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上)》学习笔记三十一
2024
07-04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上)》学习笔记三十一

     认识世界,从认识自身开始。     呵护家人,从呵护与调理自己开始。     热爱生命,从了解生命的运行规律开始。     热爱生活,从懂得与体悟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开始。     自修医经,不一定成为医家,只为明了世间之大道,顺便学着认识自己,修正与调理自己。     学习医经,不一定能治病救人,只求把握大道与真理的粗略,在人生与自我保健时不至于迷失大方向。如此,呵护自己与家人,也不至于南辕北辙。     下面蓝色字体的部分,即为“笔记内容”。

      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上)”【原文】: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注①:五运,指以五行代表的运化。行,变化运行。随着天体的运行,五运会有不同的变化。       本篇论述了五运六气的主要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和万物生化的影响,故名“五运行大论”。      本节重点说明,甲己年为土运统管,乙庚年为金运统管,丙辛年为水运统管,丁壬年为木运统管,戊癸年为火运统管。这是五行。      六气,子午年为少阴热气司天,丑未年为太阴湿气司天,寅申年为少阳相火司天,卯酉年为阳明燥气司天,辰戌年为太阳寒气司天,巳亥年为厥阴风气司天。)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注②:天地的阴阳之数,不用计数的方法类推,只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及其变化来推知。)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注③:古人测天时,看见赤色的天气,横亘在牛、女二宿和西北方的戊分之间;黄色的天气,横亘在心、尾二宿和东南方的己分之间;青色的天气,横亘在危、室二宿和柳、鬼二宿之间;白色的天气,横亘在亢、氐二宿与昴、毕二宿之间;黑色的天气,横亘在张、翼二宿与娄、胃二宿之间。所谓戊分,就是奎、壁二宿所在的方位;己分,就是角、轸二宿所在的方位。奎、壁正当秋分时,日渐短,气渐寒;角、轸正当春分时,日渐长,气渐暖,所以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门户。      这是推算时令的第一步,也是自然规律的所在,不可不知。)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注④:上下,是指该年的司天、在泉位置上的阴阳。左右,是指司天之气的左右间气。这是的“左”,为将来之气;这里的“右”,为源头之气。      六气变化之规则:厥阴风气――>少阴热气――>太阴湿气――>少阳火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厥阴风气……,如此循环。这样,六气之来去变化便非常清楚了。      所谓面向北方来确定阴阳的位置,说的就是阴阳在司天位置上的各种显现。)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注⑤:这里的“下”,是指在泉在地,指地气;这里的“上”,是指司天,指天气。      厥阴风气在上,则少阳火气在下;少阴热气在上,则阳明燥气在下;太阴湿气在上,则太阳寒气在下;少阳火气在上,则厥阴风气在下;阳明燥气在上,则少阴热气在下;太阳寒气在上,则太阴湿气在下。它们左右间气的规则不变,上下之气则始终相互平衡。      所谓面向南方而确定阴阳的位置,说的是阴阳在在泉位置上的不同显现。)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注⑥:气相得,指客气生主气。不相得,就是主气生客气,上下位颠倒,以下临上。)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注⑦:天地变化的作用,在天表现为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在地表现为万物的形态。      大地上有形的物质和天上精气的关系,犹如植物的根干和枝叶,虽说天空距离遥远,但通过观察物象,还是可以了解的。)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注⑧:太虚之大气,即风寒暑燥湿火六气,托浮着大地。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风气使它运动,湿气使它润泽,寒气使它坚实,火气使它温暖。)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注⑨:司天、在泉之气,都不会在脉象上显现。)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注⑩:脉气与岁气相应,体气就平和;反之就会生病。这是说,不在相应的部位,左右手脉气相互移易,出现相克相反的脉象,尺脉与寸脉相反,左右手脉交替出现的,均为病象。      一定要先确定该年的司天和在泉,从而推算出其岁气和左右间气应该出现的位置,然后才能测知人的生死和疾病的逆顺情况。)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