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达生,一位热衷于圆运动养生,把道家哲学具象化的太极人。希望在下分享的一些练拳心得、所见所闻,能抛砖引玉,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有缘的朋友,请点下面卡片关注我们:
01每个人学太极拳的初心和理念都是不一样的,平时锻炼要把功夫放到何处,才能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达成自己预期的目标呢!
太极拳教学圈,鱼龙混杂,初学者入局难免迷茫,随波逐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长功夫这把刀刃上。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专”字,只有专一才能深入,得窥法华三昧,学拳也是一样。
想要得到专一,就得先做一番减法,老子《道德经》里面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直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于无,无为而无不为’。太极拳既是体育运动,也是智育运动,表面上是在练拳,内心实则是在修道。“道”为何物,“道’就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这是太极拳的精神内核,不承认这一点,内功修为就一定高不了。
02第一点,学拳就要学精,贪学太多套路对太极拳修练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杂而不精,囫囵吞枣,就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来锤炼内外功夫了。
达生本人对这一点,早有警觉,几年前,就果断地实行“去芜存菁”的运动方案,把多余的套路清出日常的训练清单。
习练的套路由多减少,只是我们在学拳路上的一次抉择,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功夫细节的打磨上。
03
第二点,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催形,“意气君来,骨肉臣’,拳谱明明白白的提出骨肉是次要的,意与气才是太极拳的主要内容。
没有意气就没有太极的内在,练出来的,只能是徒有其表的太极操。
太极拳是动气功,因此在开始训练时,讲究以外形带动内气,而这种以外带内,必须立足在“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之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只需要保持身法中正,转动圆滑,自然呼吸就可以了。
可不要把太极拳的“内气”与什么“胸式呼吸’、“逆腹式呼吸’这些“外气”呼吸混为一谈。
这两者的内涵是全然不同的。在练拳时只需保持自然呼吸,不憋气,等到身体变化随心所欲时,“内气“与“外气”自然就结合了。就像通常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04关于,“外带内”还是“内带外”的问题,太极拳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它们就跟太极的阴阳一样,是不可分割的矛盾体,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外在条件引动内气,随之而来的内气升腾最终催成外形动作的定式。外引中有内引,内引中含外引,缺了哪个都不能完成太极的整合动作。
也可以说在习练过程中先由外带内,再由内带外。马虹老师说:内不动外不发;张志俊老师说:以手领劲;吴图南说:外带内;陈小旺老师说:以丹田为核心,一动无有不动。
真正要提倡、弘扬太极拳,就应该承认它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承认它与普通体育运动项目的差异……
温馨提示:
欢迎大家关注’太极达生’公众号,上述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待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身为修身养性的太极人,我们千万不要心怀执念、以偏概全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结缘太极,以拳会友!传承国粹,分享健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762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