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网友惊呼:中医看诊太准!在中医面前没有秘密
2024
05-27

网友惊呼:中医看诊太准!在中医面前没有秘密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4-05-26 17:00
河南

答年轻人不敢看中医,因为太准!

“中医真的好神奇,我在中医面前没有秘密。”有不少网友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了自己去看中医的奇妙经历。在他们眼里,中医仿佛在自己身上安了监控,看一眼舌头、把一下脉就能知道自己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那点隐私全被抖出来了!正因为如此,有不少网友开始调侃“不敢看中医”~

其实,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就是生活智慧。当我们自己了解一些中医常识后,可以更好地健康自查。比如:通过望面色、看舌头、看口唇甚至指甲,都能滚去一些健康信息。

中医望诊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中最直观、朴素的方法。医生通过视觉(眼睛)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

《难经》述:“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遵经》言:“治病必先知诊,诊病必先知望。”

《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平时喜欢看中医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刚坐下还没说话,有经验的老中医看一眼面色、眼神、形体、精神状态,就能说出你身体大概哪里出问题了。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精妙之处,关于望诊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仅仅看了蔡桓公一眼,就知道他的健康状况?

望面色

中医认为,健康的面容,叫做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我们平时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面色,可以很好地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个判断。(注意在自然光下观察,排除情绪、醉酒、有色灯光的干扰)。虽然人的面色有黄白黑色之分,但正常面色是明亮、有光泽的。这是精神充沛、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什么是病态面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称为病色。在疾病状态下,面色一般是没有光泽或是晦暗的。随着疾病的加重,面色也会越暗、越无光。一些晚期重症病人的面色常常给人以乌黑、污浊的感觉,就像没洗干净的感觉,这其实是一种病重的体现。

古人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同病色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症,可以帮助我们日常的健康自查。一般来说,白色多寒、黄红多热、黑青多痛,这是病色与病症的一般规律。

红色:主热病和心病

红色是构成我们正常人基本面色的一种颜色,日常一般认为是健康的颜色。生活中也常可听到称赞小孩小脸红扑扑的真可爱。但是如果红的颜色较过,则成为了病色。它一般提示有热证。

实热和虚热

实热证的特点是红色很浓很深,范围很大。一般多见于新病。例如在感冒发高热时,因为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面部可见红色。

虚热证的红色较实热证的红色淡,而且一般只出现在颧部和颊部,多在傍晚或者午后出现。这实际上是一种虚火。一般妇女在更年期会出现这种情况。

黄色:主脾胃病和湿证

黄色是亚洲人种的面色,正常人的面色是黄红相间,比例相当,我们常说的白里透红,其实这种白是一种黄白色,且明亮有光泽的。如果黄色过深或者过浅也属于不健康的病色。

脾胃病

中医认为黄色属于土,而五脏中土为脾胃。因此面色呈现黄色一般提示脾胃病。脾胃主消化食物水谷、吸收营养物质,并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所有组织器官,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如果脾虚消化吸收的功能减弱,气血生成必然不足,导致面色淡黄。此时可伴有如腹泻、便溏、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湿证

黄色除了提示脾胃虚弱以外,还主湿证。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弱一定会生湿。湿的特点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个字:重、浊、腻。重是沉重,一般下肢多表现为沉重,如同绑上沙袋的感觉;浊是污浊,小便多浑浊,面色多为黄而暗,如同烟熏;腻是舌苔腻。

小儿面黄多疳积

疳积主要为小儿营养不良和肠道寄生虫病。小儿的脏腑功能还比较弱,如果喂养不当或者得病后治疗不当,都能影响小儿脾胃的功能。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功能不好,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发生疳积。在古代,生活条件差的地方,疳积是小儿常见疾病,常常可见小儿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头大脖子细等表现。

面白主气血虚证、寒证、肺病

正常人有的面色也会偏白,但这种白色之中掺杂着红润之色。但是如果白色太过了,甚至看不到红黄的面色,这就是病色了。

气血虚

面色发白很可能是气血虚,血液不能上荣于面。如果是血虚,则常伴有心慌、头晕、经血少等;如果是气虚,则常伴有精神委靡、少气懒言、常感乏力、自汗畏风等。

寒证

寒证有实寒和虚寒之分。实寒的特点是起病突然,病程短暂。比如气候突然变冷,实寒的人面白、浑身颤抖、怕冷喜温、流清鼻涕、吐白痰。

虚寒的特点是病程长、起病缓慢。多为旧病。虚寒病人面色苍白,鼻涕、尿都为白色,精神委靡不振。

白色主肺

古人按五行理论,白色属于金,在五脏中肺脏为金,白色与肺脏对应。一些咳嗽、气短、气喘、吐痰、流鼻涕等肺病面色常见白色,而且这种白色一般很明显,红色很少,是晄白色。

满面青色病不轻

现代医学认为青色是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高的问题,它常常标志着气滞血瘀、身体组织缺氧。

情绪和面色青紫有关

肝主疏泄,可以疏通全身的气机。一般性格暴躁容易生气的人,面色发青紫。这类人肝气常处于瘀滞的状态,不能正常的疏泄,因此常有气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进而引发血瘀,面色也就成偏青紫的状态。平常说某人的脸都被气青紫了就是这个道理。

血瘀可见面色青

中医认为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要靠气的推动,气滞则血瘀。如果气虚则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瘀血常常表现为青紫色,通常在口唇和指甲处最为明显。同时瘀血的人常常有刺痛感,这种痛是固定位置不会移动的。

满面青色主肝病

按五行理论,肝胆属于木,青绿色也属于木,因此青色与肝胆是一个五行系统。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如肝硬化、肝癌患者面色多成青绿色。黄疸病人在慢性期后,面色也多为青绿色。面色青可能是小儿惊风的预兆。

满面黑色是重症

看相的人常说,印堂发黑,流年不利。如果满面黑色病情一定严重。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满面黑色,而且是暗黑,没有一点光泽。

肾病多见面色黑

五行中黑色属于水,肾脏也属于水。因此黑色常常提示肾病。一般同时出现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耳鸣等症状。肾是先天之本,肾出现了病症一般是很严重的。一些尿毒症患者面色常常显露黑色,预后也多不良。

瘀血重症见黑色

瘀血也可见到黑色。一般情况下,瘀血的面部颜色发紫发青,如果是黑色则意味着是瘀血的重症。一般此时会伴有肌若鱼鳞、月经不调、痛有定处等瘀血特征。此时的黑色是黑如漆柴,身上常有斑出现。局部出血颜色暗,血中含有血块。

文章整理自《察言观色辨健康》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取消微信公众平台广告规范指引

#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