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解毒壮阳皆神效,可攻可补话蜈蚣
2024
05-31

解毒壮阳皆神效,可攻可补话蜈蚣

蜈蚣为祛风定惊的良药,能治疗中风惊缩,痉挛抽搞,破伤风,风湿痹症等多种疾病。据《科学与生活》1987年第5期报道,蜈蚣以多脚著称,有“百脚”、“千足虫”等别名,其实我国脚最多的蜈蚣只有21对一42只脚。古人还把蜈蚣作为佳肴,沈怀远《南越志》说,南方人以大蜈蚣“肉曝为脯,美于牛肉。”,沈怀远的《南越志》和葛洪的《遐观赋》中都有巨大蜈蚣的记载,我们现在是见不到文中描述的硕大蜈蚣了,我国最大的蜈蚣—-少棘巨蜈蚣,最长者仅16厘米,宽1.1厘米。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产于美洲,长33厘米,宽3.8厘米,也不过两支铅笔的长度罢了。

蜈蚣自古即被认为是有毒的虫药。有天龙、百足虫、金头蜈蚣等雅号。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言其有“啖诸蛇虫鱼毒”的功用。明代《本草纲目》历数了蜈蚣祛风解痉、定惊止搐、攻毒散结的作用,“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伤”。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在论述蜈蚣以毒攻毒的作用时说:“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疮疡诸毒皆能消之。”书中还详述了具体的入药方法:“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可谓是经验之谈。

蜈蚣镇惊解痉的作用比全蝎更为显著,中医自古常用于小儿科的惊风症,常常有桴鼓相应之效。宋代的《圣惠方》载有“万金散”,用大蜈蚣炙为末,与丹砂、轻粉等分,乳汁和丸,用母乳调服,用于治疗小儿因热病、惊恐所致的急惊风抽搐。清代的《幼科心法》中的“撮风散”,蜈蚣与僵蚕、全蝎、钩藤、朱砂等配伍,竹叶煎汤送服,治疗小儿脐风出现的目睛上视、四肢拘挛等症,至今仍是儿科临床的效剂。

现代药理分析,蜈蚣含有与蜂毒类似的两种主要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从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蜈蚣具有以下作用:①抗肿瘤作用,②抗惊厥作用,③抗菌及抗致病性真菌作用,④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⑤镇痛作用,⑥抗炎作用。

蜈蚣可用于治疗肺痨及瘰疬,是中医的抗结核药。常与百部、全蝎、阿胶、冬虫夏草、皂角刺、刺猬皮等组方,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颈淋巴结核等症,内服外用均可。中医外科治疗痈疽、疮疖、乳痈、痔疮、头癣、烫火伤等,常用蜈蚣与雄黄、冰片、大黄、猪胆汁等配伍,有消肿止痛、化瘀排脓之效。如清代《疡医大全》中载录的“蜈蚣散”,治疗“蛇头疔”,即手指的化脓性感染。民间多有用蜈蚣疗疾的单验方,如用蜈蚣、五倍子用香油沸炸后的“蜈蚣油”,可用于痔疮疼痛,亦可外用擦治小儿秃疮、烫伤、烧伤等。对小儿百日咳,将一条活蜈蚣装入生鸡蛋内,蒸熟后食用。将蜈蚣与冰片共研成末,吹入耳中,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有一则医案:一患噎膈的病人,食之不下,日渐羸瘦。偶饮一壶酒后,自觉症状减轻。患者检视酒壶中有一条大蜈蚣,方知是酒浸后的疗效。噎膈即重度的食道炎症或食道癌,现代药理已证明蜈蚣有抗癌作用。以蜈蚣为君药组方,临床治疗肝癌、鼻咽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张锡纯又说“蜈蚣,走窜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从上所论,蜈蚣不独疗风、解毒,且能祛痰化瘀,对于风挟痰瘀之证用之甚好。因此,风、痰、瘀、毒四字为应用本品的主要依据。

当代著名蛇医季德胜一生与各种毒蛇打交道,历经风险,都靠自己研制的蛇药化险为夷,被誉为“蛇药神医”。一次,季德胜捉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小花蛇。为了了解它的毒性,就特意让小花蛇在自己的手臂上咬了一口。没想到这条小蛇的毒性极大,被咬的伤口开始发黑渗血,逐渐整个手臂都黑肿起来,向肩部蔓延。而且舌头发麻,视力模糊,心中跳加速。虽然加倍服用了自己研制的特效蛇药,但症情丝毫没有减轻,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季德胜心里一惊,急忙让徒弟去捉几条大蜈蚣来。生吞了5条后,症情仍未见缓解。在场的医生主张截肢保命,被季德胜摇头拒绝。徒弟不得不向远在重庆的师叔去电告急。师叔来电云:“蜈蚣倍量”。在吞服了15条蜈蚣后,奇迹终于出现了,季德胜的神志逐渐清醒,从手臂至肩部的黑肿依次消退,蛇王又一次脱险了。

从解毒消肿的一味伏蛇良药,说到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中医“大毒去病”的古训,在蜈蚣等虫类药的临床应用中,得到多学科的诠释。

自古以来,蜈蚣多被认为是有毒之虫,而对用量加以限制。目前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上,规定蜈蚣用量也只有1~3克,且还注有“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等字样。因而在人药配方时,一般只用1~3条,最多也不超过5条,以防中毒。

关于蜈蚣是否有毒,,历来所说不一。部分中医古籍认为其有小毒,蜈蚣,首载于《本经》谓味昧辛温”,把蜈蚣列为下品,但未言有毒;《玉揪药解》谓“味辛微温”,亦未言其毒。然《药典》和《中药大辞典》等均引为“辛温有毒”。

其实蜈蚣干品入药后其毒性已全部失活。在西南地区甚至将其强壮作用当作补品应用。近40多年来,更将其作为治疗阳痿的首选药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玉梅医生于《中医杂志》1981年第4期,发表了学术论文“亢痿灵治疗阳痿737例疗效观察”,取得了总有效率99%以上的满意疗效,而方中主药既是蜈蚣,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虽然用蜈蚣治疗阳痿者早以有之,但是这么大部头应用蜈蚣治疗阳痿并系统观察的有效科研病例,还是令人耳目一新。一改蜈蚣是一味有小毒的祛邪药物的概念,反而变成了一味强壮药,并且是治疗阳痿最常用的一味强壮药。更有中医虫类药大家,国医大师朱良春亦用其治疗很多顽疾重患获效。每多用至10余条。

然而,就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曾有人每次用70~80条蜈蚣治疗鼻咽癌获效而未曾发生中毒反应。更为有趣的是,在云南大理州的许多地区还有食用蜈蚣的习惯,他们将捕到的蜈蚣晒干,油炸或烘干食用,其味香酥可口,也没有关于食用蜈蚣过量中毒的报道。尽管这些现象有悖于祖国医学对蜈蚣毒性及用量的传统记载,但是却是客观存在,令人困惑。

对蜈蚣毒性的认识,据《中医药信息报》1991年4月13日第三版“蜈蚣用量新见解”一文中记载,以及《中国医药报》1991年4月“话谈蜈蚣毒性及用量”一文中报道,云南中医学院和中科院动物所于1988年经过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原来蜈蚣的毒性存在于头部腭齿中。这种毒在活体蜈蚣内有较强的毒性,用在自卫和捕食时麻痹猎物。但蜈蚣死亡后,它腭齿中的毒素会被迅速氧化,变性为无毒的成分。因为蜈蚣毒是一种蛋白质,在一定的空气、温度、湿度下易变性而失去活性。制成商品出售或食用的蜈蚣,均是先将蜈蚣处死,加热干燥。这个加工过程已使蜈蚣毒完全被破坏,因此在服用时不会中毒。成人每天服用蜈蚣的数量最多可以达到25条,长期服用不会有毒副反应。当然,特殊过敏体质又当除外。因此,在药用和食用蜈蚣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正确地配以相应的剂量,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过去,人们在使用蜈蚣时,往往要去头足、去尾足,以减少其毒性。现在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为了进一步发挥蜈蚣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病情选择用量,不必拘于1~3条。

笔者也用蜈蚣制剂治疗肿瘤及男性疾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每年用蜈蚣10万余条(我的专利中药“前列安丸”每剂投料蜈蚣6000条,我自己每年即需使用16到20料;此外,使用汤剂还要用蜈蚣),至今尚未发现明确不良反应。1957年《山东医刊》王宇润在“用蜈蚣治疗结核病的初步总结”一文中指出:“蜈蚣在内服时没有丝毫的不良反应,患者在服用蜈蚣之后,约二周食欲增加,而面色转红,继服之,气力亦增,由此可以证明,不但没有毒性,相反尚有营养价值,并有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王氏此论,确为经验之谈。蜈蚣之功效,不但祛邪甚速,且不伤正,是扶正祛邪之良药,其毒性微弱,不足为惧。

蜈蚣不仅是一味作用前景广阔的药品,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也是食疗药膳的佳品,民间认为其有强壮健身的功用。据《南越志》载:“南山出蜈蚣。……俚人燃炬遂得,肉曝为脯,美于牛肉”。对老年体虚、腰膝冷痛、尿频便溏者,常用乌鸡一只,去毛及内脏,将10条蜈蚣放入鸡腹中,置砂锅里水煎,加作料后食用,有温中补虚的食疗功效。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者,可用蜈蚣5条,浸于500毫升的白酒中,一周后饮用,有兴阳固精、活血化瘀的作用。

石志超 大连长兴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