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了真
2025年2月10日星期一
自汗盗汗的调理
一、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自汗是醒着的时候安静、运动时出汗比别人多。盗汗是睡觉时出汗。要分清出汗的原因。小孩最容易盗汗,小孩纯阳之体阳大于阴,形成阴虚盗汗,5-12岁容易盗汗,及踢被子,磨牙,不正确调理会延长盗汗时间。
二、自汗
汗液的排泄和小便差不多,天热会自动排汗,运动出汗是正常的,如果吃饭,走路出汗,动则汗出就不正常了。
调理:
1.自汗基础方:
玉屏风散不能解决所有的汗,轻度的自汗管用。但很多人不明显。气虚卫表不固出汗玉屏风解决不了,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补气防风固表,口服液量很少,建议用方剂黄芪用到30克、50-70克。口服液达不到治疗效果,Otc药自行购买。
黄芪50,白术15,防风5-6克就可以。可以加西洋参10几克。
2.脾虚自汗:
很多人气虚伴随脾胃虚弱,吃饭少,大便不成形,加:人参10克或党参15,茯苓15,炒山药20克同时健脾。补气不健脾事倍功半,补气健脾事半功倍。卫表固不固在于中气足不足。
3.手脚冰凉的自汗:
上方加巴戟天12克,干姜10克。不要加附子,没有养阴的药会阴虚。
有人自汗调理好了变成盗汗,是阳性热药太多,鹿茸,人参,附子,干姜等。
健脾补气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4.肾精不足的自汗:
有些人自汗与心有关,汗为心液。但老师不认同,汗液的排出与肾有关,心为火,肾为水,阳要固摄阴,像灯火与灯油。这样的人经常腰膝酸软,乏力,走路关节弹响,不耐寒热,与肾精不足有关。心汗是冷汗。
方剂:熟地、制肉苁蓉各30克,浮小麦、党参各12克,茯苓15克。益气健脾,有人伴有血虚,贫血,站起来头晕。
轻度自汗可以喝苁蓉,枸杞。练功。
5.祝由的方法:
面南,吸一口气,手诀十天干:甲乙(东,食指中节),丙丁(南,中指上节),戊己(中中指中节),庚辛(西,无名指中节),壬癸(北,中指根)。掐指顺序:南,北,东,西,中。最后念:敕令,收。水火木金收于土。做一遍即可。
三、盗汗
1.小孩盗汗,5-6岁,睡觉出汗,磨牙,踢被子,惊厥,哭闹。用龙牡壮骨颗粒。补钙,定惊安神,健脾养阴,龙骨牡蛎镇阴,不让津液丢失。
2.成人盗汗
原因:阴虚火旺。阴虚:包括血液、水液、津液、精液亏虚。四种可以相互转化,所以阴虚这四种多少都有不足,尤其是后三种。
(1)血热盗汗,盗汗有白发、掉发,手上蜕皮,手脚心微热,熬夜眼睛发红。
调理:
方剂:生地18,当归18,白芍15,龙骨9,海螵蛸6克。
生地清湿热凉血。当归补血。白芍柔肝,补血要柔肝。龙骨镇阴。海螵蛸止胃酸,凉血止血。脾胃虚弱加四君子,把人参换成炒山药。吃七天看效果。
(2)水液不足盗汗
水液不足一般有口干口渴,皮肤干燥,想喝水,或叫津液亏虚。
方剂:
麦冬30,沙参30,龙骨12,牡蛎12,白芍15,知母9,黄柏9,浮小麦15克。
方义:
麦冬、沙参养阴。龙骨、牡蛎镇阴养阴。白芍柔肝。知母、黄柏清下焦。浮小麦止汗。口苦可以加栀子。肝的问题很多,肝主升发肾主收藏。
(3)肾精不足盗汗
病因:房事多男性为主,醉酒入房,女性内热不寐,身体越虚欲火越大。
调理:
方剂:生地20,熟地30,肉苁蓉30,泽泻15,牛膝10,石决明12,煅磁石12,麻黄根10,银柴胡10,陈皮15克。
方义:
生地、熟地、肉苁蓉补肾精,补的过多上火用生地。泽泻利尿。煅磁石调理气场养阴镇阴,清利阴阳,轻升浊降。麻黄根敛汗止汗。银柴胡清虚热,陈皮燥湿化痰,祛湿健脾,祛湿腻,祛滋补药的湿腻。
龙骨牡蛎石决明先煎。
四、黄汗
病因:出汗容易染被子、枕头。湿热,夏天出汗,没有出尽就见凉水了,毛孔闭塞,湿热郁闭。
调理:
1.采气的方法,让汗出一出。
2.方剂:白芷5,白芨5,黄芪30克,黑汗同治。喝药后运动一下。出汗时按照自汗治疗。
白芷白芨通经络芳香通串到皮肤,让汗排出。
五、紧张出汗
一紧张就出汗,如考试出汗。是肝气郁滞,心不够宽。
调理:
1.理气代茶饮。玫瑰,茉莉,陈皮等分泡水喝。玫瑰,陈皮为主。可以加枸杞。陈皮最好7年的。茉莉清理湿热的作用,偏凉。玫瑰养血理气安神,偏温。陈皮燥湿健脾。肝气郁滞引起肝血亏虚或放一枚大枣,冰糖,枸杞。尤其烦躁的时候。
2.老花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64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