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京 2019-06-14 12:45
图片
第一讲 治学心得
话说过敏
图片
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物质或环境所产生的超常的或病理的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这有两个问题要弄清楚,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患者的身体情况。同样强度的刺激,对张三没事,而李四则要产生过敏;而同一个人,原来不会过敏,可是后来会过敏,人体内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过敏的发病特点来看,主要是发病急速性。原本好好的,突然发病。发病的急速性与中医的“风”性特点是一致的。所以笔者治疗过敏病,都是从风论治,取得了一些效果。
常言说:“无风不晴,无风不雨。”风是自然界阴阳两气变动的一种表现,
也是自然万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但风为常则养万物,变动则害万物。对人也一样。
《黄帝内经》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陈自明详其义理,在《妇人大全良方》中言“夫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间疼痛,神智如常,名曰偏枯。仆原疾之由,皆由阴阳偏亏,脏腑怯弱,经络空虚,血气不足,当风冲坐,风邪乘虚而入,疾从斯作。”明确地说明了体质弱才会受风。
人以五体为本,气血为用。然气血来说,血为气的载体,同时亦是病邪的载体,所以对于治风来说,中医有句名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对于体内有风之人,治疗上要注意两点,一是气血不足,二是气血不畅。治疗补养气血为本,调血祛风为辅助。
但体虚有风之人,多有兼邪。特别是湿和热,这是过敏病最常见的兼邪。笔者在临床治疗过敏病(病种包括过敏性肠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荨麻疹等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舌苔偏白腻(有的水滑样、有的厚腻),舌边多有齿痕,舌面多有杨梅样的红点,舌尖偏红。脉偏沉弱而浊,稍涩。
可以看出,过敏病的共同性,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讲,是体虚为体,湿瘀互结化热毒为标。
病例1:张某,男,12岁,金华人。患过敏性哮喘5年。就诊时其母代述,患儿自5年前一次感冒咳嗽,输液半个月才基本上好,但咳嗽就一直不见好,天气稍有变化就感冒咳嗽,痰不多,但痰不易咳出来。于是一感冒就去输液,不好再吃中药,反复1年后,变成了哮喘,天气一变就感冒哮喘。到医院检查,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常年治疗,就是不见痊愈,反复发作。
诊见患儿面色青暗,十指尖脱皮。舌稍胖,尖偏红,舌尖没苔,舌中根部苔白腻。大便溏结不一,胸闷气喘,咳痰不畅,痰色白,量少。脉偏沉而细弱,稍见弦涩样。
通过综合症状群的分析,患儿是脾肾阳虚无力气化,从而内生痰湿。痰湿内阻,影响气血通畅而生瘀,痰瘀互结化热,热势上浮而上焦肺热。治疗得清上, 调中,温下。
处方:生黄芪30g,苍术20g,陈皮15g,姜半夏10g,生甘草15g,鱼腥草20g,黄芩15g,芦根30g,麻黄5g,丹参20g,地龙10g,补骨脂20g。嘱其母把药煎好后,放在保温杯里,当开水慢慢服用。药后一剂症状就开始好转,后以上方出入治疗近一个月。嘱家长平时以中成药半夏糖浆和参苓白术颗粒巩固治疗。
幼儿系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一感冒就选择输液,无疑伤了阳气。阳气一伤,则肺不能宣发而生痰内闭,身体为之而虚,病根由是而生。所以对于感冒,一定要先分寒热,别动不动就是输液,乱用抗生素。
病例2:厉某,男,56岁,横店人。面暗无华,患大便不畅20余年。患者2010年冬天横店集团医院找我诊治。自述平时腹泻,要么一天三五次,要么两三天不要大便。没大便则腹胀,胀得难受有时吃点番泻叶,则一天就会腹泻七八次之多。稍食油腻或生冷则腹泻,腹泻之前腹痛,痛后则泻。食后胃脘痞,不时嗳气,平时夜尿四五次。腰酸腿软,阴雨天腰酸加重。心悸,胸闷,气短。医院查患过敏性结肠炎、脑梗死、高血压,20多年来,多方治疗,反复发作。舌淡暗多津,根苔腻,有瘀斑。脉沉涩弦劲,稍数。
患者一派明显的水湿内阻表现,舌多津欲滴样、面暗的情况下,见脉弦劲有力,这种脉是指水邪实。长期腹泻,伤了阳气,阳气虚则无力气化则水湿内生。治疗需温阳化饮。
处方:生黄芪80g,苍术30g,厚朴20g,苏梗20g,茯苓50g,泽泻20g,炮附子20g,狗脊30g,菟丝子30g,鸡血藤50g。7剂。患者药后一周,大便次数减少,并且大便之前肚子亦不疼痛,腰腿有力,精神好转。原方去泽泻,茯苓用30g,其他不变,再服7剂。因为下雪,笔者停一周没去横店。半个月后见患者面色红润,去茯苓,加补骨脂30g,黄芩15g。2011年初,患者来诊,自述身体已没有什么不舒服,询问要不要再吃些药。遂嘱患者用附子理中丸、丹参片合用,巩固治疗。2013年笔者应横店徐文荣先生邀请,到横店做义诊,患者介绍另一患者前来诊治,说这两年来已不腹泻,血压也很稳定,身体一直不错。
治病之要在于审标本缓急,本患水邪重,开始治疗时,需重去湿。但利湿必伤阳气,所以对于阳虚之人的利湿,一定要在补气温阳的前提下进行,否则正虚不受攻邪,身体反而更麻烦。本患者,从症状群上来看,没有什么明显的郁热之象,但是长期的水瘀互结,还是有必要考虑到化热内伏问题,再有阳虚温阳, 都是用温热药,也要考虑到因药化热的问题,所以到三诊,水邪退半后,稍加黄芩。
病例3:绍某,女,32岁,金华人。末次月经10月3日。2006年曾流产,流产后身体一直不见恢复,天气稍变化就感冒,月经量少,色暗,细沙样血块,经前腹痛。平时腰痛,经期加重。经前面部痤疮,四肢不温。胃脘痞胀,便黏。眠不安,易惊醒。2007年秋一次感冒,静脉输液半个月治疗,胃口不好,身体更加虚弱,去求治于中医,效不显,反复患皮肤瘙痒。稍遇冷风则皮肤风团作痒,又去医院治疗,诊为过敏性荨麻疹。口服抗过敏的西药后痒稍减,但还是反复发作。又去求治中医,但病情就是反复发作不愈。2008年冬天,一次野外活动,冷风诱发皮肤瘙痒,并且全身浮肿,医院住院治疗,检查患急性肾炎。住院1个月后, 身体一直未恢复,皮肤瘙痒依旧,尿蛋白++,隐血++。2009年10月15日,到金华文荣医院求治于笔者。
诊见患者面色淡暗,两颧色斑,黑眼圈。舌淡暗偏胖,瘀斑,边有齿痕, 苔白稍腻,舌尖稍红。患者手臂稍一划,不久皮肤就一条红红的凸起。脉沉弱无力,重取稍弦涩。
患者先因流产失养,伤了肾气,肾气伤则导致反复的感冒。至于说到肾病, 也是因久病入肾,伤及元气而已。元气一伤,无力卫外,外邪郁于肌肤间,日久化热,才形成皮肤反复发痒。治疗宜固肾运脾,辅以散风透邪。
处方:生黄芪100g,苍术30g,陈皮20g,干姜15g,苏叶30g,狗脊30g,菟丝子30g,覆盆子30g,巴戟天30g,益母草50g,黄芩15g。嘱患者把药煎好后, 少量多次慢慢服用。一周后患者自觉精神明显好转,脸色也比原来稍红润了不少。以上方加减出入治疗近两个月,患者身体也基本康复。因天气已是严冬,用滋补膏方调治以巩固疗效。患者痊愈。2013年,笔者从杭州回金华,患者来访, 自诉这几年身体一直很强健,有时因季节的变化会有什么感冒咳嗽,服用笔者所嘱中成药及时调治也很快痊愈。
可见大毛病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小病的及时治疗非常关键。
图片
· 期待更多精彩内容…·
学习/创造/分享
分享生活健康
▼
传承中医文化
共享中医知识
图片
阅读 7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027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