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友会第3737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介绍了治疗缺乳的一个特别针法,以“乳三针”和膻中为基础穴位,辨证分肝郁气滞和气血两虚两型,有效率高达85%。针灸治疗缺乳可以避免服药对母乳的影响,简单有效,可以解决许多乳儿家庭的问题。(导读/依伊)
—本文约900字,预计阅读3分钟—
“乳三针”催乳有良效作者/刘玉贤
自82至83年我们运用乳三针治疗缺乳病人120例,获得较好效果。本组年龄23~25岁22例,26~30岁96例, 31岁2例。缺乳日数最短7天,最长110天,以20~45天为最多。肝郁气滞型85例,气血两虚型35例。
治法:
两型均用乳三针和膻中为主穴。
肝郁气滞加刺太冲,气血两虚加刺风池。
乳三针即乳源、乳泉和乳海。
病人取平卧位以乳头作标志。
乳线上第二、三肋骨之间取乳源穴;在腋前线上平齐膻中取乳泉穴,乳线上第六、七肋骨之间取乳海穴。
用2寸28号毫针,快速进针,向乳头沿皮横刺,深过1寸。
当局部有麻胀感后,在穴处加灸以通经活络,留针20~30分钟。
气血虚弱用补法,肝郁气滞用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
针刺时要注意进针方向及深度,预防发生气胸。
经针刺后显效(治后可满足婴儿每日哺奶需要量)有64例,有效(治后乳汁明显增多,但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量,还需补给食物)有38例;无效:(治后乳汁量未见增多) 有18例。
针刺2次见效21例,3~ 5次74例,6次以上25例。有效率为85%。
-
病例:
郑XX,27岁。产后奶少,曾服偏方及中药多剂不效,每日需补给鲜牛奶1.5~2市斤。于产后35天来诊。诊为肝郁气滞型缺乳。
针刺乳三针加膻中,并针后加灸,用泻法。日1次,连续3次,乳量增多,不加辅食,即能满足需求量。追访半年,乳量仍多,婴儿健壮活泼。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692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