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尿酸高、脾虚湿足,虚实夹杂!中医一剂祛湿健脾汤,寒湿湿热都治
2024
06-02

尿酸高、脾虚湿足,虚实夹杂!中医一剂祛湿健脾汤,寒湿湿热都治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082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恳请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每天早晨6:30阅读科普,又方便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你更便利获得调理方案,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科普,为你分享一个尿酸高脾胃亏虚湿阻中焦的中药调理方——祛湿健脾汤。

这首健脾祛湿方,是中医依据自己临证经验拟定出的经验方,组方:制半夏、陈品、草寇(或砂仁、或草果)、苍白二术、厚朴、枳壳(或枳实)、炒三仙、藿香、茯苓、佩兰、木香、佛手、香橼、党参、川楝子、香附、元胡、薏苡仁、山药、超莱菔子、滑石。

那么这个中药方能治疗脾虚湿阻中焦的疾病吗?

我们先来看看脾虚湿阻中焦的病症分析:

我们知道,脾胃同居中焦(中州),脾主运化水湿、水谷精微;胃主收纳水谷。

如果一个人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煎炒炙烤厚味醇酒,经常恣食生冷之品,每每损及脾胃,脾胃运化水湿水谷精微失司,水湿运化不及,内停中焦,湿聚郁久化热,湿热互结。

而脾脏性喜燥恶湿,脾虚或湿郁,则变生诸多不适——

湿聚中焦,则会脘腹胀闷,痞闷不适。

湿阻气机,气机运行不畅,不通则通,湿阻关节筋骨发为痛风。湿阻四肢则四肢乏力沉重。

湿阻中焦,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弥漫头面,则头昏头晕。

湿阻心脾,则心事所养,心神不安,睡眠不香。

胃纳受阻,则饮食差,食欲不振不消化。食欲不振,则浊气上逆而呕恶吞酸,口苦口气大,腐臭嗳气,舌苔厚腻。

上述诸证都是湿阻中焦的症候。

上述的祛湿健脾汤,是如何能够治疗中焦湿阻证的呢?道理这样——

我们知道,湿阻中焦,一般会表现为虚实间杂之证。

如果夹热,那么治疗则更加难办棘手。

湿阻中焦,湿适宜燥或化,可用辛香燥热的草寇(砂仁、草果)、半夏、陈皮、苍术、活血、佩兰等达到燥湿醒脾的目的。

用香橼、佛手、香附等芳香之品来理气和中。

用元胡、川楝子来行气止痛。

用炒莱菔子、炒三仙来消食化积和胃。

用白术、山药、薏苡仁等来渗湿祛湿健脾。

上述诸药合用,可达到祛湿燥湿化湿健脾、理气和中、消胀止痛功效。

这个方子的特点就是用药量大药味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当今之人们,经济医疗条件都挺好,大多数尿酸高痛风或湿气重的人长时间服药调理,如果再用量小中药大可能会杯水车薪,不能达到效果。所以在遣方用药时,非量大力专不可,按照这个思路去遣方,效果每每都很好。

当然,在实际用药时,可以按照下面思路灵活加减:

寒湿中阻者,方中加干姜、肉桂、良姜等辛温和中止呕之品。

湿热并重的,方中加黄芩、茵陈或青蒿。

湿重于热的,方中加猪苓、泽泻。

热重于湿的,方中加寒水石等。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的,加丁香。

头昏头晕的,加桔梗、天麻。

心神不安烦躁的加生龙齿、炒枣仁等。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2001年第36期《 陕西中医杂志》李克华等文章《湿阻中焦的辨证施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