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统医术中的剂量秘密 在古老的中医传统中,一直流传着一种习俗:传方不传药,传药不传量,传量医术抛。这意味着,即使一个药方被传承下来,其中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往往被视为秘密,不轻易外传。张志远教授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药量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合适的剂量才能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 在张志远教授的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系列药物的最佳剂量。
例如,对于亡阳回苏的患者,附子的剂量需要达到30克;颈椎病患者则需要服用30克的葛根;为了消除慢性炎症和恶性肿瘤,蜀羊泉和石打穿的剂量要达到50克;对于失眠患者,合欢皮、夜交藤和酸枣仁的剂量也要达到30克;关节炎患者需要服用30克的松节和老鹳草;而冠心病患者则需要大剂量的丹参、红景天、川芎和黄芪,分别要达到40克、40克、20克和80克;对于高热症患者,石膏的剂量更是要达到60克。 张志远教授认为,这些剂量的确定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药物性质的深入了解。他强调,在中药房工作的人员往往对药物有耐药性和抗药性,因此投药时需要适当增加剂量,以超过正常人的用量。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还可以避免药物浪费和患者的不必要痛苦。 通过张志远教授的药量观,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医对于药量的精确掌控和对于个体差异的充分考虑。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同时,张志远教授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药物的剂量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325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