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平衡炙方法简单,只要老实照做,基本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一直致力于简化中医,没有给大家讲具体怎么调病症,而是针对脏腑,通过中医基础灵活运用。病名有几千种,我们根据症状确定脏腑、区域,进行艾炙就可以。
讲荨麻疹是这个病包括皮肤过敏比较多。还想通过这个简单病症进一步告诉大家如何用症状找对应的脏腑?怎么样施炙?让大家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给大家详细地好好讲一讲!
1、 荨麻疹的症状表现:
一是最大的特点是痒,瘙痒难耐。
二是 来无定时,不分季节 。
三是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疹块。
四是可出现在脸上、眼皮上,或四肢躯干上。
五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突然出现为急性,此外都是慢性。急性和慢性都不用去考虑。
二、引发原因
一是肝风。荨麻疹最大的特点是痒,“凡痒者皆属风” ,是体内的风无法从皮肤排出来导致痒。
二是湿气。湿气和荨麻疹的关系特别大,不管是湿疹还是荨麻疹湿气都是重要原因。
三是皮肤开合失司。肺主皮毛,有风有湿毛孔打不开出不来,湿气和风邪不得出。
(二)调理思路分析
一是祛湿:所有的过敏,荨麻疹也是过敏,不管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还是荨麻疹,还是吃东西过敏,所有的过敏都和脾胃有关系,根本原因在脾胃,都是脾胃虚。脾是解决湿气的根本。艾炙肝可以起到排风止痒的作用,但不调脾胃,即便是调好了,也去不了根。只有把脾胃调好了,根才能解决。膀胱走湿。
二是排风:痒为风邪所主,肝主风, 调肝可以治标。所以,解决痒从解决肝风入手。肺主皮毛,挠痒挠的是皮,是在对肺产生作用,挠痒的时候把气血往过一引,毛孔有时候就打开了,就不痒了。但如果风气很重,就是挠出血也还会痒的,代表有深层的风邪。所以,要把肝风排出来。
三是解决皮肤开合:肺主皮毛,要调肺,能量平衡炙采取从下面调的方法,肺与大肠相表里,就选择从大肠走。
痒时炙大肠痒会减轻,鼻子不通炙大肠鼻子会通。通过实操可以验证出,最可靠的是中医基础里面的藏象学说,中医后面的辩证过太复杂,你把所有辩证全用上调好了,也不知道哪调理好的。但就中医基础就不一样,比如中医基础里讲肺主皮毛,痒是皮肤痒,就找肺,肺又与大肠相表里,就找大肠。只要掌握核心的中医理论,再通过中医理论找到是哪个脏腑引起的,找到对应区就可以解决了。
三、调理方案
(一)配穴原则运用:三步配穴法
骶尾区+脏腹反应区+经验要穴
(二)施炙区域和顺序:
骶尾区十大肠俞十脾胃区十肝胆区+曲池穴十委中穴(曲池和委中可用可不用)
(1) 胝尾区:
一是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痒属于心管。
二是红色者属热,小肠必炙。
三是膀胱走湿气。
有句话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痒的时候如果挠破流血不痒了,就是破了血行了动了,血行风就灭了。心的问题理论上是找心,但能量平衡炙里面找小肠解决,小肠和心相表里,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脏。如果在调理肺和大肠的问题,尤其是皮肤问题,痒的问题的时候,要把小肠的区域,也就是骶尾区上二分之一的区域,要重点炙,就可以很好的改善痒。膀胱是走湿的。一部分的风邪通过发汗的方式排,疹不厌透,当得了荨麻疹或是痒的时候,可以通过发汗就可以往外排。但如果在冬天发汗没有那么容易,或大家又想秋收冬藏,选择从膀胱走湿气,强化一下骶尾区是很好的方法。
(2)脏腹反应区:
大肠俞: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也就有主皮毛的作用,各类皮毛的问题可以找大肠,来润养皮肤,止痒。胯骨最高点平移到脊柱再旁开1.5寸。
脾胃区:脾主湿,是祛湿、过敏,解决荨麻疹的根本,湿重的人就容易得荨麻疹,得皮肤病。肺经起于中焦,根在中焦,中焦指的是中脘,艾炙脾胃区相当于艾炙中脘,艾炙中脘就可以直接作用于肺,实现培土生金,强肺气,强卫气。过敏性鼻炎鼻子痒总打喷嚏炙中脘症状就减轻了,鼻子不能的炙中脘就鼻子通了。因为,肺开窍于鼻,肺又起于中焦,在脾胃,根在这里。
肝胆区:痒为风邪所主,肝主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 上半身皮肤问题明显时:加曲池穴;
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在肘横纹外侧端;有较强凉血清热的作用。
2 下半身皮肤问题明显时:加委中穴;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腘横纹中点;可以解血毒。
四、实操
(一)实操
先取好各区域。艾炙前带好防烫网,刮好灰,用手试好温度。旋炙,疹不厌透,荨麻疹要比平时火力大一点,要炙出汗,特别是骶尾区上二分之一的区域要火力大一些,如果炙脾胃和肝胆欲出汗,就炙到出汗为止。
第一步,炙骶尾区。先炙下三角位置。再炙骶尾区上二分之一的区域,先左先右都可以。皮肤的问题是小肠的问题,在接近三角横线的位置多炙一会儿。如果非常痒,就火力大一点,效果就明显,因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炙这里直接作用于小肠,小肠就起到了止痒的作用。
第二步,炙大肠俞。胯骨最高点平移到脊柱再旁开1.5寸。左右各一都要炙,对皮肤问题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大便燥,炙的时候温度要低一点。
第四步,炙脾胃区。可以先炙中间的督脉加强效果,炙完中间后再炙两边。
第五步,炙肝胆区。肝胆靠近上焦,时间不宜过长。可以先炙中间的督脉加强效果,炙完中间后再炙两边。
(二)注意事项:
一是疹不厌透。开始调理时要灸出汗,发汗可以祛风祛湿,排出深层次的垃圾毒素,凡是荨麻疹炙出汗是最好最快的。对于施灸中不出汗的患者,要加大火力,尤其炙脾胃区的时候加大火力就会出汗;1-2次,减轻后改成温灸,不要再大火炙了;
二是注意防风防寒。发汗后风邪容易侵入深层,一定要注意避风,及时更换湿衣服;要把汗擦干,不要受凉。
三是注意分期处理。爆发期很严重的时候,要加大火力止痒的效果好;平稳期要温和。
四是所有的过敏通用。荨麻疹也是过敏,不管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还是吃东西过敏,所有的过敏今天的方法都能用。
(三)日常调护:
一是宜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山药小米粥,多吃一点蒸熟的枣子,又可以调脾胃,又可以补血。
二是少吃寒凉。水果、及鱼、虾等水产品。尤其是鼻子不通的,脾胃寒凉的,越吃越寒凉,越寒凉越严重。
二是多饮温水,保持大便通畅。大便不畅会引起垃圾毒素。因为,身体里的水分是通过大肠里的水分来吸收的,我们吃的食物到达小肠,小肠吸收完之后,会把糟粕和水分传到大肠,大肠会对水分进一步进行吸收,而后上输于肺,肺再朝百脉,把水分会输送到皮肤濡养皮肤。如果大肠很脏,垃圾毒素很多,大肠在吸收水分的时候会吸收这些垃圾,垃圾就直接上输到肺,对皮肤就不好。就是水源的问题。
三是床单被褥要清洁。尤其冬天比较潮湿的时候要该晒地晒,。保持治疗室内安静。
四是注意保暖。艾炙本身是热量的输入,炙完就吹风,一方面风邪容易进去。二方面会导致体内能量的散失,使艾炙的效果打折。
五、付子康老师课堂答疑:
局部痒的:也可以炙局部,心肺区的地方要少炙。
急性荨麻疹:是密集皮疹也可以炙,如果痒的严重炙到不痒为止,如果痒的不严重就在长疹子的地方炙3-5分钟就行了,它本身是皮表的问题很浅,不用时间太长。
艾炙了4个小时之后出现荨麻疹:说明体内毒素在往外代谢,或说明体内深层的风在往外跑,而出现荨麻疹或痒之类的。按荨麻疹的方法把症状解除。
脚心很痒:多炙一下涌泉。
皮肤干燥发痒: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加外关。多吃润肺的东西,比如:银耳雪梨汤。喝麦冬泡的水。如果天天炙,一次用一两颗麦冬泡水喝。(麦冬的作用笔者从网上查的:中医认为,麦冬性寒,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胃、清肺养阴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脾胃虚寒、口干咽干以及咳嗽等多种症状,并且麦冬可以缓解肠燥,进而帮助通便,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女性阴痒:与脾胃肝肾都有关系,肝经走阴器,重点调肝。
牛皮癣:方法一样,骶尾区和大肠要大火炙,因为是严重的皮肤病。
手脚裂口、鹅掌风:方法都差不多。
带状疱疹:把局部炙一炙,先炙两头,再炙中间
老寒腿:肝肾脾胃
六、黎老师课堂答疑:
荨麻疹经验要穴:没有经验要穴,曲池和委中也可以去炙,经验要穴一般两三个,最多不超过4个。如果是小片的就炙局部,如果全身都有的,就用今天的方法。
用老师的方法调理没有效果的:要从三个层面去反思:一是技术层面。对于实操的手法,敌强我强,敌弱和弱,如果爆发的很厉害,就要火力大,甚至一天炙两次都可以。二是思维层面。要按照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调整方案,看是不是配穴不当,要会透过表面看本质。三是沟通问题。多了解患者的饮食作息习惯。比如荨麻疹一定不能受寒,情绪也很重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2946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