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是一味让人听起来不是很熟悉的中药。属于姜科植物蓬莪术的干燥根茎。莪术气辛、苦,味温。按照今天中药分类属于活血化瘀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莪术辛温,破气之力大于破血,偏入气分,善破气中之血,以消结止痛;而三棱苦平,破血之力大于破气,偏入血分,擅长软坚散结。莪术在临床习惯和三棱一起组成“对药”来使用。
莪术PK三棱
如清代乾隆年间妇科专著,《竹林寺女科秘传·月经四十症》之第十八症,经来未尽,潮热气痛的莪术散(莪术、三棱、红花、牛膝、苏子)。如清代内科书籍,《经验良方》记载的三棱丸(莪术、三棱)。二者合用,近代最被人熟知的当属民国《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记载的理冲汤(生黄芪、党参、于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和理中丸(水蛭、生黄芪、生三棱、生莪术、当归、知母、生桃仁)了。莪术在消除症瘕积聚方面有着傲人的优势,仝小林教授曾在消除子宫肌瘤时重用莪术30到60克。
但是在治疗开胃消食方面,莪术的优势却常被人忽视。
莪术开胃消积
这方面的记载,最被大家认可的应该就是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记载的木香槟郎丸。这个处方主要功效就是行气导滞,功积泄热。而原方十味中药中,有莪术却没有三棱。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前文说的。莪术行气之力优于三棱,而三棱破滞之力优于莪术。而引起开胃消食这个功能出现障碍。如果病因单一就相对好治疗,比如湿、热、瘀、郁、虚等。最常见的“保和丸”或者“大安丸”都可以解决。如果再进步一发展,变成“保和丸病症”2.0版本、甚至3.0版本。同时出现多病因互合、互化,而形成的皖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赤白痢疾,甚至气逆咳喘、心腹疼痛等病变时。就需要莪术的破气之功来发挥开胃消积作用了。莪术的这个作用,其实古今很多医家均有记载。如五代十国时期,《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这应该是记录莪术具有开胃消积功效最早的文献记载了。
莪术治疗胃病
现代周信有教授自创益胃平萎汤,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方。其主药就是用莪术20克。还有杨桂平教授在《湖北中医杂志》发表的关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疾病,就是以莪术为主药,用量就是15到30克。同样是帮助消化的食物,比如我们最常用的焦三仙(炒谷芽、炒麦芽、焦神曲),或者焦四仙(焦三仙加炒槟榔)。那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用莪术来消食化积?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先从胃腑的功能说起。
胃主受纳 以降为顺
胃在人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容纳食物,并经过胃的腐熟消磨,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给后面的脾的运化,和大肠的传导功能做好初加工。这个过程就是中医术语“胃主受纳,以降为顺”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是出现食物的食滞或者食积时,用这些焦三仙、鸡内金、神曲、山楂这些中药就可以。但是如果这些食滞变成了积聚时,用治疗食滞的药物就会“力不从心”。就需要莪术之类的破气药来“大展身手”。这也是为什么,同是消导化积处方。保和丸没有用莪术,而到了木香槟榔丸就开始用莪术的道理。因为一个是治疗量变的方案,一个是治疗质变的方案。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34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