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肝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者调养不当、病情延绵,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继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首创“浊毒学说”,并使用解毒化浊法治疗肝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请大家一起学习。
01·解毒化浊法
李佃贵以毒邪论治病毒性肝炎,谓“以毒攻毒”,常据舌脉表现,分层次应用解毒法。毒轻者,应用黄连、黄芩、苦参、板蓝根之属;中毒者应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之属;重毒者用白英、黄药子之属。临床应用此类药物能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防治肝炎及肝纤维化。习仲景之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谨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临床皆以清热利湿为法,然效果不甚显著。
李佃贵指出,当从浊论治,治疗浊邪有三法。①芳香化浊法:此类药辛香温通,芳香悦脾,脾运复健,气行湿化浊消。选用去舌苔浊垢之要药——藿香,重者加佩兰、荷叶以升清降浊。②燥湿化浊法:选用黄连、黄芩。苦寒能通泻下行,能燥湿,能泻火存阴。为免日久碍胃滞脾,喜加砂仁、白豆蔻。③利湿祛浊法:常用茵陈、滑石、白茅根、竹叶等使湿浊从小便而出。此三法不可偏废,亦不可偏执一法,三法灵活应用,治湿化浊效若桴鼓。
02·养肝和胃(脾)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病患者脾胃功能之好坏,直接关乎预后吉凶。如果脾胃功能健旺,后天充沛,肝病自会逐渐向愈;如果过用苦寒之药败胃伤脾,后天失养,病情就加重恶化。所以治肝时应注意扶助后天,保护脾胃。李佃贵喜用当归芍药散养肝和胃,配二陈汤燥湿和胃降逆,不用参芪草温燥健脾。药虽平凡,守方常服,能明显改善患者乏力、腹胀、纳呆及面色萎黄、黧黑(肝病面容)等病症。
03·软肝化坚法
肝病既久,则气滞、血瘀、湿阻、水停、热结,肝郁脾虚,阴亏血耗,正虚邪恋,肝体失养,萎而变硬,变生鼓胀。这时须入络软坚,缓缓消磨,祛邪兼以扶正。当遵《金匮要略》大黄䗪虫丸之旨,缓中补虚。李佃贵喜用鳖甲、穿山甲珠、三棱、急性子等软肝散结,用全蝎、水蛭、虻虫等动物药入络搜剔。
04·行气法
肝脏喜疏恶郁,肝病必有肝气郁滞,肝失疏泄,随之全身各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去平衡,滞于上焦胸膈则胸闷,滞于中焦脾胃肠则腹胀,滞于下焦小腹则满闷不适,继则血瘀、湿阻、水停、热结。临床常用辛香理气之品,以畅达全身气机。其意有三:①宣畅气机。临床常用能升降诸气的三焦气分之药木香,和能利三焦、解六郁的气病之总司香附。②醒脾开胃。临床常用具醒脾开胃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辛温芳香之砂仁、白豆蔻,以改善患者腹胀、纳呆之症状。③辛香理气除湿浊。肝病属湿热者多,舌苔浊腻、厚腻。在清热利湿基础上,非辛香理气之品,方能气行湿化,化腻浊之舌苔于无形。
李佃贵常根据三焦辨证选药,气滞上焦用功善行气宽胸利膈之檀香、紫苏梗;气滞中焦用枳实、厚朴、槟榔、莱菔子畅达中焦;气滞下焦常用荔枝核、乌药、沉香之属行气散结。如此三焦气治,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湿化,气血调和,病易恢复。
05·疏肝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令气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木郁达之”即指此而言。肝郁为病之始。常根据肝郁之轻重缓急,把疏肝解郁分为两法:①疏泄法。适用于肝郁轻证。李佃贵喜用香苏散加柴胡以调达肝郁。②通泻法。任应秋讲“肝气盛的,还得用泻法”即指此。所以李佃贵常在疏泄法的基础上加用姜黄、郁金、龙胆草、栀子等药以苦泄通降。
06·活血通络法
血瘀之因,约略有四:一曰气滞血瘀;二曰因热致瘀,目前已公认疫毒蕴伏血分是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因;三曰因湿致瘀,湿热是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基础,水湿内蕴阻于脉络,血脉不通而为瘀;四曰因虚致瘀,慢性肝病患者长期过用苦寒之品,致中阳不足,脾肾阳虚,最终气机失运,血不畅行而致瘀。可以说气滞血瘀贯穿于慢性肝病的全程,所以活血法与行气法一样重要。但活血法一定要“缓中补虚”。李佃贵喜用失笑散为基础方,轻者可配丹参养血和络活血,虎杖解毒化瘀;稍重用牡丹皮、地骨皮、白薇等凉血活血;瘀久之肝纤维化、肝硬化,配伍软肝化坚、入络搜剔之品,如鳖甲、穿山甲、三棱、全蝎。但不可重用、久用,以免造成出血。
07·滋补肝肾法
肝病日久,湿热疫毒蕴于血分,久久不除,耗伤阴液,先是肝阴虚,继则肾阴虚,最后肝肾之阴皆亏。乙癸同源,滋肾亦可养肝柔肝。因肝属木,藏血体阴,若阴亏血少,木失水涵,肝失荣养,势必枯萎变硬,这是慢性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病机。所以,李佃贵指出,治疗以滋养肾阴、柔润肝体为主,滋水以涵木是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喜用一贯煎养肝阴,二至丸滋肾阴。
08·保肝降酶法
虽说中医所论肝与西医所论肝不尽一致,但是慢性肝病患者每每出现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增高的现象,说明肝脏有损害,应从肝脏体阴而用阳考虑,这是肝体受损,应急则治其标,注意保肝降酶。李佃贵常用龙胆草、垂盆草、五味子,历经临床检验,屡试不爽。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569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