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t7jMUdCJN7LYqnluHNoxQ
乌梅丸方解
天堂鹤 一品医堂 2024-06-16 11:15 山西 6人听过
张仲景说:“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須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內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方解】
乌梅丸作为厥阴病之主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辛开与酸收相合,开达表里,贯通阴阳,使表气与里气相回旋,而不相协调的脏腑趋于协调平和,陈修园评价其“味备酸甘焦苦,性兼调补助益,统厥阴体用而并治之”。
1乌梅丸是和解剂 和解剂的定义是:“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和解剂”。乌梅丸颇具其特点,方中重用酸敛性涩之乌梅敛阴和里,以辛温发散、主动主升的附子、桂枝、细辛、蜀椒、干姜宣通阳气,益以甘温之人参、当归补气和血,配伍苦寒沉降之黄连、黄柏清泄邪热。综观全方,充分体现了和解剂的配伍特点。乌梅丸具备收、和、安、敛、宣、降、散、温、补、护于一体的方剂[6]。吴鞠通探讨乌梅丸为“酸甘化阴,辛苦通降,又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7]。
2从药性理论分析乌梅丸 ①补用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木生酸,酸生肝”。乌梅丸方以乌梅三百枚为君,更以苦酒浸渍一宿,重加其酸,以求酸收敛肝。《本草求原》:乌梅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因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属阴味,其性收敛,补用酸为其正治法。肝体阴而用阳,而“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酸以补,是补肝之体,充肝之阴血。《内经》中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乌梅丸中加以辛温发散的附子、桂枝、细辛、蜀椒、干姜宣通阳气,这是针对肝气不足,必须辛甘助阳,以益肝气,恢复其升发舒展的功能特性。补用酸和补用辛,二者齐头并进,正如后世对肝的治疗,有治肝体与治肝用的划分方法;②并用苦寒。黄连、黄柏之苦寒以坚其阴,清以泻热, 苦寒沉降之黄连、黄柏清泄邪热。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③益用甘味之药。人参、甘草甘入脾培土,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补脾益肝。“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而肝主有源。亦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全方酸收敛降,辛热助阳,酸苦坚阴,寒热温凉,温清补益,攻补兼施,诸药配伍,并行不悖,燮理厥阴阴阳寒热虚实,使之归复于平和[2]。总之, 乌梅丸酸甘苦合用, 陈修园曰:“肝病治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长于调治肝虚寒热错杂之月经病。
运用乌梅丸辨证要紧扣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机,治疗具有“厥阴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寒热错杂、部分症征在下半夜出现或加重”这一病理特点的不同病症,为进一步拓宽乌梅丸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依据;只要诊断其证属厥阴阴阳寒热错出现提纲的主症,皆可用乌梅丸,取得异病同治的效果。
半夏药解
龙胆草
阅读 267写留言一品医堂
人划线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738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