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药知识必学:半夏之毒
2024
04-21

中药知识必学:半夏之毒

“病有因偏嗜食物而成者,非详问得之,奚由奏效?……吴廷绍治冯延已胸中痛,询知平日多食山鸡、鹧鸪,投以甘草汤而愈。杨吉老治杨立之喉痛溃烂,饮食不进,询知平日多食鹧鸪肉,令食生姜一片,觉香味异常,渐加至半斤余,喉痛顿消,饮食如故。梁新治富商暴亡,谓是食毒,询知好食竹鸡,令捣姜捩汁折齿灌之而苏。某医治一妇面生黑斑数点,日久满面俱黑,询知日食斑鸠,用生姜一斤切碎研汁,将滓焙干,却用生姜煮汁糊丸食之,一月平复。盖山鸡、鹧鸪、竹鸡、斑鸠皆食半夏,故以解其毒也。”

每次看医话,总能毁我三观,这是《冷庐医话》中记载的医案,看完后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会有以下一连串的疑惑——半夏有那么毒吗?那些鸡吃了之后不会代谢掉吗?蓄积性中毒吗?那他得吃多少只鸡才能中毒呀?

于是我查了下《冷庐医话》记载医案的一个出处:《北梦琐言》卷十记载“唐有富商船居,中夜暴亡。迨晓,气犹未绝。邻房有武陵医士梁新闻之,乃与诊视,曰:’此乃食毒也,三两日得非外食耶?’仆夫曰:’主公少出船,亦不食于他人。’梁新曰:’寻常嗜食何物?’仆夫曰:’好食竹鸡,每年不下数百只。近买竹鸡,并将充馔。’梁新曰:’竹鸡吃半夏,必是半夏毒也。’”好么,每年不下数百只,够能吃的!

后来我又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甚精,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6年(公元470年),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望闻问切后,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5两(16两一斤),必愈。”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怎敢和皇帝开玩笑?”吃完两斤生姜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三斤吃完后,喉疾竟然全好了,吃什么东西都无碍。

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奇功效,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喜爱进食竹鸡,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

于是我就思考呀思考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头脑风暴后,我得出结论——本人对此事持怀疑态度←_←

生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我国古代本草中就有所记载。《神农本草经》将半夏收载并列入草部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后世医家也一致公认,《金匾玉函经》中就有“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的记录。

古书记载半夏对许多组织器官及脏器有毒性作用,最常见的是对咽喉粘膜及舌的毒性作用,《本草经集注》中明确指出:“半夏有毒,令滑不尽,不尔戟人咽喉。”《濒湖炮制法》:“有毒戟人咽喉。”《本草经读》:“其涎莶甚,激刺之力甚猛,故为有毒之品,多服者必有喉痛之患。”《本草崇原集说》:“令人畏其麻口,不敢从之。”《日华子本草》:“味莶辛,麻舌。”

对五脏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雷公炮炙论》:“半夏,上有隙涎,令人气逆,肝气怒满。”《雷公炮制药性解》:“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发吐。”《药性集要》:“半夏辛温毒滑涎,本经下品。耗血伤津,生肺燥。”元素曰:“半夏多用则泻脾胃。”《本草崇原集说》:“半夏,禀天秋金之燥气,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味。服者往往致吐,且致酸心少食。”《本草新编》:“半夏性燥而烁阴,燥以致热,更添热矣。半夏燥气之药,再耗肾中之气,气一耗,则火动水燥,不生精而生痰。”

《名医别录》载半夏“生微寒,熟温,有毒。生令人吐,熟令人下”,这表明半夏对妇女妊娠反应有不良的影响《本草纲目》亦载“半夏,孕妇忌之”。可见,半夏的毒性问题早已被历代医药学家所认识。

古人认为中药的作用在于其偏性,偏性越大作用便越大,毒性也就越大,《药性分类主治》:“凡药冲淡和平不寒不热则非毒矣,即或秉阳之气为热,秉阴之气为寒,而性不甚过烈亦非毒矣。至于阴寒之极,躁烈之甚,有失冲淡和平之气者则皆为毒。半夏辛毒之气而亦能以杀人者也。”半夏的毒性来源于其辛苦燥烈的偏性,《本草述》:“半夏得土金之气兼得乎天之燥气,故其味辛平苦温,火金相搏,辛而有毒。”《本经逢原》:“以辛燥鼓激悍烈之性也。”朱丹溪言:“二陈汤内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风痰、寒痰、湿痰、食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不可不知。”功效与毒副皆在其燥烈之性,故《本草医笺》言:“半夏毒草,审证全凭医酌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生品具有强烈刺激性,表现为“戟人咽喉”,有针样刺痛感、失音等。对于其刺激性成分,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在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半夏中含有对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和辛辣味的成分为2,5-二羟基苯乙酸(尿黑酸)及其葡萄糖苷,并认为苷的刺激性比游离酸强。60年代末,日本学者又从半夏中分离得到了约0.0018%的3,4-二羟基苯甲醛(原儿茶醛),并认为其葡萄糖苷是半夏辣味的本质。这两种观点没有说明如何判断尿黑酸及其苷或原儿茶醛葡萄糖苷为半夏中的具有刺激性和辛辣味的成分。原儿茶醛葡萄糖苷被认为是半夏的辛辣刺激性成分也仅是一种猜测,没有相关实验依据和参考文献,且某些具有很高含量的原儿茶醛的中药并没有辛辣刺激性或明显的毒性报道,有关专家就此提出了质疑。

90年代,吴皓等认为,半夏的主要刺激性成分是不溶于水、有机溶剂,同时经过加热煎煮也不能被破坏的草酸钙针晶,大量极细长并质地坚韧的草酸钙针晶直接刺激黏膜细胞导致细胞破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从而引起刺激疼痛感。也有研究数据表明某些植物中草酸钙针晶的作用是防卫草食性动物,这种针尖的形状被认为是防御机制的关键部分,植物中的草酸钙针晶可分为防御作用和非防御作用类型,其中具防御作用的针晶束并不严实紧密,当被动物咬食时,起防御作用的针晶可被喷射出来对抗外界物质。

学者们采用家兔眼刺激实验方法,验证生半夏中草酸钙针晶的刺激性作用,比较半夏提取草酸钙针晶前后、提取出来的纯草酸钙针晶及半夏水和各种有机溶剂提取液的刺激性作用,并对半夏草酸钙针晶刺激性作用进行量效关系试验。结果显示生半夏中的草酸钙针晶具有强烈刺激性,与半夏生品混悬液在针晶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对家兔的眼刺激作用基本相同,针晶浓度与家兔眼刺激程度呈现确切的量效关系。

但是为什么半夏的草酸钙针晶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其他植物,如茜草,有很高含量的草酸钙针晶却没有刺激作用?又有学者指出,半夏的针晶上有“纵沟”,实验中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茜草中的草酸钙针晶大多为粗短型,而半夏草酸钙针晶细长坚韧,末端尖锐,在形态上有非常大的差别,认为虽然同样是草酸钙针晶,在不同植物体中可能由于草酸钙晶体的结构、形状、质地上的差别导致有无刺激性作用。

关于毒性成分接触组织内液的具体途径,提出两种可能:一种是毒性成分隐藏在针晶的纵沟内,针晶刺破粘膜后毒性成分亦随之进入组织内部;另一种可能是毒性成分在针晶附近但不会进入人体细胞内部,粘膜被针晶刺破后组织内液沿着纵沟渗出,然后与外部的毒性成分接触,发生生化反应并产生刺激作用,渗入到舌头和咽喉的组织中并引起短暂的组织坏死。

口服生半夏的水煎液对咽喉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失音,但灌胃却无此现象发生,也有学者认为造成失音的原因是由于毒性成分直接作用于咽喉的结果,并不是经胃吸收后而产生的刺激性。入汤剂煎煮以后,上述刺激性作用消失。

关于半夏毒性成分的本质,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是蛋白酶类物质。但对其具体为何种成分没有明确定义,各方观点均没有得到学术界公认。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