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消除包块、痈疽的良方——十六味流气饮
2024
07-07

消除包块、痈疽的良方——十六味流气饮

十六味流气饮,由人参、当归、肉桂、川芎、防风、白芷、桔梗、黄芪、炙甘草、厚朴、木香、白芍、槟榔、乌药、枳壳、苏叶十六味药物组成,因此叫十六味流气饮,也叫二八流气饮,又名秘传十六味流气饮,亦名内补散。

流气,含义就是使气机流通。中医认为很多疾病的产生,都是与气机的不通有关,很多疮疡、痈疽、肿块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机不通,阻塞在此,逐渐形成了有形的增生物,或者坏死物。我们常说的肿瘤的“瘤”,之所以叫“瘤”,就是“留”的意思,气血留阻在这里了,“留而不通”就长成了瘤。

薛己《外科枢要》说:“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

中医中很多表示疾病的概念,其根源上,都是对气机不通的体现,如“郁”“积”“结”“聚”“瘤”“瘀”“疽”等等,都隐含着“不通”的含义。

如《金匮要略心典》对“痈”的解释:“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

《外科启玄》中对“疽”的解释:“疽者,阻也”。

那么,治疗的时候,就需要让气机流通起来,从根本上消除气机“留而不通”的状态。

这就是流气饮“流气”之义。

十六味流气饮在古代使用非常广泛,元代杨清叟《仙传外科秘方》中十六味流气饮主要治疗痈疽、发背、乳痈、脚痛诸般恶疮疖。书中说:“毒未成速散,已成即溃,败脓自出,恶肉自去。服此药后,疼痛顿减,此当用之,非常有验”。

《证治准绳·疡医》用其治疗“无名恶肿、痈疽等症”。

《备急千金要方》(在本书中称为内补散)中用其治疗痈疽发背已溃,功用排脓生肉。

《普济方》用以作痈疽脓血散去后的血气调理。

《医学正传》中其治疗“乳岩”,也就是现在所讲的乳腺癌。

明代李梴的《医学入门》中记载十六味流气饮可以治疗小儿痘疹余毒之虚证(加附子),痈疽之辛温发热,劳伤郁怒者,瘿瘤初起者,乳痈之郁怒者,男子乳病之肝肾两虚痰凝者,肺痈,人面疮,消渴脱疽挟气者,流注实证者等。

这个方子虽然药味多,但是配伍精当,并不杂乱。

当归、川芎、白芍,这是就是四物汤的方意,身体里的包块、结节、囊肿、痈疽、肌瘤的形成,都与气滞血瘀有关,三味药可以理气活血,其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白芍养血。共奏养血活血祛瘀之功。

在理气药方面,本方上中下三焦的气机都兼顾到了,

上焦——苏叶、白芷、桔梗、防风。

苏叶、白芷宣肺,桔梗为舟楫之药,既能载药上行至肺,也能宣肺,防风为“风药”,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让上焦刮起一阵风来,能让气机流通起来。

中焦——厚朴、槟榔、枳壳、木香。

厚朴下气除胀,槟榔降气行水,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木香行胃肠道气机。

中焦为枢纽,中焦的气机运行起来,人体升清降浊,积食、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可以顺利清除。

下焦——肉桂、乌药。肉桂能温补下元,使人体的阳气充足,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

除了祛邪,还要扶正,人体正气充足,才能更好的祛邪,党参、黄芪、甘草补中益气,也有力地推动了人体气机的运行。

整个方子配伍精当,祛邪扶正兼顾,上中下三焦兼顾,是一张治疗气机阻滞引起的各种包块、结节、囊肿、痈疽、肌瘤的良方。

现在十六味流气饮所用于治疗甲状腺、乳腺疾患,如甲状腺囊肿、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乳腺增生病颈部淋巴结肿等。

二八流气饮

二八流气归芍芎,

草木桂叶朴桔风。

人参乌榔芪枳芷,

结节肿物消无踪。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