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针道功夫|针灸师的“四练基本功”,尤其是如何修炼内功最核心
2024
04-14

针道功夫|针灸师的“四练基本功”,尤其是如何修炼内功最核心

 重点导读 《灵枢》上说“用针之要,必有法则。”什么法则呢?——“上刺天光,下合八正。”在《素问》中提到“法天则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以上论述重点强调的是什么意思呢?核心是讲针灸医生必有要有功夫。要有功夫就得炼功,比如当代针灸大家贺普仁先生的针法,就是将针灸、气功融为一体的,他常说:“搞针灸不练气功,等于医生白费劲,病人白受苦。”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针灸好医生,扎实的基本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主要可归纳为四,即: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练心意练针中的心意是指习者对针感的体验和毫针的控制。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人体的感觉和运动,当心意高度集中在指端、针尖时,指感最敏锐,指力最强,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最好,病人也最易得气。因此,练针首先要练心意。《内经》极为重视用针时医者的心意,称其为“治神”,并将其作为针刺治病的要则,针灸医生的首务。主张“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并指出用针时如果忽视“治神”,就可能出现“精神不专,志意不理”,造成“神气不相随,入针气不至”的不良后果。这实际上就强调了练心意的重要性并向习针者提出了练心意的要求。练心意的方法很多,如蔺云桂先生在《针法灸法图解》一书中提出了准确度练针法和指感练习法。前者是由同一点进针刺向棉垫中不同位置的黄豆、绿豆的练习;后者是刺置于棉垫中不同层次的、直径4cm以内的牛皮纸片、毛边纸片,并探明其所在的层次、大小及形状,如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二者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练心意关键是在练针时思想集中,凝神于指端、针尖,细心体察针下感觉,同时提高手脑协调、控制毫针的能力和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即《灵枢·终始》“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只有平时在练心意方面多下功夫,临床用针时,才可精神安详,心无外慕,将自身的精、气、神灌注于针下,并能辨气之变,以意行气,令补泻无误,取得良好的疗效。

练指力指力,不仅指手指力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操作者控制毫针的能力,将有限的指力控制和集中在针尖上,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能。从广义上说,指力包括了掌力、腕力、臂力,甚至全身气力和意念的协调。这种力量是一种“巧力”,应当“强而不猛,迅而不躁,轻而不漂,和而不滞”(魏凌云《针灸科学与技术》)。毫针,针体细而软,如果没有相当的指力,很难顺利进针,随意运针,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或使补泻手法失败。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指力的大小与得气、针刺感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着针刺疗效。有适当的指力,才能持针端正,进出自如,易于得气、守气。所以,《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称“巧妙元机在指头”。《素问·宝命全形论》对用针者提出,要做到“手如握虎”,可见其对指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练针先练指”,指力练习是练习针法的前提。事实上,老一辈针灸专家都特别重视指力练习。如果细心观察针灸名医之手,可以发现其刺手合谷部肌肉往往异常丰厚,有的甚至成为一个近似核桃样隆起,所以他们针刺时的功力要比普通医生大得多。均匀而果断的指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切实掌握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徒手练习与实针练习相结合。2.1:徒手练习①五指自然分开,指腹按压在桌面上(或书本上,或小沙袋上),向前、后、左、右做推、揉、按、压的动作,以此来锻炼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亦可同法单练拇、食二指。②经常搓念拇、食二指(又称捻线法)。③颤动手腕,或拇、食、中指捏紧,上下捣动。贺普仁的“二指禅”功将练运气与练指力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是:稳立桌前,吸气沉入丹田,两臂前抬伸直,俯腰使双手拇指指腹搭于桌边,令丹田之气上贯肩,循臂、肘、腕至拇指端,若拇指疲累,可调换食指同法练习。初每次练习5分钟,逐渐增至15分钟,每日1~2次,坚持3年,可有大的成效。此外,还可用健身球。徒手练习可利用各种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

2.2:实针练习①掌握正确的持针法。实针练习指力应从正确持针开始。持针的方法有两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持针身法、双手持针法等,习者可据针具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方法。其中三指持针法临床最常用,方法是以拇、食、中三指末节指腹捏持针柄。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注意持针姿势宜稳健不宜紧握,应保持针体端直坚挺,以免用针时重滞不活或指力不达。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②虚拟练习。持针,在空中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横向、斜向、直向反复进退,以锻炼手腕的翻转灵活,以及持针向几个方向进针的速度。③实物练习。持针,使针尖垂直抵在模拟物上,悬腕,不要有依托;用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要求捻转角度均匀,针体不左右摆动;再逐渐施加一定压力。如此反复练习,直到针体可垂直刺入模拟物,针体不弯、不摇摆,进退深浅自如时,说明指力已足,可进行下一步针刺手法练习了。练指力时注意:❶姿势。练指力的体位有站位、坐位两种,无论哪种体位,均要注意保持悬臂、肘、腕,不要有依托。❷左右手并重(徒手或实针)练习,使两上肢活动力量平衡。❸选择适当模拟物。模拟物的质地以接近人体为宜,如棉团(扎紧)、软纸垫、泡沫塑料、软木、橡皮、瓜果(广柑、西瓜皮、苹果)等。❹循序渐进。先练1~2寸短针,有一定指力并达一定熟练程度后,再练3~4寸长针。❺全神贯注地练习,令指、掌、腕、臂之力相协调。现代针灸家彭静山提出了一组以轻刺为基础的“水面练针法”,简便易行,不失为锻炼手指和掌、腕、臂力功夫协调的一种好方法。具体操作分四步:①置棋子(木质)于水面,令其平稳,持针垂直刺棋子,要求刺入棋子某处,仅见水微动而棋子原位不变。②置塑料瓶盖于水面,令其平稳,刺法如上,以瓶盖不翻转沉下,水面微动而位置不变为度。③轻刺海绵,刺法如上,以其平稳不动或仅微颤为度。④轻刺水果,以既不刺破果皮,又不使其移动为度,通过这些方法,达到集中和控制指力的目的。

练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治病,其根本在于调气,而调气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可见手法的重要性。对于《内经》中的针刺手法,后世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具体的手法已不下几百种。但概括起来,针刺手法主要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进针出针法几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基本手法的练习方法。❶捻转法练习持针刺入模拟物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在原处来回捻转。练习时角度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逐渐达到每分钟150次以上。角度无论大小,速度无论快慢,都要达到均匀、自如。同时还应刻意进行双手行针的练习,以便临床持续运针时应用。②提插法练习持针刺入模拟物后,在原处上下提插,要求针身垂直,提插幅度均衡,一般在3~5分为宜,频率由慢到快。③捣刺法练习该法是提插法的延续和加强。用拇、食二指持针柄,中指贴扶针根,利用腕部弹力,较大幅度地提插。要求插时用力大、速度快,但针体不能出现侧弯。❹捣颤法(雀啄法)练习捣颤法是在进针原位不断捣动,犹如鸟雀啄食的一种小幅度快速提插法。操作时手指持针,以腕关节微微震颤而捣动之,每分钟达150~200次。此针法有良好的催气、导气、加强针感作用,故宜特别练之。在上述基本手法练习达到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练习进、出针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并逐渐由模拟物练习过渡到自身试针,可选取腿部或肘臂部穴位,实际体会针感。针刺手法的练习其实是无止境的,除了模拟物上的练习,在临床治疗时还应根据病情实践不同手法,并随时用心体察与记录其效果,日积月累,使技艺不断进步。

练运气运气,是指医生在针刺时自身气机的调理,即运丹田之气,贯注指端,使气达所欲之处,从而大大增强得气作用,提高疗效。练运气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强健医者体质并使丹田之气充实;二是使医者精神易于集中并能以意引气,灌注掌指。古今善针者皆主张练运气,有“练针先练身,练气后运针”之说。练习运气之法,首推气功。气功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好地驾驭形体,增进人的固有机能,激发调动人体的潜在力量,以使生命更加充满活力的锻炼方法。许多著名针灸家指出,练习气功,增强本身的元气,调心宁神,内气外发,意气相随,是针灸医师的一项基本功。气功练功的方法可分为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运用松、静、守、息等方法,着重身体内部的锻炼;动功是采取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方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练气功要注意把握三个要领,即调节呼吸(调息)、动作(调身)、意念(调心)结合。通过气功锻炼,掌握意、气、力三者的密切关系,以身注掌、以 掌注指,推进掌指力量。久而久之,掌指自有功夫,则临床时运用自如,可显著提高针刺疗效。太极拳也是练运气的一种好方法,它虽为拳术,但其原理有与气功相似之处,也要调心、调神、调意。练拳时讲究意到、气到、力到,打拳与意识结合,与呼吸配合。动作刚柔相济,动中求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令肢体灵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故长期习之,必然精神充沛,内气贯足,对从事针灸大有裨益。练运气的方法还有很多,象古代的华佗五禽戏、现代的辽宁彭静山练臂运掌法、甘肃郑魁山关节练习法、北京贺普仁练八卦掌法、山东焦勉斋运掌八法等,都有助于运气的练习。值得一提的是,练针与练字、绘画有一定的相通,都是内气与指、腕、臂的结合。因此,如果练针者适当练字绘画,经常行笔运气,可能触类旁通,有助于练针和临床用针。而且作字作画,可以怡养情志,对于从事针灸也非常有帮助。综上所述,练针实为针灸医师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不仅初学者必须强化,即使对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也至关重要。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练运气是掌握针刺手技的必要方法。常言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要练好针,关键在坚持不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刻苦加用心是学习和运用毫针的成功之道。我们应汲取前人之长,并注意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摸索、创造,从而掌握扎实的针灸基本功。

练针须炼气当代针灸大家贺普仁常说:“搞针灸不练气功,等于医生白费劲,病人白受苦。”贺老的针法便是将针灸、气功融为一体的方法。

打坐练功,点下图进入链接

医者须谨记:

治愈的能力,与医者对自己的信心成正比;

治愈的效果,与患者对医者的信心成正比。

针灸医生指功不可不练,而内功又不可不行。针灸者以有形的练习之功,加无形调息之气,用于针刺则能事半功倍。将武术气功运用于针灸学之中,更是中国针灸有史以来的一大亮点。据笔者分析,结合了气功与武术的针法之所以能更加快速明显地取效,就在于其较之一般针法更具振动荡击力,作用于人体的经络气血,更能迅速激发人体的自然潜能和免疫能力。“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所以,加强针灸医师自身“内功”的修炼也显得尤为必要。国医大师贺普仁医师说:当针灸大夫,一定要“手上有功夫”。这个功夫,不是施针的技巧,而是武功。贺普仁当年也是先学医,后习武的。他的师父就告诫学生,学针灸一定要练武功。但是贺普仁和其他弟子半信半疑。两年后,师父让大家试着相互施针,体验针感。发现有一部分弟子扎人不痛,针感强,效果好,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弟子都是练武者。

练八卦掌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而针灸也是如此,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针,以针通经。并举了一个治阑尾炎的例子:贺普仁的学生在患者阑尾穴上扎了一针,穴位没错,手法也对,深浅也适宜,但是就是止不住痛。但是贺普仁过去捻针,那位患者就舒展了眉头,不一会就睡着了。这就是内气的作用,特别是八卦掌练出的内气,是混元螺旋的,治病健身和打人的威力都很大。

我们对于针灸的学习都停留在腧穴,经络的学习上,往往忽视了气的作用。其实不管是什么病,只要是病了,就是气血不通畅,只要把气给调好了,病往往就好了,所以说针灸立论于气。针灸心法强调施治时的神意作用,我们必须懂得扎针是调节人体的功能状态,这个状态是通过对气的调节,通过经络而发挥作用的。所以针灸要通过气来调整,而气是通过神来调整的,也就是通过医生的意识来调整,如果不能掌握这个道理,而是死记硬背什么病用什么穴位,那么就不一定能治好病了。针灸的最核心、最精华——《黄帝内经》讲的“以己治彼”,就是用我来治他,用我的意念来治他。针灸施治毉者的神意作用针灸治病,关键是要懂得扎针是调节人体的功能状态,这个状态是通过对气的调节,通过经络而发挥作用的。真懂得这个道理之后,针灸就可以活用了。哪儿有病,就在哪儿拿个针,扎进去也行,不扎进去也行,放在皮肉上也行,通过神意调整人体的功能状态。

《窦太师八法雪心歌》的后两句话就是:“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  用意念来通这个经,有时候可以拿手按照经络走向这么导一下,把气导通了,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这就是针灸高明的地方。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讲了这个病这么扎,那个病那么扎,拿去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必须要懂得针灸要通这个气,这个气要通过神来调整。通过医生的意识来通它。

《黄帝内经》讲“以己治彼”,用我来治他,用我的意念来通他。这就是针灸最核心最关键,也是精华的地方,别的东西都是简单的方法的问题,核心就这个东西。

为了加强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特引录前贤的一些论述。

把神意贯注于针灸之施术过程中的记述,首见于《灵枢经》的讲补泻:

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

这是说,施针之补与泻,靠意念之调节使之和,至于具体做法则说: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浅深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这段文字的大意有二,一是精神要高度集中,二是要由医者的精神决定行针的需要(浅深在志,远近若一)。

汉朝曾为太医丞的郭玉,则进一步把“意”与医紧密地连系到一起: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徽,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得言也。

郭玉这里所说的“医之为言意也”,显然指行针之术而言。后世诸名医、大医亦多言“医者意也”这一名言,但其用意已不仅限于针灸了,陶弘景说:医者,意也。古之时,所谓良医,盖言以意量得其节也。

孙思邈真人亦说: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工。

还说:医道之为言,实唯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理,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谕·….·经络之枢机,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钓轴··.···敏同机骇,曾无挂发之淹,非天下之至精轨能至此。

温馨提示:

初行功时,应谨守规矩,调息坐功时,正其心身,巍然竖直,胸硬腰挺,不可伛偻。

左腿抱右腿(即盘腿打坐),两手翻置于膝上,眼观鼻,鼻观心,徐事吐纳,由浅入深。

先徐徐将胸中之浊气吐出,再吸入新鲜空气。初其微细,采天地之灵秀,取日月之精华,吐胸中之恶浊,纳自然界之清气。每吸一口全部由精神吸入,由胸中经过然后纳入丹田,丹田即气海,在脐之下小腹之上。

初练时气随入随出,不能收留,坚持打坐终能存于丹田,气满而道成。

对“医者,意也”作如何理解,各家不一,有反对者,有各申其理者,我们只选录与针灸心法有关者(因诸多论述,少有直接从针灸层面阐述)。

《医学指南》中说:医之为言意也,以意揣摩者也,得医之意,神乎技矣,不能出乎规矩之外,不可拘于规矩之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为得之。还说:学者,善悟其妙,而以意通之。

李德中这里所述之内容,已涉及到用意较高层面,赵学敏对此讲得更加透彻:医者,意也,用药不如用意,治未效,必以意求,苟意入元微,自理有洞解,然后用药无不验。

石寿棠在《医原》中说得更爽快:以意治病,最上一乘,不得已用药,已落二乘。然无情之药,以有知之意,用之则灵。

我们讲针灸心法,就要把古人讲的精义都吸收过来,认真领会其实质,以达到“以意治病,最上一乘”的境界。中医之方药家所达是“用药无不验”,我们则是“用针无不验”,这就是明朝李豫亨所说的“医者有恒,能真心济世,不逐声利之间··.··以我正气却彼邪气,随施随验,固非常理可测”。这些论述的具体内容,虽然都不是对针灸之施治而言,但又都可以为针灸心法所用。

陈修园曾说:医者,意也。风寒暑湿燥火之疾,针灸药石调治之方,无非以意行乎其间。

前贤所述之精义在古人那里确实不是一般中医都能领会理解,更谈不上掌握与运用,所以古人有“切脉难,针灸尤难”的感慨之言。所以如此,关键问题是对“气”、“意”难以有真实感受一一这是没有从事认真刻苦修炼者的通病。普通的医生,多在“知形质而不知气化,固不足以言医”的层面,于针灸的理、事难以通晓,故后世针灸日渐衰微。尤其是现在的很多中医,自己都认为不能治大病,原因就在于不知从气这个根本层面进行调理的缘故。

《扁鹊心书》中说:医之用灸,犹人做饭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灸故也。

现在从事针灸工作的医生,也不认为针灸能治大病,关键就在对针灸所赖之气,及针灸心法少有了解。现在你们练了气功,对人的内气、外气以及意念都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你们就能掌握针灸治病用意、气这个核心之所在。

过去能得到这个核心的人,是他自己有悟性。现在练功能感觉到气了,一动一放,经络都有感觉。扎针的时候,扎上针,用意念给他催一催,拿手沿着经络导一下,就过来了。针灸要这么去治疗,那就是圣手,就是守神的医生。《灵枢经》里讲,“粗守关,上守机”,“粗守形,上守神”。一般的医生是守形的,高明的医生是守神的。一般的医生就管这个穴位在哪儿,高明的医生是管这个机,里面的动机。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里边讲这个问题: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挂一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

我们现在用十字针,用这个气,并且有了外气的实践经验,扎针,可以扎进去,也可以不扎进去,悬着,意念往下一放就去了。

搞针灸不练气功,等于医生白费劲,病人白受苦。

练内功的方法,可点击下面图片,进入链接学习免费教程。

内功主要包括内气、内劲和内视等三个层面内容,传统中医推拿针灸的临床调理是“内气为药、内劲为器、内视为诊”的。如果没有内功,你怎么去诊断病因病机、怎么去疏经通络、怎么去调节气机的升降沉浮和抵御病气外邪的侵袭?一、内气为药 万病皆有“气”生——或气不足或气不顺、或邪气盛而引起各种病症,但归根究底皆是“气机”升降沉浮之和谐被破坏所引起。因此,调和“气机”是中医调理治疗的唯一途径——祝由是通过魂魄与脏腑的对应来调和气机,中药是通过药味的归经入藏来调气机,吐纳导引、推拿和针灸则是通过气场能量(气机场)直接调和气机。只好练就内功内气,推拿者才能把自身强大气机场通过手法为媒介(能内气外发,发出渗透力极强的高频震波和滚滚热气者,为最高层次)来直接调节患者气机升降沉浮的和谐、脏腑阴阳的平衡,同时调节人体内部气机场和外部大自然气机场之间的同步和谐地运化,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调理效果。

     二、内劲为器

何为内劲?就是通过丹田鼓荡将腰弓之力,传导、催发到手的渗透整劲,而不是关节局部发力或体重之压。

     内劲练成,就可以很轻松地运用整劲透劲,来点穴位、疏经络、拨筋、打结、拿节和正骨,切实达到“以指代针”的手法境界。

     三、内视为诊

内视,也是内观,乃“内景隧道”之返观也(內视,也不神秘、玄虚——刷牙时感觉牙刷在口内齿间的活动,就是最简单的內视)。內视是过去传承中医诊断中的高级形式,在中医诊疗中,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前提,只有诊断准确,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或对症下“手”。內视诊断能力需要在实际临床中不断强化——但必须通过练功为前提。

     四、正气为御

     一些病症患者的气机往往是“阴阳升降反作、清浊相干”,是不健康、不平衡的气机——也就是病气。因为医患之间气机场都是相互作用影响的,如果推拿执业者的气机场过弱,就会让病患者的病气侵入,往往会出现“病人治好、自己病倒”现象。

推拿执业者只有通过练内功,使自己气机场强势,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有效地抵御病气外邪、保护好自己身体健康。如果推拿针灸执业者不练内功而去诊疗,无异于慢性自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可见,无论是为了提高推拿临床中的调理疗效,还是为了抵御病气对自己身体侵袭,推拿针灸执业者都有必要去练好内功!

温馨提示:转发、分享此文,加 Alaws007 ,可索取道毉行针护身秘咒,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有效抵御病气外邪侵袭,确保保护自身健康。     

针灸治疗必须重视对患者的治神

针灸治病关键是治病人的神,其实任何治病首先都是先治神。治神指的什么呢?得治病人的精神,让病人服从你、信你。再有要解除病人的顾虑,让他树立起信心,这就是中医讲的话疗。或谓:“好多大夫治病也没话疗啊?”  其实病人找的大夫,都是自己相信的医生,认为:“某大夫不错!”   首先就有了个信任了,尤其名气越大,信任度越高。有了这个威望信任,自然病人跟医生合为一体了。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说: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病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和医生合不到一起,病就不好治疗。

孙思邈真人曾说:疑师不治病,疑药不服之,服之即不得力。决意不疑者,必大神验,一切药有从人意即神意。

至于如何打消患者的疑虑,取得信任,《黄帝内经·灵枢》有这样的陈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这就是一方面要调查研究,对病人进行分析,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变化,知道这些内容后要让病人服从你。

还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告诉他有哪些利害关系,引导他怎么做。其实这些都是治神的范畴。这是一个方面,让他来信服你。

治神是高层次,但也还要有气。让他拉拉气,让病人感受到气,这也是治神。因为我们有气场。他一拉气,就把气场强化了,把他的气通过拉气开始调整了。或者抻抻气,这也是治神。

再有,跟病人讲话的时候,要看着他的眼睛,通过眼睛把好的意识送到他的脑子里去,让他接受。这种情况也都属于治神的范畴。一般有的病人多眯着眼睛,让他“睁开眼,看着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把意识送到他脑子里边去。中医过去讲“望其瞳”,就是看他的瞳孔。现在搞的特异功能实验能证明这些问题。苏联拿狗做试验,看着它的眼睛,给它发放信息,让它往哪儿去,信息发放得好它就能做到。这都属于治神的范畴。当然,如果是口传,老师讲如何看进去,这样一看他本身就治了神,病已经治疗一半了。然后再调调气,病就全治了。我们用气治病,把古人的治病也发展了,这样对待针灸治病,对于守神的针灸大夫,讲起来就容易了。

针灸治病的优势在哪儿呢?就是当施术者气不是很足的时候,可以集中兵力,用这个针刺激那一点。集中精力省了精力,把他的关键点调整一下就起作用了。其实,每一个穴道里边,都有治神在里边。前面的治神,是用我们自己的精神来治疗他,如,让病人吸气,那都是让病人配合,听你的话。如果病人不服从你,扎针时让病人“吸气”、“呼气”,这样他就听你指挥了。他听你指挥了,这本身也是治神,这时候给他发信息他就好接了。

懂得这些道理之后,那些只是个形式,我们要懂得它的实质内容是什么,要慢慢一点一点懂得这些道理,治神就是这个东西。治神包括治病人的神和治自己的神。在治病人的神之前必先治自己的神,“治”当治理、调理讲。就要自己心安神静,心安神静之后对病人的观察才能细致,你的气场才能容易感染病人。所以,面临病人的时候自己先安下心来。过去,有些符篆派的人给人看病去,一出家门念一道咒,一进病人家门念一道咒,一看到病人再念一道咒。其实呢,这三道咒是治理自己的神的,把自己的神定住。自己的神定住,自己有了坚定的信心,再给病人治病就好治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任何医术也只是改善病人的痛苦,不能改变患者的命运,因此告诫所有患者和研习针灸的人员,多积德行善,造福苍生,自有正能量汇集,命运自会改变,不向外求,向内求!希望每一位医者能够勤加练功,增加爱心和信心,久而久之,则自然而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