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
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解析:
1. “中国”“古代”分别从地域和时间两方面来定义中医学,但潘毅老师认为这样不够完整,他认为中医学本质上是文化医学,所以加了一句“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
而中医学是文化医学这一本质,又决定了中医“易学难精”。
“易学”是针对书本知识,针对考试的角度而言,中医学不比其他医学更难学。
“难精”是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累不足,而现在用的中医学教材又是从古文翻译而来,任何翻译都会带来信息的丢失。为了学习得更精通深入,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古代原著本身。可是我们现代大部分人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对于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要想学精,有点困难。
2. “整体观念”:潘毅老师略微提了提,后面会细讲。中医学把人放大了看,局部有病,中医不仅关注局部本身,还会把它放到整个身体系统去看,甚至放到天地自然中去看:比如在一年之中的哪个季节发病,在一天之中的什么时辰发病,在哪个地域发病,南方还是北方等等。
3. “脏腑”: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和西医的不完全一样,不能绝对地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在各自的体系里都是正确的。就像爬山,俩人走得路不一样,看见的风景必然也不一样,不能说自己看见的风景是对的,别人看见的就是错的。可是毕竟在同一座山上,所以有些风景是一样的,也很正常。
4. “辩证论治”:中医特别讲究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比如,都是感冒,中医要搞清楚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不同的感冒类型,用的药也不同。
5. “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这句话对任何医学都适用,如中医、西医、藏医学等,只是各学科的侧重比不一样。中医在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比例上更均衡一些,比如最近社会上流行的养生多是中医类,而养生更多是针对生命健康状态而言,是针对未病状态。
二、有哪些参考书?
1. 有一本和教材配套的题库,主编和教材一样的。但是我不知道视频中潘毅老师用的是哪一版教材,有知道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2. 中医学大辞典和中医学小辞典。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酌情选择。
潘毅老师不建议中医初学者一开始就去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类的原著,因为在没有中医基础的前提下,读这些书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看懂,不划算。不如积累个一年半载,再去读这些书,会更省时省力。当然那些有基础的,学习理解能力强的,另当别论。
三、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左边一列是教科书上的,右边一列是潘毅老师自己总结的。
1.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
中医学研究的是人,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中医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
2.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基础学科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应用学科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中医学同时具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更偏重于应用学科。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78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