气不畅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