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7李某,女,89岁,初诊,心中悸烦20余天。患者在20天前即感觉心中悸,心情烦躁不已,浑身不适,不可名状,口干舌燥,头晕脑胀,时觉心中发冷,眠差,夜半加重,伴手脚心发烧。
舌红苔腻,脉右洪大,左弦尺大。血压188/86mmHg。拟方:
桂枝15g,炒白芍30g,饴糖30g,附子6g(先煎),麦冬10g,枸杞子1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生地黄15g,炙甘草12g,生姜15g,大枣10枚。
5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后,仍时觉身冷,并伴有心中动悸,且全身疼痛,舌红苔腻,脉洪大有所缓解。血压170/50mmHg。
上方拟加人参15g,五味子6g,生姜30g,饴糖50g。
5剂,水煎日3服。
再诊,5剂服完后,诸症大减,脉亦缓。血压144/68mmHg。效不更方再进方5剂,以固疗效。
按:患者高龄,相火上冲,故心悸而烦,头晕脑胀,血压升高;
火气不降,阴液耗损,经络涩滞,故浑身不适,不可名状,咽干口燥,血糖升高;
相火不降,阳越于外,故手脚心发烫,不得眠睡,而见洪大之脉;
相火不降,阳气无根,子时阳气升,心中发冷,夜半加重。
故用小建中汤建中降相火,又加龙骨、牡蛎重镇潜阳;
麦冬滋阴、润肺金,助相火以降;
生地黄、枸杞子以补肾水(左尺脉弦大);
附子、五味子以补肾中之相火;
人参大补元气、补五脏之虚。
诸药相伍,不离小建中汤之法。药专力宏,病患虽年高,而半个月之内病情得控,血压、血糖指标数值下降而欣慰。
对于重患,老年体虚患者,扶阳派李可先生往往以重剂“四逆”回阳救逆,而声名留芳,但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难以把握,故用药剂量还得适可而止,避免陷入官司。
饴糖
别名: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用高梁、米、大麦、小麦、粟等,发酵糖化而成。
性味甘、温,归经脾、胃、肺经。
饴糖有软、硬之分。
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
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其味甘,药用以软饴糖为佳。
饴糖具有缓中、补虚、生津、润燥之功效。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等。
常用之与补脾和胃,生津养血,缓急止痛。
注意: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属此类也。
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主补虚,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际,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
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
此三方中,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813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