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这里堵了,上热下寒才难调,用这2个小方法,将火气变元气
2024
05-29

这里堵了,上热下寒才难调,用这2个小方法,将火气变元气

黄岑

正安聚友会

2024-05-28 08:08
广东

   本  期  导  读    

上热下寒,根源在于中焦不通

有一种拧巴体质,明明自己很虚,一着凉就感冒流鼻涕;却又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心烦睡不好….像这样寒热错综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尤其是现在,有太多人容易上热下寒了。因为现在的人,久坐不动、熬夜多、吃得多又杂,动得少,吹空调、喝冷饮……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而女生上热下寒的表现尤其突出,不论什么季节,下半身总觉得冰冷,脚冷、腹部冷,还有很多体寒、淤堵的女生,很是让人发愁。那么,上热下寒到底是什么,如何对付它?今天为大家讲清楚。什么是上热下寒?「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的其中一种表现,很多初学者都会「寒热不分」,因为这两种极性相反的状况常常夹杂在一起。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必须回归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中去理解,阴阳在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为阴平阳秘,水火即济状态,身体才能健康。中医藏象学说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大小肠、膀胱。中医认为上焦以心为主导,属火;下焦以肾为主导,属水。在正常状态下,上焦心之火能够顺利下移,使下部有阳足够使肾水充分气化,肾水蒸腾上行,才能润泽上焦。这样保持着水火既济,阴阳寒热平衡状态,如果这种交合之道受阻,即以脾胃为主导的中焦阻滞,就会导致阴阳均衡被打破,心火无法下行,肾水无法上济,最终出现上热下寒现象。因此,上热下寒主要在于心肾失衡及中焦脾胃阻滞。中焦受阻,下阴过盛,虚阳浮动,就成为大家口中所说的上热下寒。下寒的发生并不是真的因为阳虚严重,而是心火不足火未能顺利下移,肾水不得温化而出现过寒。上热的出现也不是真的因为内热更大,而是肾水没有蒸腾上行,未能润泽上焦,而是体内的火没有用上。亦或是中焦阻滞,道路不通,水火不能相济,心肾不交,最终导致上热下寒。看看你上热下寒了没?▶上热,常会表现为:容易上火、眼睛发红,口腔溃疡反反复复,旧溃疡未好,新溃疡又起、咽喉疼痛,牙齿肿痛、脸上后背额头时时长痘,流鼻血、头昏、头胀等。▶下寒,主要表现为:怕冷、尤其腰部膝盖冷,手脚冰凉、寒冷生冷食物就腹痛腹泻,大便稀烂或者便便难解、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女性宫↓寒、白带清晰、量多、姨妈痛等。上热下寒的人怎么调?▌打通中焦,使得阴阳和合上热下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焦淤堵,中焦失衡,湿气积聚,当务之急是通畅中焦,平护↑脾胃。对于脾胃,不能峻补,需要细水长流。诚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说过一句话:「君子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这句话道出了补+养↑脾胃的两个基本点:一是补中有通,要配合行↑气制品,让身体的气机流动起来,这样就能「补而不滞」。二是补力平和,就是性味和补力平和,护脾要细水长流,一天补一点点,不求快,不贪多,不能偏补、过补,否则反而加重脾胃的负担。日常的食材中,选用有健运中焦、利水液降痰浊的食物,如冬瓜、陈皮、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荷叶、山楂、生姜、荠菜、紫菜、海带等。少食肥、甜、油、黏(腻)的食物。清理中焦道路,有一首地位很高的方子,就是有名的二陈汤,可帮助到这种拧巴体质的朋友。二陈汤是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二陈汤为何称为二陈,主要是方中的半夏和橘红二味引子犹如陈酿一般,越陈越好,所以叫二陈汤。方中用两种越陈越好的东西,调的就是人身体上积累的陈旧的东西。这里二陈汤主打调和♡脾胃,化的体内中焦这种水失去流动性而凝结成的痰和湿。都知道二陈汤的好,不过,要自己去煎煮的话,需花功夫去备齐这些食材,再耗上几个小时去炖煮,整个过程下来繁琐又费时间。所以在此特别推介正安为大家研制的「二陈汤」,正安配制的二陈汤是在《局方》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气滞偏重体质改良而来,去掉了生姜、乌梅、半夏,加入陈皮。陈皮对气机的打通很有一套,中焦一通,则心肾阴阳寒热相交有道可循。自然使得肾♡阳归位,心火下行,阴阳和合。-广告-日常价79.9元/盒限时优惠10元:69.9元截止到5.30点图片立即购买方中还有橘红,通畅气机,气行则湿化,且陈皮对脾胃好;茯苓强化水液代谢动力,顾护脾胃,以杜生痰之源;加入甘草,和中调和诸物。陈皮和橘红,皆以陈久者良,精选挑选的都是5年陈皮和橘红,无过燥之弊。4味原材浓缩制粉,独立定量袋装,方便携带及冲饮,食用方便,也容易坚持。点图片立即购买拒绝添加,不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冲调的汤色纯净,入口甘淡和润,带有陈皮橘红的芳香气息,令人神清气爽,饮后甘草回甘口感,整体温和而不伤正气。如果平日里你也有这些烦恼:喜食肥甘厚味,久坐不动爱熬夜,导致腹部肥满,身重不爽,长痘痘,堵得慌,上热下寒…和我一样脾胃不好,多多少少都有点痰湿的胖与丑的人,建议你试试。▌温暖涌泉,把火引下来前面提到上热下寒的上热,是人体内肾阳气不足,导致肾水不蒸腾上行,上焦未能润泽,阴不制阳,虚火藏不住上浮于面,于是开始出现身体上部如咽喉、头面部出现一些虚火虚热的状况。对于这种现象,根源在于肾阳不足,虚热上浮,中医在调治需要将肾阳养足,且虚热之火引回到本该存在的位置,即「引火归元」。这一点,有个穴位应该好好用起来,就是脚底的涌泉穴。涌即涌出,泉即水泉,水上出为涌泉,此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涌泉。《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有引热下行之用,可蒸腾人体注于下的水,重新向上输布以制约上火,利用好涌泉穴可调一调上热下寒的状态。取穴方法,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平日里,我喜欢用「地之阳」艾叶做成足贴,贴于此穴,在不知不觉中,将人体上部的阳气下引,抑制过旺的心火引下来。-广告-原价39.9元/盒,限时特惠36.9元/盒买3件99.9元(平均33.3/盒),截止5.30(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嫌麻烦,就直接用正安艾叶足贴,用的是艾草中的翘楚——蕲艾,以「蕲艾」之力,把阳气引到它该去的地方,横向贴敷法,贴合涌泉穴,睡前一贴,早晨撕去,方便又好用。(点击图片即可购买)▌灸通督脉,通畅寒热道路督脉灸又称「铺灸」、「长蛇灸」,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被誉为「灸中之王」。上热下寒者根源于整体阳气不足,通过督脉灸,补充阳气,减少这种寒热的交汇失能。受灸者充分暴露背部,俯卧于床上,在骶尾部及脊柱两旁铺上大毛巾,然后在督脉上撒上一层的督灸粉,铺上一层纱布,然后放上督灸盒。将打碎的小黄姜末铺于灸盒中,在铺好的姜末上铺上压好的艾绒,然后点燃艾绒开始施灸,让其自然燃灼。每次灸1壮,整个施灸过程需要40-60分钟。灸后部位4h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鉴于这个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到正规医院或中医机构。♥♥♥最后提一提,小满—大暑,属于三之气,都有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的加持,雨水多,寒湿重,睡不好、中焦不通、上热下寒的人比较多,身体一定要注意畅通起来。#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