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伤寒论慢慢教 摘录23
2024
04-29

伤寒论慢慢教 摘录23

P1770

血痹虚劳篇

【13.23】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13.24】 男子脉浮弱濇,为无子,精气清冷。

【13.25】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目眩,发落:

桂枝龙牡汤目眩,实际会反映在目眶痛;脱发效果也不错,因为说桂枝龙牡汤是很补血的药,但是比较干,所以需要加减。

小建中汤 桂枝龙骨牡蛎汤治虚劳的区别:

以药性来分类的话,桂枝龙骨牡蛎汤处理的虚劳偏阳虚,阳药比较多,滋阴药比较少。而小建中汤里芍药多,麦芽糖放的很足,这种有形的营养滋阴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对比小建中汤比较滋阴,桂枝龙骨牡蛎汤比较养阳。阳虚表现的是一个神经质的体质的虚劳。而小建中汤治的虚劳偏消化能力不足乃至于营养不良的虚劳。

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加减方:二加龙牡汤

一般不建议大家加减,加减效果会劈叉。临床比较有效的加减:陈延之,二加龙牡汤

虚羸伏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3钱,附子 3钱,把很会热的桂拿掉,改成放附子。白薇清热,养心经,润心阴治血枯,可以避免过热血燥的问题。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朮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天雄,味辛温。主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一名白幕。生山谷。

《神农本草经》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

天雄有阳气能够凝聚而往下钻这样的一种药性。所以下半截腰痛临床上比肾气丸有效。

天雄散在《金匮要略》里是并没有主治,临床用的也少,因为龙骨散剂胃比较难消化,,会反胃。

【13.26】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盗汗和自汗

盗汗是因为营卫之气里面营气虚的人是睡着了容易出一身汗。临床上治盗汗,经方来说桂枝龙骨牡蛎汤的效果蛮好的,因为血分虚所以容易盗汗,桂枝龙骨牡蛎汤的的确确是把阳气收在血分里面的药,

如果是卫气虚的话那是什么,是自汗,用桂枝加附子汤就可以补到卫气。让阳气就会出去到表面去。

【13.27】 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也。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①;手足逆寒者,亦劳之为病也。

【13.28】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用:

1 实脾调肝

小建中汤可以说是一帖实脾调肝的药。芍药养肝,桂枝是平肝疏肝的,麦芽糖、生姜、大枣、甘草补脾胃,所以肝虚乘脾的状态是非常适合用小建中汤的。

2退虚火:

小建中汤的芍药比桂枝汤多一倍,药性比较往下钻,能作用比较集中在消化轴这个地方,饴糖又是往下沉的,所以能够把心火降到小肠,就像拿心火去补肾阳。因为降到小肠就可以补到命门去了,所以其实对于退虚火是蛮有办法的。

3更年期脸黄:

更年期消化机能差的虚劳引起的脸黄,小建中汤的效果可以。通常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热、出汗、口干、唇干手心发热理论上是用温经汤,但是温经汤有个问题是吴茱萸会燥,因为吴茱萸破肝阴实破的太厉害了,持续吃就会眼睛发干,这时候也可以交替用小建中做保养。

建中汤中麦芽糖的作用特别大,临床的规矩芍药可以减量,麦芽糖不可以减量。桂枝疏肝芍药降胆,如果人不太口干的话,其实芍药可以减量,芍药用多了这个人会肠胃会变得冷冷的,会变得消化能力反而变差,大便不好的芍药也可以减。

主治:

《黄帝内经》里讲虚劳“劳者温之”,所以小建中汤对于虚人温养比较后世其他的滋阴药还是挺有意义的。它的主证“悸,衄,腹中痛”,口疮也算是“衄”的一种,临床上有些当归补血汤医不好的口疮吃小建中一帖就有效果。

小建中汤VS桂枝龙牡汤治虚劳

桂枝龙牡汤是针对一个从神经紧张开始那种阳虚阴实的体质,小建中汤针对气血不能运化,造成从消化系统开始的整体虚。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13.29】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耆建中汤主之。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耆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黄芪建中汤借助黄芪怎么补到肺而不是走三焦:

小建中汤补心阳又补心阴,心阳降得下来就补到命门火,所以补肾。然后本身又是一个补肝舒肝的结构,桂枝芍药甘草大枣都有,生姜也算,本身小建中是一个非常补肝的方子。麦芽糖能够帮助脾运化。黄芪少加一点才能借助桂枝汤结构,走营卫,浮到表面,补补肺。而黄芪一多就会变成以三焦为主轴在运作了,走在腠理之间,比如《辅行诀》的大阳旦汤,用五两,走的是三焦,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用来调整人的淋巴系统。

虚劳里急:

不虚的肝乘脾用小柴胡,虚劳的肝乘脾用黄芪建中汤。里急:

表现为饭后消化轴的异常:比如吃饱饭累,走不动路;或吃完饭就会发闷;或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大肠燥急症,就是莫名其妙会拉一阵肚子;或容易便秘,容易腹泻,(包括大便或者小便,可能多尿或尿不出来)。消化轴上面的各种各样不舒服的事情大概都可以算到虚劳里急。

加减:生姜 半夏 茯苓 化瘀药

元气不能到达肺部的话,生姜黄芪的组合会相当有用,生姜能够把气开提到肺部。

加半夏是去虚劳的人肺里的粘痰,虚劳的人肺里有粘痰会肺气虚损,呼吸不顺畅。肺气虚损和心下有水的的呼吸不顺的脉象不同,就是苓桂术甘汤或者小青龙那种心下有水气的弦脉明显,肺气虚损的这种加半夏的这种就比较没有那么弦了。所以这个加减法就没有那么明显好用了。

加茯苓的考虑是去湿,去掉相对功能少的大枣助湿,加茯苓,是因为茯苓是一个能够改变人体的这个水份电解质的成份,然后让小肠很能吸水的药。所以用了茯苓的话,这个肠胃的湿气就会比较容易代谢得掉。

化瘀的药:临床很多胃病夹瘀,特别是胃溃疡是到了那种就是你胃口变得非常得差。就是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梗梗的,也就是出现这种噎嗝的症状,就是吃下去好像特别的塞、特别的下不去。那种时候往往是夹瘀血的。那比如李可推荐的三味汤,有人参五灵脂组合是对于胃溃疡有特效的。或者黄芪建中汤就加两条生水蛭也可以达到效果。

内脏下垂:枳实黄芪组刚好就是内脏下垂的这个特效药。

胃痛用理中汤和建中汤的区别:

注意理中汤病机是中焦寒,那建中汤是肝乘脾。痛感也不同,冷痛和隐痛。

建中汤的延伸 归脾汤:

归脾汤是用一种相当矛盾的用药结构来处理这个血分的病,心生血,心主血,说脾统血, 归脾汤针对的是本身是剂量比较轻。脾虚造成的心虚,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健忘,心慌。反应在心阴跟心阳不能统摄了。用药比较矛盾,因为是指阴虚,确用的最多的药物是补脾阳,白术、茯神、黄芪、人参、木香,都是刚燥的补脾阳的药。思路是脾阳旺盛以后,吸到的营养总加起来变成是奉心生血,再加上龙眼肉跟酸枣仁让脾气去归心,生心阴 。唐荣川曾说过:建中汤往阳的一面去推就变成后代的补中益气汤:而建中汤往阴的一面去发展的话,就是后代的归脾汤。 

归脾汤的其他临床用法:

脾统血,归脾汤虽然治不了血崩,但是针对月经后的点滴不尽还是很有效果的。

归脾汤可以治疗失眠,尤其是方中的木香,生的老木香本身单味就是一个安眠的特效药。日本人在使用喜欢加柴胡是舒肝解郁,丹皮去肝的血分的郁闷住的热,也可以治疗治疗轻度的忧郁燥郁症的时候会用加味归脾汤

学习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敬请联系以更正。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