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静坐长生补身之理与补身之法
2024
05-23

静坐长生补身之理与补身之法

静坐补身之理

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血氣生育,渐成人形,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成一完全人身。由一岁起,每岁阳氣生长,至十六岁阳氣长足,丹田氣满。有时氣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十余年元阳之氣遂至遗漏。此漏即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故称为败絮其中之躯壳。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补身之法,系於既漏之身行之,为将所漏之窍复行闭塞,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以恢复十六岁以前原阳未漏之体,及至精满氣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而自得矣。此修真中第一步也,惟十六岁未漏之童体可免此步功夫,直由换身上作起,斯可矣。古人谓此为采补之法、小周天功夫,至所谓锻炼外丹亦此意也。

静坐补身之法

凡为既漏之身(与妇人曾经交合),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氣随情欲直奔阳关,於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轨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学习静坐,第一注重精氣,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故静坐时,先定姿势,次将诚意存於下丹田(第一诀),极力遏上杂念(第二诀),用目内视祖窍(第三诀),但不可过於着急,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妙矣(第四诀)。初入坐时,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第五诀)。初学静坐,呼吸自然不匀,但不可强调呼吸,反使心氣不得自然(注意),但能常使诚意存於祖窍之上,呼吸之氣自能渐渐深匀(第六诀)。在静坐时,不可过於着急,亦不可一时无意(第七诀)。着意即落於有,无意即落於空,皆非道也(注意)。须设想一切皆空,即自己身体亦不觉其有,惟有一点诚意,存於祖窍,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於静中之道(第八诀)。惟初习静坐,凡以上要道,往往不能一时做到,是不妨渐渐而来(注意)。有时杂念忽起,是即诚意已驰(注意),宜再速收诚意於祖窍上,杂念自然灭矣(注意)。有时,忽见花草人物诸幻象,是即诚意已冥(注意),宜再检点诚意,其象自消矣(第十诀)。初习静坐,时间以半点钟至一点钟为宜(时间过长反致心身不宁),静坐日久,以一点至两点钟为宜。若静坐不觉其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古人静坐,每日子午卯酉四时,约三月之久,即可将补身功夫完满(注意)。惟因身体有壮弱不同,行法有否得当,而成效之期又有迟早也(壮者得效速,弱者得效缓)。静坐一月之久,即觉心氣平静,呼吸匀和(注意),渐而下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丹田,渐而下田温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於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於黄庭(此系血液流通,与阳精过关入黄庭事不同)。渐而全身血液能随意会聚於下田(意存则氣血来朝,意放则氣血分散,静坐日久方能全身氣血听命如意。注意)。渐而下田异常温热,渐而内肾如汤煎,睾丸通过热氣,渐而目光如电,渐而华池玉液盈溢,渐而脑后震响,渐而血脉畅通,渐而内肾不举,渐而阳关紧闭,复还童身一复,即觉氣足体轻,目明耳聪。於是,百病不侵,延年之果得矣。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